APP下载

基于“赛研融合”的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2023-05-30黄敦平杨迎

关键词:优化对策创新能力

黄敦平 杨迎

【摘要】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在新时代,人才又是第一资源。基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赛研融合”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分析传统培养模式下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面临就业的功利性、专业课程与创新类课程相关性低、实践教学的参与度不强等现实困境,通过顶层设计、高效实施、聚焦难点、有的放矢等措施构建“赛研融合”的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出“赛研融合”模式下的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优化对策,为财经类高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赛研融合;创新能力;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23)01-0069-06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要求。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国家与地方建设,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此外,社会就业也要求大学生有更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一直在推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大院校也在寻求新路径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自2019年投入5.9亿元支持高校创新实践以来,教育部为高校开展赛事和创新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对于财经类高校而言,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平台支撑,加之国元证券杯、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大赛、经济学综合博弈大赛等财经类专业的学科竞赛,财经类专业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积累经验,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将课堂知识有效利用到实践,这为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打开了新思路。此外,学校鼓励大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研课题研究项目或者师生合作,形成“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研究”的“赛研”融合模式。传统的财经类学校注重理论教学,难以像其他工科类院校那样设计或者制造出一份产品,因此,财经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成果的呈现上缺乏实践方式,通过竞赛的锻炼与项目的研究能有效地改善财经类高校学生理论过多而实践不足的现状,提升财经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背景下,借鉴“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战略,财经类高校也提出“新经管”戰略,这些战略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等方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作为中国中部地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财经类高校,安徽财经大学于2018年前提出实施“新经管”战略,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等方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广泛参与学科竞赛与严谨投入科研项目是将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的重要路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不仅能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上获得深度,还能够利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通过学科竞赛与科研论文写作反馈到教学改革当中,以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及探索兴趣,通过“赛研”相融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培养出应用型技能人才。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采用“赛研”融合方式为高校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以期更好地挖掘和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高水平财经类实践人才。

自新战略提出以来,部分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秦炜炜和王穗东构建了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的教学与科研相融合、学科间交叉融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但是教学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1]。徐晓飞等提出“Π型”新工科建设方案,设计出新工科建设的路线图,但是只提出了方案的模型内容,缺乏数据支撑和效果展示[2]。张亮和于天禾结合南京大学特色,构建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等实践方案,但只介绍了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有学校特色,后续效果需要跟进。李敬明等将课程特色与新经管战略目标相融合,针对这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为学校新经管战略实施提供实践经验参考,但在具体课程的改进上需要寻求新的突破[3]。此外,郑军和杨柳基于CDIO模型理论提出新经管战略实施的可行路径,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弊端,迎合“新经管”建设要求,切实培养经管类学生的创新能力[4]。罗凯等认为学科竞赛对推动人才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学科竞赛反馈到教学改革当中,从而以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及探索兴趣[5]。

通过对所选文献的分析和归纳,目前新战略建设时间尚短、覆盖范围较小,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实践平台少”“课程与创新难结合”“结构制度待改进”等现实困境,要想寻求教学改革的方向,走上教学改革的正确道路,相关理论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设过程还需不断探索。而通过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科学研究,构建“以学促赛、以赛入研、以研促学”的“赛研融合”模式,将有效促进财经类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基于此,结合“新经管”战略探讨“赛研融合”模式下的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优化对策。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

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就业的功利性、专业课程与创新类课程相关性低、实践教学的参与度不强等现实困境。

(一)就业的功利性不利于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的好坏与难易程度对高校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个性化的成才意识导致不同专业之间人数和能力差距较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校强化理论知识学习,会受到自己既往形成的固定的知识结构的桎梏,这种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当前,高校教师大多仍旧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背诵和记忆教材知识内容为主要目标,学生在如此培养模式下会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和积极探索问题的热情。也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上是功利主义和追求应试效果的,他们只把学习时间花在考试题目范围内,对于其他知识草草了解,不追求深入理解,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对专业课的理解深度。这种功利思想也使一些学生盲目迷信传统和权威,把书本和老师提出的内容奉为圭臬,认为只要是书本和老师表述的都是正确的,更有甚者直接背诵题目的参考答案,不追求理解和掌握知识,导致学生日渐形成了拒绝思考的惰性思维。此外,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高校学生热衷于准备各种业务、升学考证,如ACCA、CPA、证券、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以另一种方式陷于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学习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因此,财经类高校的培养理念和方法面临着考验,高校有必要从校级层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氛围的催化,不断增长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课程与创新类课程相关性低不利于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当前,超过半数高校内的创新创业课程与其学科专业课程的关联性不高[6],即专业课程与创新类课程内容单薄,彼此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和过渡,无法起到相辅相成的积极作用。不仅是对于财经类高校而言,我国很多的高校都尚未建立起一套独立有效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更多地只是在经济金融类课程的基础上加了一点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学校使用的教材也趋于理论而没有新意。此外,创新创业的教学过程与专业关联性也不高,无法发挥很好的现实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没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收获程度不高。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不同,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理论教学,而没有“因需施教”,这就导致学校的教学是缺乏实际意义的“一刀切”,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大体上来说,近年来,财经类高校正在努力发展和创新陈旧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但由于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匮乏、竞赛结构制度待改进等现实问题,这些学校的课程仍然以大班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模式,还需要加强组队合作和实践内容。

(三)实践教学的参与度不高不利于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当前高校的创新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参与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实践、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创新训练科研项目申报等方式开展。虽然实践教学的种类比较繁多,但彼此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很好地融合起来,没有发挥“1+1>2”的效果,甚至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各种学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在对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1/3的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不足两次,但近九成的学生“愿意”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说明创新和参赛意识在现阶段大学校园中正在被逐步培养,只是参与力度还不够。此外,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实践教学平台资源中实验室设备比较陈旧落后,智慧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课程安排也不充足,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发挥程度较低。教学网站配置相对不足,对于财经类高校而言,沙盘模拟经营类与专业相关的比赛较多,但学校自身缺乏企业沙盘模拟软件等,很多学生只能观看视频学习操作方式,或者到了竞赛过程中才能用比赛系统进行实操,学生的系统训练和实践难以得到保证[12]。

二、基于“赛研融合”的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赛研融合”模式与财经类本科生学习发展阶段十分契合,是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需要什么”到“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有哪些内容”,再过渡到具有一定创新性质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学生以赛代学,并对竞赛的成果形式加以总结和完善,从而推动相关主题的科研项目研究。把知识充分综合运用到实践当中,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和师生共创[7],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并推动学生使用创新能力去参与比赛与科学研究,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一)顶层设计,将学科竞赛与科学研究编入培养方案

在“新经管”建设工程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以提高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培养搭建舞台[11]为重点,改进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推动大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根据新学科战略建设思路,依托“新经管”战略的理论内涵,国内各高校需要充分展開对开展新学科建设思想的研究和探讨,在明确的宗旨目标下有的放矢地进行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相长中激发教师教学科研活力、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交流研讨。学校在制定新学科建设工程总体方案、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等文件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与学分的倾斜,加大学科竞赛与本科生研究项目的投入力度,做好顶层设计,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二)高效实施,扎实落实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任务

加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力度,积极拥抱“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在低年级基础公共课程模块中增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应用逻辑、大数据等基础课程,在高年级专业课程中提供选修的课程,如互联网金融、智能会计、大数据税务管理等。学校可以为能力突出、有志科研的大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8],依托现有的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等平台,将学科竞赛、本科生研究项目积极融入到专业建设过程中,大力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同时,也保持对新兴学科的敏锐度,不断及时地对学科和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

(三)聚焦难点,完善校院系多维保障体系

高校落实建立和改进自我评估、自我改善和自我发展机制,以解决大学生的“专业该如何发展”问题。在自我评估方面开展良好工作,建立和改进评价建设性自我完善的机制,了解不同学科、学习项目、普及程度和个人程度、确定目标以及内部关系。重点研究不同学科和学位方案的现状,重点调查不同学科之间的内部关系和结构安排,同时调查专业结构、纪律、指导和支助。通过将职业评价结果与业绩评价联系起来,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和促进具体工作,做到及时反馈学生的动态。

(四)有的放矢,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针对性鼓励对策措施

当前学科竞赛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类型的比赛层出不穷——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创新创业竞赛把理论内容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承接起“运用理论投身实践训练”和“形成优秀的竞赛成果从而为科研提供现实依据”的桥梁。比如,国外高校的学科竞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为例,该校的学生成功建立和发展了两万余家企业,其中一半是来源于创业竞赛的经历,他们的成功创业给后来的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岗位选择,为当地缓解就业压力带来了积极的意义。对国内而言,对于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以培养兴趣为主,鼓励参与高年级团队侧重于竞赛与基本科研素养培养的方式,参与到竞赛与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探索启发学生兴趣,对过程有一个初步认识。而对于高年级的大三、大四则鼓励以专业知识独立开展一定难度的科研项目申报与结项,以组长代理团队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通过选题、撰写申请书、参加路演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还需要辅助经济统计、管理和决策学的知识,才能更加完整地形成创新创业的理论框架。此外,这些培养模式还将锻炼学生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高效的行动能力,先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再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更新,达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实现创新能力的进步。

三、基于“赛研融合”的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化对策

在对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上,有效利用现有各种平台,将学科竞赛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依托学校实验室等,打通竞赛与科研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老师带领下,学生学习成效在竞赛中有所体现,分析调查形成策划或论文,通过科研项目落地转化,实现学科竞赛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为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赛研融合”模式具体体现在“竞赛+科研项目”双管齐下,将创新创业竞赛作为模式的重点内容,创新创业竞赛把理论内容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搭建起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训练和形成优秀的竞赛成果从而为科研项目提供现实依据的桥梁。

(一)完善机制,推动赛研融合

学科竞赛是高校形成的一种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能力检验的一种特殊“考试模式”,以竞赛成果的优劣检验学习成效的好坏,能够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维度,在失利中锻炼心理的强大性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成功中提高创新实践的动力。在科研项目中,学生需要通过查找数据、撰写论文、总结经验,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开发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科竞赛与研究项目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多角度充分接触学科的相关知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该方面的兴趣以及素养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学会主动构建从课程到比赛、从比赛到项目的知识和实践体系,推动形成内部体系完善的双循环型人才培养优化模式。

(二)构建体系,打造赛研融合课程

“赛研”融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内容上可分为启发思维、数据教学、实操训练和项目成果四个阶段。把创新创业过程融合在学生的教学课程内,通过四个阶段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和自然地培育创新意识,同时很好地分配时间完成比赛和科研项目,避免知识的狭隘性。在现有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辅导》《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辅导》等课程基础上,继续挖掘学科竞赛与科学研究的辅导课程,谋划培养创新意识能力培养、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相关课程,不断完善促进学生“赛研”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三)规范竞赛和项目机制,完善融合激励制度

加强竞赛机制规范,在学科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寻找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组的领导或者教师担任比赛负责人,使比赛流程更加专业化、合理化。指导学科竞赛应由高度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团队共同完成,从而使竞赛指导具有完备的团队和稳定的机制,有效保障各项竞赛开展的持续性和发展性[9]。竞赛委员会要分不同小组分别对比赛的经费方面、管理方面和评选方面进行妥善设置,以进一步提高学科竞赛规范化。同时,需要建立奖励制度,对积极参加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同学予以一定嘉奖,进一步提高学生宣传和参与比赛积极性;对参与了科研项目并发表了论文的同学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例如,将不同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纳入学生素质拓展模块,竞赛或者项目结项可以换算成一定学分去替换学生培养方案内一部分课程的学分要求,减轻参加学科比赛的学生学业压力。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金奖的同学或者在国家級大创项目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需要学校给予更多关注,每年从低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大家开展竞赛培训和交流经验[10],学校还可以尝试所在区域寻找适宜企业进行合作,优先给予他们实习机会,“赛研”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赛研”融合的规范与奖励机制。

(四)循序渐进,推动竞赛和项目有序融合

财经类高校应整合现有学校资源,根据比赛类型和文理型比赛差异,提供不同的实验室、图书等资源。实施优质资源共享,鼓励学生根据比赛要求自由组队,选择自己兴趣和领域,鼓励学生积极与队友、优秀团队指导老师交流。根据本科生所处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相适应的竞赛类型,例如在大一期间,可以选择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基础类公共类学科竞赛、参与大学生校院级科研基金项目;在大二、大三期间选择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专业知识技能类学科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与导师合作进行1-2年时间的打磨和研究。学校层面构建“赛研”融合的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计划目录,有助于学生对标对表、按时按量参与,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结语

总之,为更全面地推动财经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将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贯通是一条必由之路。其中,为更加有效发挥“赛研融合”优势,提出围绕“新经管+赛研”的总体方案,通过落实建设任务和完善保障体系为辅助,财经类高校根据其独特学科特性,根据竞赛类型整合学校现有资源,提供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采取鼓励措施,比如为优秀科研或竞赛项目的学生团队增加额外的实验室开放时长和专家指导环节。人文社科人才承担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责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11]。利用“互联网+”理念,完善各种信息化平台的系统机制,并在其中融入与专业知识关联较强的竞赛和科研教学内容,实现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共同提高,大量师生协作的实践创新活动得到有效开展,对课程丰富度的要求也有利于激发实验教师队伍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赛研”融合模式能有效引导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锻炼学生交流能力,增加实践经验积累,既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提高了学校资源利用率,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中也对自身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借鉴意义。“赛研融合”模式在高校进行更多实践,得到进一步检验,将继续在实践中得到全面探索,力求在我国高校教育发展中取得更有建设性的成果。

最后,感谢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项目“‘新经管战略背景下经济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项目编号:acjy2021005zd);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双创与‘新经管背景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cxjhjyzdi1911);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与实践”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秦炜炜, 王穗东. 新工科教育的融合创新与路径突破——苏州大学纳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 39(02): 79-84.

[2] 徐晓飞, 沈毅, 钟诗胜, 姜永远, 张策.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Π型方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2): 18-24.

[3] 张亮, 于天禾. 新时代 新文科 新拔尖——基于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01): 152-156.

[4] 郑军, 杨柳. 基于 CDIO 模型的“新经管”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6( 3) :  31-38.

[5] 羅凯, 封旭佳, 王晓骏, 高晨静, 候雪伟.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分析[J]. 科技风, 2021(14).

[6] 许礼刚, 周怡婷, 徐美娟. “学、练、竞、践”四位一体“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 38(07):17-22.

[7] 郭文忠, 张友坤, 董晨. 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的“五位一体”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10): 21-24.

[8] 康海燕, 冯晓丽, 蔡觉平. 加大实验室开放举措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 38(12): 149-151+168.

[9] 王宇静, 曹海敏. 新形势下学科竞赛驱动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41(18): 13-15.

[10] 何春保, 倪春林, 李庚英, 胡威. 提高大学生学科竞赛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10):23-26.

[11] 赵燕, 赵春鱼, 陆国栋. 我国人文社科类学科竞赛发展现状与治理优化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7): 93-97.

[12] 苏亮, 张魁.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赛促创”的创新人才培养探析——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20, 7(50): 22-26.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and in the new era, talent is the first resource. Based o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model, which encourages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tilitarian benefits of employment i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financial college students. Facing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financi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For examp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nnovative courses is low,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practical teaching is low.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targeted measures are taken to buil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students combining competition and research. The model further propos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under the mode of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research”,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novation ability,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析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