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时期的公共卫生设计

2023-05-30时佳蕊朱晓君

设计 2023年1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卫生可视化

时佳蕊 朱晓君

关键词:公共卫生 设计必要性 设计革新 可视化 公共空间

引言

2020年的开始,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显得陌生而又特殊。在这一年里,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由与物质升级已经不是人类面对的主要问题,还有环境污染、文化争端、生物病毒。在2020年初,一场从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整个中国,尽管社会各界力量都在为打赢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然而重灾区的人们也承受着流行病的痛苦,各级医护人奔赴战场、逆险而行,成前上万名的基层工作者夜以继日地轮班值守,人民群众宅家防疫,都是社会乃至国家一体同心,共同抗疫的团结过程。在疫情发生期间,我们体会到资源的缺失,人性的失控、系统的脆弱,这都是我们所面对并需要克服的问题。作为设计师,我们要面对当下情况,重新定义设计,以此解决疫情中所暴露的各种问题。我们将以公共卫生为出发点,将公共卫生与设计相结合,解决好疫情中乃至日后将发生的更多公共卫生问题及挑战。目前在我国,公众对公共卫生的认识和了解却非常模糊,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等因素是公共卫生的主要决策和发展环节[1]。将设计作为一门新的设计学科融入自身领域,进行新的交叉与定义,从而更加突出人性化的因素,发挥防护效能[3]。这是“用创造来治愈”的设计防护过程。所以,面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何理性思考解决、积极科学地参与以此遏制事件的发生,成为当下我们应当思考、分析和总结的问题。

一、公共卫生设计

(一)公共卫生设计的定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卫生所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核心问题依旧是关于人民是否健康。只要是关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都可以划分进公共卫生的范畴。但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在提到“公共卫生”一词时,他们并不完全是在指“公共卫生”的医学内涵,而是带入自己学科领域的核心概念。当在设计角度上在谈到“公共卫生”一词时,不仅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全新的定义。因为设计不太可能以任何直接的方式拯救生命,更大的作用是去激发其表述的行动,这是在以“公共卫生”为主题进行思考之前,首先需要意识到的事情。设计或许能拯救生命,但更多是改善生活。在此次疫情背景下,我们更需要面对公共卫生所暴露的种种问题用设计的方法来解决。总的来说,公共卫生设计的产生,是我们大多数人能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亲身体验到社会资源的紧缺、人性的失控,以及失去系统支撑下现代个体的脆弱,从而引发的一场设计革新,不仅是为了当下的疫情,也为了之后更多可能的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的挑战。

(二)公共卫生设计的特点

1.坚持以人为本

新时代我国公共卫生的改革将依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共卫生设计也依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民提供更加健全、健康的设计内容。所以在公共卫生设计环节,首先应考虑人民健康和身体,其次是解决公共环境中人们面临的卫生问题。人们的生活需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提高,但对健康的追求依然是首位。公共卫生设计也始终将人们的美好愿望放在首位,密切关注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2.原则面前人人平等

遵守公平性原则是在公共卫生设计里的第一准则,做到全面考虑公民的需求,确保在每一位公民享有应有的保障,在困难之时及时得到救助。一是在爆发突发事件时,确保了每一名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让人民参与其中。二是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不让任何处于弱势的群体在公共卫生面前被忽略。三是在突发事件中,尽可能救治、关怀每一位公民,解决精神卫生等问题。

3.系统化的思维理念

将设计与公共卫生相结合,既要满足系统化的思维理念,不光立足于公共卫生建设,还要关注其他卫生紧急事件,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康也是新时期公共卫生设计的着眼点。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到省、市、乡镇的具体实施都有明确的权责安排,当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应对,无论是救治体系、执行体系,还是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应急物保障、医疗保险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可以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二、疫情时期公共卫生设计的特点与必要性

(一)疫情时期公共卫生设计的特点

1.公正是疫情时期公共卫生设计的灵魂

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目标一样,都是促进人群健康,但是疫情时期的公共卫生偏向于解决健康的源头问题。在疫情发生后,呼吁群中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以此降低人群感染率。这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将情况控制住。这就是疫情时期公共卫生偏重的方向。临床医学注重个体的健康干预和治疗,公共卫生注重的是群体。公共卫生设计将全体社会成员作为服务对象,旨在提高公众整体健康水平。在服务对象中,包含了所有国民,不论年龄、性別、职业、文化等问题,他们都能享有公共卫生设计的服务。其目的就是疗愈公民最大可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提高公众整体健康水平,创建和谐文明的健康社会。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

2.疫情时期公共卫生设计强调艺术性与科学性

科学性是公共卫生设计的特殊属性,不仅包含了卫生体系的建立、资源的分配、项目的规划、实施方案的协调统一,也需要符合当下的经济情况、人员需求等环节问题。一切公共卫生设计活动都将以科学指导进行展开。2020年武汉的新冠疫情防控以科学管控的方式展开,融入情感与知识,给受众一种全新的体验。艺术也借此融入到科学的方式中,形成新的构思与展现,构思了新的生活方式、管理体系,展现了人文关怀与情感融入。这是公共卫生设计所展现的人性化、创造力、公平性。

3.疫情时期公共卫生设计是多方统一的协作活动

公共卫生设计不是指自我的防护活动,而是各方力量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全员参与的健康活动。大众健康、人口增长、自然环境等问题都包含在内,它不仅涉及医疗卫生,也涉及了公共环境、财政支出、法律、政权等多个领域范围。所以,公共卫生设计既需要国家政权主导、也需要多部门和多学科的支持、公众的参与和努力。

(二)疫情时期公共卫生设计的必要性

1.服务性是公共卫生设计的主旨

设计不是设计师的“自我 表现”,是创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毫无疑问,任何一个设计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在这种前提下设计师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人”,而不是“设计”一词。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为公众的生活提供一种选择和专业的解决方案。作为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明晰自己的社会责任,运用设计将其转化成一种社会服务。而公共卫生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将公共资源、环境相融合的协调工作,公共卫生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以“为人类的利益设计”,是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是公共卫生设计的职责所在以社会大众为主体,而不是只关注于小部分人的需求,尤其是那些被忽视的大多数。用真情实感去凝聚人心、传递正能量,诠释设计是人类认识疫情和探讨人类自我拯救之路中的功能。例如,“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等公共设施和个人防护的创新性设计;都是以服务和问题解决为出发点的公共卫生设计[4]。突破设计专业的壁垒,将设计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并一词服务于公共卫生事业,参与公共卫生治理。

2.公共卫生设计更具伦理道德意识

“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美的设计”等设计原则近年来一直被人广泛提及。“为人类的利益设计”为主旨。与生活脱节的设计观念直接导致设计过渡现象的发生,这是因为设计手法的滥用和主体本身的忽视。这其中以下两种情况比较常见,一种方式主观观念过强,把平淡的需求过于夸张和浮华,形成了观念的附庸。这种设计出来的作品大多实用性不强。另外一种是形式大于需要、寓于无形的设计常常是不受欢迎的,你必须用大量的设计手法使你的设计看起来很有“设计”感,堆砌手法、堆砌材料、堆砌效果。这种设计通常都会耗费大量的资源,或为了保持效果而致使用功能打了折扣。过度设计把设计本身当成了设计的目的,使设计成了一种观念游戏。在设计工作开展前,明确其本身的道德所在,是设计师的任务。判断其设计是否有利于社会利益。在公共卫生设计中,我们不止要关注市场,还要关注社会,关注人们的真实需求,用设计满足需求,为社会设计,为人类利益和需求设计。例如,张贴在社区中符号化、形象化、场景化的抗疫海报创作是否能够像疫苗一样直接有效地拯救生命也是公共卫生设计中考虑的重要环节。重视创新、创意,用真情实感去感染人心、传递正能量,诠释设计是人类认识疫情和探讨人类自我拯救之路中的功能。

从过往的历史来看,几乎全部的社会危机事件都在印證——设计是可以有作为的重要力量。这提醒我们:设计始终不应仅仅是花拳绣腿似的锦上添花。它应该成为社会应对危机的重要力量。所以未来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在低头做好自己的设计之外还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我们的社会、我们身边的生活!

三、疫情时期的公共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超越文化和语言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疫情期间,网络线上行业的需求猛涨,“网络办公、远程问诊、线上教育、网络购物”等网络事业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的生产与消费,也改变了市场结构。在后疫情时期,伴随而来的电子界面视觉化设计、交互设计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热点。防疫站社区化系统、疫情追踪App、疫情大数据可视化、应用程序的新型医疗交互体验等具有更加深刻的研究意义。

信息可视化设计是把信息客观化,与观众展开互动,向观众传达信息并让观众更有效的理解。这种方式具有直观性、信息性和说服性。以防疫海报为例,其本身不具备任何的盈利性质,在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期间,防疫海报具有渗透性、时效性、多样性、注目性、宣传导向性等特性功能。向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的人群进行了宣传引导。以非洲埃博拉病毒传播期为例,虽然无线电广播是覆盖全国人口的最有效媒体之一,但在文化水低、多语种或多文化的社区和社会中真正能够显示疾病症状的却是海报、宣传单和咨询卡片。这充分展现了平面设计在与文化和语言多样且正式读写能力最低的人群的沟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5]。也体现了信息可视化具有警示、鼓舞和感动,给予受众多维的情感解读,使得受众相信并遵守宣传讯息。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何对大众进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站在设计思维角度来思考,海报作为一种宣传产品,在特殊时期肩负着引导大众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设计前期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规划设计战略。从而使得海报的视觉信息在传达过程中引起受众注意,扩大识读人群,降低识读门槛,让更多人通过视觉信息获得心理慰藉,满足心理期待,建立心理安全感,从而及时并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防疫支援的工作中去。

(二)提高服务缓解压力的智慧医疗设计

中国智慧医疗设计包含了患者服务、医疗救治等多个问题。以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为主,以患者需求才是核心,提供专业的多方位的服务;其次,是针对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建立医疗智慧体系,如人工智能就诊系统,移动医疗设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效率和诊疗质量,也是医院当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点。

新冠疫情爆发后,在火神山的医院、社区卫生检测系统、智能医疗设备等医疗系统领域中都有设计师们快速规划、及时创新和积极创作的身影。可见,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如何缩短人们医治的等待时间成为了设计师们优化或解决的重点。如何整合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来面对和处理危机,成为科技智能医会与革新点,从而营造更好的就医体验和更具弹性的社会系统,成为首要问题。在疫情初期,面对病毒的急剧传播,患者的不断增加,就诊流程成为医疗系统中的新问题。从设计出发,对医疗行业服务进行新的规划,利用设计的灵活性,提高就诊的流程和效率,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同时缓解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关系着医疗服务环节中各个个体的情感与生理需求,也关系着疫情的可控状况。智慧医疗设计则帮助患者进行便捷、有效率的自助医疗服务,以此缩短等候时间、减缓就诊场所以及工作人员的压力。

(三)精神卫生成为防疫设计重要环节

从世界范围来说,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会孕育出严重的心理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诞生,正来源于一战死伤3000多万人的历史。那个时候,心理诊所在欧洲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在疫情发生初期,人们对其形成机制、传播途径、治疗方法,都不足够了解,再加上对初期有关部门隐瞒疫情的愤怒,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无助等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又会影响到身体的生理机能,可能导致免疫力的下降。不仅普通民众有这个问题,医护人员同样有这个问题。疫情猛烈覆盖之际,大众不得不居家防护。不得外出交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得精神压力也与其相关联,并不断加剧,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解决是我们从新冠流行病中大复苏的关键要素。

四、疫情后的公共设计的应用

(一)实时新冠数据可视化

以南京禄口机场发现变异株德尔塔病毒为例,这是全民抗疫的新挑战,数据信息可视化在统计人员行程、感染数量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分析科学数据,生动形象的将结果可视化,实现可读,有效地传播给大众,也提高了决策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这是一项面对全国、全世界的受众群体的优化决策。不仅能实时了解全球疫情变化信息,也能及时分析、管控,推動整体指令的执行和决策,实现高效、快速解决疫情问题。

(二)智慧就诊体系

新冠疫情爆发后,在火神山的医院、社区卫生检测系统、智能医疗设备等医疗系统领域中都有设计师们快速规划、及时创新和积极创作的身影。

可见,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如何缩短人们医治的等待时间成为了设计师们优化或解决的重点。该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居家取药服务,缩短在医院的就诊时间,给予患者的最好的就医体验。在这个服务流程中,医生将病患的医疗厨房直接送到Pill Pack的药剂师那里,他们将药物按照灌装、非处方药、维生素和补充剂等不同类型预先分类处理,将其放入不同的小包装里,并且按照日期和时间贴上标签,随后配送至病患家门口。除此之外,病患在购药时有任何疑问,都有随时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跟Pill Pack药店的药剂师进行沟通。Pill Pack是典型的将设计思维运用到药物市场的案例,而且Pill Pack这种简单的创新服务环节的行为不仅使老年病患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还能针对性地解决在服药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健忘的问题。除了减少医疗等待时间这一切入口外,还可以尝试利用智能化技术来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结论

新型疫情的防控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经历的一场大战,但在防疫期间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果。疫情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我国公共卫生的短板,并在深化改革中均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6]。在此,我们应当多家关注人们的健康安全问题,完善顶层设计,完善体系,不断创新,转变思路。面对疫情以及其他公共卫生问题,要更高效、更全面的解决,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公共卫生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