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州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现状及提升对策
2023-05-30张莉马婷刘大春戴爱梅
张莉 马婷 刘大春 戴爱梅
摘要:为落实农业农村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针对博州温泉县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现状,指出了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为今后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关键词:植物疫情;防控体系;提升对策;温泉县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识别码:A文献编号:10056114(2023)0200604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部,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8.33 万hm2,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甜菜、枸杞等作物。温泉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32 万hm2,其中粮食作物3.62 万hm2、经济特色作物0.70 万hm2;制种田867 hm2,其中制种玉米780 hm2,制种豇豆87 hm2。全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8.96万hm2,防治面积9.42 万hm2。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以小麦黑森瘿蚊、马铃薯甲虫、向日葵列当、向日葵黑茎病、苹果蠹蛾、梨火疫病为主,常年发生面积1万hm2左右。
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交通运输、物流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贸易越来越频繁,各种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日益增多,重大农业植物疫情传入、扩散蔓延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防控难度也不断加大。在博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博州健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按照“积极防御、主动治理、关口前移、科学防控”的要求,坚持一手抓疫情普查和防控,一手抓检疫监管,实现了“新发疫情不蔓延危害、已有疫情不暴发成灾、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的工作目标,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1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现状
1.1博州整体建设情况
1.1.1各州县防控体系与人员结构
博州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由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辖区4个县(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成,州、县、乡三级防控网络基本健全,主要承担农业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等工作。目前州县两级植物疫病防控机构在编人员20人,实际在岗18人,其中植保專业(含农学)18人,中级及副高级以上15人,占总人数的83.33%;35岁以下5人,占总人数的2777%;36~50岁12人,占总人数的66.66%;51岁以上1人,占总人数的5.56%,年龄和职称层次相对合理,均可以承担相应的职责。
1.1.2疫病防控措施与组织架构
博州根据农业农村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人发〔2022〕1号)和自治区《指导意见》要求,一是成立了博州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定了《博州农业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和《博州重大病虫草鼠害应急防控预案》,组织部署全州重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控制工作;二是博州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根据国家、自治区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植物检疫执法工作,严格落实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制度,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保证可追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春夏秋冬关键时间节点,对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组织开展集中治理,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全面净化种业市场;三是在疫情发生防控关键时期,博州农业农村局向疫情发生区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突发疫情的封锁控制,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对各县(市)农业植物疫情应急封锁控制工作进行了督察与指导。植物疫情发生时期,县(市)、乡(镇)人民政府按照统一部署迅速采取紧急联动响应,组织县、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密切监测扩散危害动态,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1.3乡村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组成
乡镇植物疫病工作由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主要承担植物疫情调查、防控及重大疫情上报工作,全州20个农业乡镇,设有20个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其中有植保技术人员的农业乡镇13个,占总乡镇场数的52%,每个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备1名农业技术人员负责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技术人员在编66人,实际在岗25人,其中植保专业技术(含农学)人数1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8人,35岁以下2人,36~50岁8人,51岁以上3人。全州344个行政村中,设有村级植保员287人,占总行政村数的83.43%,人员主要由村干部、合作社、种植大户组成。
1.2温泉县植物疫病防控体系
温泉县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由农业技术推广站和7个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构成。农技推广站在编16人,实际在岗14人,其中植保专业(含农学)6人,中级及副高级职称2人,占总人数的33.3%,35岁以下3人,36~50岁3人,年龄职称层次相对合理,能够有效承担相应的职责。
7个农业乡镇均设有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共有农业技术人员总数10人,其中植保专业技术(含农学)4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人,35岁以下1人,36~50岁2人,51岁以上1人。每个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备1~2名农业技术人员,保障日常的农业相关工作。辖区64个行政村,配备村级植保员2~3名,主要由村干部负责;同时配备植物疫情统防统治防控人员20名左右,主要由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组成。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随着机构改革变迁,植物检疫机构人员调整频繁,同时面临人员老龄化、出现青黄不接等现象,人员队伍仍不够稳定;二是工作机制仍不够健全。缺乏与相关部门及兄弟县市植物疫情信息共享、协同防控体制机制;三是专业能力建设不够。因对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在资金政策保障方面给予的支持力度弱,导致部分疫情防控工作实施困难;同时,县乡基层植物检疫缺少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自动化检测检验设备,普遍是靠目测和经验判断,特别是对于一些隐蔽性较高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检疫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主要经验与做法
2.1扛牢政治责任,建强“疫”线“指挥部”
按照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压实主体责任,成立领导工作小组,落实基层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坚持把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督促各乡村足额配齐配强植物疫病防控人员,并已将基层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国家粮食安全考核内容。
2.2强化监测能力,提升“疫”病防控效率
针对小麦黑森瘿蚊、马铃薯甲虫、向日葵列当、向日葵黑茎病、苹果蠹蛾、梨火疫病、扶桑绵粉蚧、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疫情,建立病虫害监测点21个,安装虫情测报灯6个,性诱捕器200套,抓好系统监测和田间普查,利用病虫害测报工具,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及时发布病虫害动态15期,情报15期。
2.3强化责任落实,织密“疫”线“防控网”
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围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按照覆盖全面、防控科学和责任细化的工作要求,将全县7个农业乡镇64个行政村的植物疫病防控任务划分为3个防控网格,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机构完整、队伍健全、力量充足、反应灵敏、作用明显;确保发生植物疫情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县级为一级网格,共6个技术人员,由县农业技术推广植保科室承担全县植物疫病监测预警、防控指导、检疫監管、应急处置等职责;二是乡镇为二级网格,按照县级植物疫病防控目标任务,承担基层植物防疫职责部分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主体植物疫病防控责任,确保每个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备1~2名农业技术人员以保障日常的农业相关工作;三是村队为三级网格,根据工作需要在行政村配备村级植保员19人,人员主要以村干部、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
2.4健全工作机制,画好“疫”线“同心圆”
一是进一步明确植物检疫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职责,做到由县农业农村局全县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控制工作,在州植物疫情应急领导小组指导下,依法开展重大农业植物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负责农业植物疫情封锁封控经费筹措,保障防控物资的储备。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负责违反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线索收集和案件查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开展农业植物疫情的日常监测工作,对新发生的植物疫情分布、传播、流行和危害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工作,有效形成各司其职、积极配合、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监测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拓宽信息报告渠道,细化植物疫病信息报告责任,建立疫情报告首问负责制。根据博州下发的《博州农业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要求,完善了县、乡疫情应急防控体系,成立了温泉县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技术小组,完备了农业植物疫情、预警、报告、发布及应急响应分级及调整,制定了重大疫情发生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建立了首问责任制,从而加强了疫情防控措施;三是推动工作力量下沉,年初温泉县将下乡进村服务的工作量和实绩作为人员考评的主要指标,要求植保人员每年不少于1/3时间下乡服务,乡镇人员每年不少于1/2时间进村服务,州、县技术人员在温泉县平均每年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村队,逐村向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200余人(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农民、种植大户1 500人(次),确保了防控技术措施到位、宣传培训到位,得到广大农户一致好评。
2.5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战“疫”水平
为提升基层植物疫病防控队伍履职能力,年初制定全县农业技术人员系列培训规划,结合农业技术人员自身特点,持续加强能力建设、坚决克服本领恐慌,加快植保知识的更新提升。一是根据植保专业的要求,邀请自治区专家到县、乡、村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防控技术以及科学安全用药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技术人员大练兵等措施,每年派县、乡、村技术人员参加国家、自治区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在送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粮食作物、甜菜及特色作物、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等专家巡回指导服务组传帮带作用,推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基层植保体系队伍;同时,鼓励和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植物疫情公益性作用。截至目前,全县35名农技人员中,19名村级植保员接受线上、线下10 d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培训率达100%。
3防控工作建议
3.1强化工作职责,加强疫情防控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县乡两级植物疫病防控具体工作职能职责,增加县、乡两级编制岗位。保证县级至少配备5名植保人员,其中2名为专职检疫员,乡级至少配备2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植保工作,确保做到“专业人员干专业的事”;同时,吸收统防统治专业化人员2~3名为村级植保人员,增加基层植保力量。
3.2强化部门联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加大与执法大队、种子管理、林草局、交通、工商、气象以及兵团各团场种植科的联动机制,做好种子调运、产地检疫、种子田联合的市场调查与监管工作,实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交叉检查,形成地方、兵团农业执法、种子、植保部门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实现联动执法、联合检查和信息共享,强化齐抓共管力度,努力实现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及时高效的良好局面,共同打好博州植物疫情防治攻坚战。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一是结合州、县出台引进人才政策,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植保专业人才,充实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岗位,增强州、县、乡等植物疫情防控力量,同时加强与本地州植物疫情防控专家的沟通,提升其履职尽职能力,并做好传帮带工作,保障不同层次比例的合理性;二是充分利用上级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及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定期组织植物疫病防控人员进行继续学习教育,鼓励技术人员提升学历、加快知识更新;三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加大资金及植物疫情防控物资投入力度,将植物疫病防控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提高植保人员待遇,将职务职级晋升和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向业绩突出、考核优秀的基层植物防疫人员倾斜;加大有毒有害津贴补贴力度,兑现县市及乡镇技术人员及村队植保员的相关津贴补助。
3.4升级换代智能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一是加强农作物的新型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学习研究,根据博州农作物作物结构布局、重大有害生物及不同气象条件,因地制宜在每个县按照每6 667 hm2面积设置1个植物疫情监测点,监测点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交通工具,安装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观测仪、害虫性诱监测器等基本测报工具,同时推广应用病虫害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等物联网技术设备,不断提高病虫测报设备水平;二是加大与农科院、农业高校及农企的合作力度,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简便的自动测报工具和新型生物农药,加大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三是加大疫情防控项目实施,扩大政府购买植物疫情防控服务,提升疫情处置能力。结合项目实施,加大统防统治组织的合作力度,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选定技术力量强、防控操作精准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植物疫情发生区域实施专业防控;同时,县植保人员对疫情防控进行全程监督,对防效进行核查验收,确保植物疫情防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