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形象的“他者”地位

2023-05-30史悦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唐璜他者林黛玉

史悦

在英国文学中,海黛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唐璜》中的重要人物,她是为爱而死的典型代表,她与唐璜的“海岛爱情”向来被认为是拜伦的精笔之作;在中国文学中,林黛玉对爱情和自我的追求,甚至为其而死也是《红楼梦》的精魂所在。两个主要人物虽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但她们都代表了反抗传统婚恋规则,打破封建压迫,勇敢追求个人爱情自由的经典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观及“他者”的视角出发,对女主人公自身性格、男主人公、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以及分析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进一步解读这两位女子的悲剧命运,从而对她们的选择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本文进一步探讨中国与西方不同社会下同样扭曲的爱情,揭示女性主体处于被动、被支配的“他者”地位的事实,指出无论这些“他者”形象是否真实,她们都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不同文化与时代下的女性生存状态。

一、两位女性形象简介

海黛是一名希腊海盗的女儿。由于她生活在海岛上,因此遇到的男人一般是海盗和渔民。某天,她在海边偶然救了一个年轻帅气的男人—唐璜,于是她将他藏在了一个山洞里,海黛很快就爱上了他并开始了同居生活。不久之后,有消息传来,海黛的父亲“意外身亡”,这让海黛不用担心父亲会阻碍她的爱情了,她决定公开嫁给唐璜。然而,当他们准备进入洞房时,她的父亲突然出现,并把唐璜绑起来当作奴隶卖掉,海黛伤心欲绝郁郁而终。

林黛玉是贾敏和林如海的独生女,她生来容貌秀丽,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视如珍宝。可惜她母亲早亡,于是她的外祖母贾母把她接到了身边教养,便开始了和宝玉的青梅竹马、惺惺相惜的生活。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和叛逆的精神,并慢慢发展成爱情。然而,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林黛玉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的当晚,泪尽而逝。

二、海黛和林黛玉的性格对比分析

海黛是拜伦称赞的“自然之子”,她是一个美丽、纯洁、神秘的女人。她像一个天使,天真可爱,优雅大方,充满激情。同时,她敢于违反父权制,追求爱情。她不仅用仁慈和爱心救了唐璜,还给予他非常体贴的照顾。她对唐璜的爱无比纯真,把爱视为生命的全部,没有爱她无法生存,否则她会变得无助、疯狂,甚至死亡。对她来说,爱是生命的全部。

林黛玉非常漂亮聪明。她小心翼翼,内心敏感。林黛玉也是一个有新思想的女性,她支持自由恋爱,不喜欢仕途经济,敢于打破封建社会的思想。由于她经历了家庭的巨大变故,她敢于爱却不敢说,她把一切都投入了爱,甚至她的生命。正是由于身体天生的弱点,她对事物的反应相对消极,这也导致她极其被动的思维方式。她在处理与宝玉的感情时经常担忧,既不相信自己,又不相信别人,这种怀疑常常伤害了自己和寶玉。

在海黛和林黛玉看来,爱情和生命一样重要,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她们都经常担心爱情的未来。在父权制社会,女性被视为商品和工具,因此她们不能自己选择丈夫,可她们的内心都非常珍视爱情的纯洁。相比较而言,黛玉的身体原因是她死亡的一部分,而海黛的身体非常健康。此外,黛玉的精神状态很差。还是孩子时,她的自尊和安全感就受到很大的打击;而海黛从小在海岛上生活得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相比之下,林黛玉住在“地狱”般的豪华房子里,而海黛则住在“天堂”般的小岛上;海黛是自然之美,黛玉是一种病态之美;海黛敢于表达她的爱,而黛玉却不敢表达;黛玉和宝玉是柏拉图式的爱情,而海黛和唐璜却有肉欲之欢;海黛更大胆、更勇敢,而黛玉则更胆小、更保守;海黛更自信、更热情,黛玉则有点儿自卑。

三、男主人公唐璜和宝玉的对比分析

唐璜英俊、温柔,他是女人的“爱情之神”,是社会的宠儿。他渴望纯粹的肉体狂欢,藐视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忽视道德观念。他叛逆,渴望自由。他想打破道德规范和伦理的桎梏,发泄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他忧郁而坚定,对世界的嘲笑,对爱情的颂扬,对理想的赞美,都是他性格的表现。他有主观的战斗精神,敢于批判独裁社会的罪恶。尽管唐璜喜欢海黛,但他认为美丽的海黛是一个让人变坏的女人。当唐璜成为奴隶时,他把这归咎于海黛的爱,并问自己为什么要爱上海黛。此外,他们之间的语言障碍使海黛和唐璜无法在灵魂中相互交流和了解,所以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肉欲之欢。这也是海黛死亡的间接原因之一。

贾宝玉纯洁、率直、自然,他平等待人,尊重人格,富有想象力。他不但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痛苦和悲伤,还能把动植物看作感伤的对象来交流情感和思想。在他看来,人只有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区分。他憎恨并鄙视世俗男子,他接近并尊重受压迫的女性。在《红楼梦》的第二回中,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同时,他憎恨自己的家庭,他钦佩那些与自己性格相似但出身贫寒的人,这实际上是对封建贵族阶级的否定。他和黛玉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憎恨仕途经济。他们有共同的诗人天性,都在对世界、生活和情感的感知中产生共鸣。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也有部分宝玉的原因。首先,他是在女性环境中长大的,逐渐成为一个女性化的“男人”。他身上的女性特质比较强,渗透着某些女性行为特征和人格因素;他缺乏男性气概,无法承担责任。其次,他从来没有在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长大。他的爱是“博爱”和“普遍的爱”,他总是慷慨地向任何女人献上他的爱。当他看到薛宝钗洁白的手臂时,心里也产生了想法。他的爱情观是畸形的,它被性和爱分开了。因此,宝玉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和黛玉死亡的原因之一。

唐璜和贾宝玉都出身于贵族阶层,但他们都拒绝和憎恨贵族。他们都向往自由的理想生活,他们都很叛逆,都拒绝传统的婚姻观念。唐璜视女性为猎物、商品和工具,而宝玉则关心和尊重女性。唐璜认为,没有才干的女性是美德,宝玉则看重女性的才干。唐璜的浪漫爱情观都停留在性爱中,而宝玉的爱则是灵魂的爱。

四、两部小说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

拜伦创作的《唐璜》,故事时间发生在18世纪末,距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然而法国革命仍然影响着欧洲。当时的英国基本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在资产阶级统治时代,婚姻明显地表现为贪婪的物质索取—妇女被当作商品和工具。这与只是为了两个灵魂的结合,坚决拒绝物质考虑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婚姻相反。在资产阶级的婚姻观中,未婚女性是父亲出售的商品,但海黛爱上了唐璜,并在没有父亲同意的情况下发生了婚前性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产品”的“自我缺陷”和“自我贬低”,因此被坚决终止。海黛的死注定是资产阶级婚姻和父权社会的结果。男人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权地位、社会利益、婚姻的威望和男性支持的价值观都将女性置于边缘。在这种社会关系中,女性处于“他者”的地位。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海黛的死亡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

在《红楼梦》中,黛玉之死及宝、黛的爱情悲剧与封建家庭的利益密不可分。首先,清朝越來越被封建统治所腐化,封建家族为了利益最大化而把婚姻作为维持关系的手段之一,婚姻是基于利益的而不是爱情。贾、史、王、薛是当时的四大家族,贾府和薛府联姻可以巩固彼此的势力。黛玉虽然出身名门,但她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联姻无利可图。其次,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是被禁止的。黛玉的父母已经去世,他们无法为她的婚姻作出决定。黛玉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但她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孤儿。没有父母做主的宝、黛爱情是不能被接受的,他们的自由恋爱是对封建制度的挑衅。再次,当时封建科举提倡仕途经济。然而,黛玉痛恨封建正统观念,她从未建议宝玉走仕途路线,她的思想偏离了封建正统,所以必然会受到封建正统观念的攻击。第四,封建父权婚姻强调世世代代的继承,后代的再生产对于封建正统家庭来说非常重要。而黛玉的身体很虚弱,不是传承子嗣的最佳选择,宝玉的父母自然不会允许他们结合。在权衡利弊之下,薛宝钗更合适。因此,这个封建社会也是黛玉死亡的原因之一。

海黛死于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婚姻制度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而黛玉死于封建贵族家庭的利益斗争和封建礼仪。前者是资本主义社会,后者是封建社会,社会主流文化与女主人公的认知都是对立的,社会背景可以说是女主人公悲剧的主要原因。海黛和黛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只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在这两个社会环境中,没有女性思想、女性独立和女性自由的概念,女性只能被视为“他者”。因为她们不符合当时社会主流的婚恋价值观而失去了爱情,形成了一种空洞的生活意识,在精神上“自杀”,从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通过对比两部小说后可以发现,海黛和林黛玉都是因为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他者”位置而亡的,可见父权制下的婚姻忽视了女性的价值,并对女性的自由和精神有着极大的束缚。从“他者”到“主体”是女性自我觉醒的途径,这条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注定要荆棘丛生。如果女性想要平等、自由的爱情,她们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独立,摆脱对男性的依赖,还要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人格。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指出:“她不是作为一个主体,而是作为一个矛盾地具有主体性的客体,面对男人而挺立的;把自己既认作自我,又认作他者,这个矛盾会带来令人困惑的后果。”即使在今天,波伏瓦的建议仍然是积极有效的。因此,女性首先必须拒绝“绝对他者”的地位和关系,并建立一种主体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猜你喜欢

唐璜他者林黛玉
叩问存在的意义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浅谈拜伦《唐璜》的讽刺艺术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浅析歌剧《唐璜》中唐璜角色的矛盾冲突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20世纪北美汉学家对中国文论的研究与启示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