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抵退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23-05-30黄鹂王丹丹

经济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影响

黄鹂 王丹丹

摘 要:在2022年度的积极财政政策中,留抵退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留抵退税政策,是一种既平衡了存量,又提高了出口退税的方式,这对缓解许多企业的资金流动问题,以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与需求减少,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方面压力富有积极的效果。统计显示,从2022年4月1日到6月30日期间,共有186500个纳税人完成了17222亿元的留抵退税。另外,在上个季度继续执行以前执行的留抵退税政策1233亿元,上半年共退缴18455亿元,退税额高达上年全年办理退税额的2.9倍。从出口退税的规模来看,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对促進发展、保障民生、稳定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留抵退税 中国经济 发展趋势 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119-02

一、我国留抵退税制度发挥的积极效应

留抵退税是深化增值税改革的重要措施,它能在多个层次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是对企业的困难有很大的帮助。留抵退税政策既能满足增值税的中性原则,又能防止重复纳税,又能帮助企业的资金回流,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一方面,可以将中小企业和部分行业的库存退税一次退还,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根据预算内的安排,到2022年全年的留抵退税总额将达1.64万亿元,是最重要的跨周期调控手段。另一方面,出口退税的时机也会对企业的切身利益和市场主体的可持续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实施留抵退税制度后,税务部门为符合条件、具有较低风险的纳税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2022年4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的公告》要求对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事项尽快办理,在纳税人自主申请的前提下,加速退税进程,并积极贯彻执行分别于2022年4月30日前和2022年6月30日之前集中退抵退税政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对全国1.5万家优秀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39%的留抵退税资金都用来增加原材料的采购,以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需要;24%的资金投入到了投资和研究开发方面,以协助公司的更新和改建,并扩大投资规模;租金、水、电等日常运行成本的10%,可为企业融资困难提供一定的帮助;剩余的税款用于应付账款和薪金等。

以上数据显示,企业的留扣率主要用于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以及员工的工资、租金等基本需要,从而有效地缓解企业的困境。保障了市场主体的就业和宏观经济,同时也保证了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的解困,保证了一年的经济平稳和繁荣。

二是促进经济复苏。对企业来说,减税可以减轻企业融资困难、增强企业信心、促进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企业在非战略性研发方面的投入,从而真正增强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同时,留抵退税政策还削弱了防范和节约企业利润意识,有利于规避和消除国内市场“脱实向虚”的微观风险。从而将公司的重点放在投资主业上,有利于公司的市值提升。市场主体是构成我国经济的根本,而提高其价值,则会对经济复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到2022年5月,全国的公司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9%,比4月份上升了9.3%。截至2022年6月1日至25日,全国公司营业额同比上涨6.8%,同比上升4.9%,呈现出逐步好转的态势。从各大地区来看,上海在疫情初期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复苏很迅速。截至2022年6月1日至25日,公司营业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8.2%。较5月份大幅增加,带动长三角的企业销售额上升9.4%,较5月份上升16.2%。

三是稳定的就业。目前,我们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恢复都很慢。与此同时,地缘危机加剧了国际能源及原料供给的紧张,物价上涨加剧了进口通胀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主体还面临着严峻的问题,稳定就业工作更加艰巨。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但其抗风险的能力却很弱。因此,如果用这笔钱来帮助那些占据了一定比重的中小企业,那么,他们的就业就会变得更加的重要。国税局的资料显示,在2022年,减税和补贴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很大。截止到2022年4月,小微企业占到了94,5%,留出了7563亿元,占到了44.4%;中等规模的企业留出了3783亿元,占到了22.2%;两者相结合,中小微企业的比重达到66.6%。

二、留抵退税的国际经验及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经验,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不同的退税程序来退税。英国和韩国等国家对超额收入进行了回扣。英国法律规定,英国税收和海关必须在相同的纳税期间,对纳税人的进项增值税超过全部销项增值税,否则,必须在30天之内退还给纳税人,否则,就必须额外支付5%的补偿金。韩国采用“发票法”,以计算可退还的增值税额。在规定的期间内,如果在一个时期内的收入超过了该期间的销项,则该多出的部分就会被自动转为“可退还的增值税”。通常,“可返还增值税额”应于纳税人于纳税截止日后30日内退还(纳税截止日起25日),说明该“可返还增值税额”将于相关纳税期限届满后55日内退还。

法国、西班牙等国则采用了更为灵活的方式,允许纳税人提出继续结转或提出退税的请求。法国规定,如果在一定的纳税期间(通常为一个日历月),可以抵减进项税额超过销项税额的一部分,则可以转入下一个(多个)税期;纳税人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本年度结束的最后一个月提出的增值税退税申请,以得到退税,其可退还的税款不超过150欧元(每年退还的条件);对于那些每月或季度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来说,如果他们的税款达到了760欧元,并且提供了超过收入的增值税,那么他们就可以在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中获得退税。西班牙的法律规定,如果超过了应交的销项税额,纳税人可以申请返还超过的进项增值税,也可以将其结转到下一年,并在4年之内予以抵销。退税业务分为一般处理和特殊处理两类。根据一般程序,纳税人只能在年度的最后一次(每月或季度)申报退税;通过特殊程序,可以在每月的增值税申报中申请退税。自纳税申报之日起,税务机关应于纳税人自申报之日起6个月之内,决定其是否有资格享受退税,逾期则须向其缴付一定的利息。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留抵退税制度的思考

从目前的税收优惠情况来看,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不仅有利于实现逆周期调节、跨周期调节,而且也在逐步与现代国际税收制度接轨。随着我国《增值税法》的不断推进,未来将会把留抵退税制度与增值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结合,从政策性优惠到制度层面的立法设计。

首先,要推动税收制度的改革,确保留抵退税的资金能够及时到位。无论是增量的,还是存量的,都属于财政的外溢和企業的外流。按照增值税理论,“留抵”是指企业在购入时所支付的税款。因此,理论上,退税款与企业预付款的进项税额是一样的,这样就不会产生额外的财政负担。但是,由于可能在各省之间进行销售,A省的某个公司可以采用价格—税收联动的方式来支付B省的另外一家公司。如果A省的公司有扣缴税款,则A省负责退还税款,而B省实际收到了进项税额。因此,增值税与承担退税的省份之间有很大的矛盾,这也是导致部分地区税收返还基金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了保证地方政府负担得起退税,在2022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承担了91%的退税资金,9%的地方政府负担了税款。那就是,地方政府要承担的退税数额依然难以实施。因此,在未来的财政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将会对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制度进行深入地调整,从而保证了资金的充足和快速到达企业。

其次,要把留抵制度的改革与增值税的立法相结合。随着我国税法的不断完善,我们需要总结留抵退税制度创新的经验,尤其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评价,并在适当的时候把某些政策安排转变为制度安排。特别是,有若干方面需要加以确认;决定库存回扣制度的必要性;决定股票留抵退税产业是限定的还是属于普遍的;决定是否要有一定的配比限制;确定库存回扣与税种之间的机制联系;确定库存留底退税与先行回扣等相关问题。上述各方面问题对留底退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述因素将对税务优惠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已经采用了“即征即退”的软件企业,如果要提出“保留”的要求,就必须按照有关的规定,对应征即退的税款进行退还,并及时支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留抵退税申请。其间存在一定的时滞,需要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如果一个公司的纳税信用级别达不到A、B的话,就不能享受退税。该机制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企业遵守法律、提高公司的税务合规和降低税务风险。近几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各公司的经营状况发生了不同的对应变化。如果公司没有及时缴纳税款,公司的纳税信誉也会下降。虽然可以恢复和调整信用评级,但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建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信用等级,确保诚信,长期运营的企业可以获得全额退税,并享有享受政策红利的资格。

在减税政策背景下,我国退税制度逐步完善,不仅是为了达到逆周期、跨周期调节的目的,也是为了逐步适应现代国际增值的税收制度。随着我国增值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可以将增值税返还与税收立法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从政策优惠到制度的立法设计。留存税的退税,特别是存量税的退税,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大量资金。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需要稳步推进。

一是加快财政分配体制改革,确保“预留”资金使用到位。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税收抵免,都是政府资本外流和企业资本外流。根据增值税理论,留存税是企业购进货物时缴纳的,理论上应该与企业缴纳的进项税一致,不会造成额外的财务负担。但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紧张,部分地方政府承担的退税额度仍难以落实。可以预见,在深化我国财政分配体制改革的同时,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将进一步理顺,解决地方财力紧张的问题,使之能惠及企业。

二是做好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的衔接。在我国税法不断完善的今天,有必要对退税制度的改革进行总结,特别是对现有的一些制度进行评价,适时调整一些政策到制度安排上。尤其要明确我国储备抵免的退税制度以及是否建立长效机制;确定留抵退税行业是有限的还是普遍的,明确现有信用与税收抵免水平之间的关系。

三是加大税收征管力度,防范代扣代缴退税风险。由于留存退税与企业实际利益息息相关,受利润驱动,不能排除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欺诈行为。由于企业数量多、资金多,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肖兰华,詹重花.出口退税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J].湖北财税,2001(24)

[2] 王蕴红,王自玲.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保证出口稳定增长[J].经济经纬,1999(04)

[3] 于凌云.完善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05)

[4] 林琼慧.对出口退税谋变祛痛的理性思考[J].北方经济,2004(09)

(作者单位:1.通辽市科尔沁区统战事务服务中心;2.通辽市科尔沁区财政事业发展中心 内蒙古通辽 028000)

(责编:玉山)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比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快速原型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乡镇配网规划及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我国品牌营销的管理及发展问题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