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培养理性精神

2023-05-30岳亚军

语文建设·上 2023年1期

岳亚军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安排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明确指出了设置这一任务群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对于如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本文试图从“精心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内容主题点燃思辨的火花”“在日常文化艺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理性思辨的习惯”“以嵌入式的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三方面尝试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的火花;理性的习惯;求真的本领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明确地指出了这一任务群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習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如何基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依据任务群教学的目标指向,精心选择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任务群的学习,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教师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依据新课标中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的年段要求,尝试设计了《制作生活启示录》(七年级)、《艺海拾贝》(八年级)、《谈谈我的学习观》(九年级)三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案例,以期对这一任务群的教学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一、精心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内容主题点燃思辨的火花

初中阶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包括两大类,一是思辨性阅读,二是思辨性表达。思辨性阅读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生活感悟和哲理的优秀作品,二是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三是文学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四是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和经典的思辨性文本(包括短小的文言经典)。思辨性表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书面表达,包括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以及运用观点欣赏和评析作品;二是口头表达,包括专题式研讨、演讲与讨论。

这些学习内容,直接指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价值追求,也指向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语文教学要求。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要求,必须正确把握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主题的选定,二是内容的选择。选定的主题必须贴合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能力。学习的文本内容,作为围绕主题学习的资源,关键在于能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没有思想的深度、思维的含量,是不是能有效开展围绕主题的深度学习。

比如,《制作生活启示录》这一案例以“生活的感悟”为学习主题,这个学习主题十分贴近七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每天都会接触自然物象,发现四季变换,看到草木枯荣……如何引导学生从这些熟悉的日常事物中细致观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通过“制作生活启示录”这样的单元任务,就可以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理性思考。围绕学习主题选择的学习文本,如《紫藤萝瀑布》《鼎湖山听泉》《像山一样思考》《岳阳楼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都具有丰富的思辨性内涵,有助于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理性地感悟自然、社会和人生,点燃思辨的火花,帮助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比如,《像山一样思考》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篇随笔,文章从一个环保专家的视角,以“狼─鹿─草”这条食物链被斩断为例,以山谷间回荡的狼的哀号作为人类践踏“规则”的实证,揭示了在人类愚蠢的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生存危机,启迪人类要像山那样思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借对一株紫藤萝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之本质深度的追求,对生命意义执着的考问,同时表达了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以普普通通的句子,亲密和婉的语调,通过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受,表达了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具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这些作品能激发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带着自己的认识经验走近作家和先哲的思想或者思维,获得新的启迪,从而触发对自己的生活、未来的人生的新的思考。

二、在日常文化艺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理性思辨的习惯

读名著、听音乐、赏名画、看演出,这些日常文化生活不仅能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也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理性思辨的习惯。虽然对于艺术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如果能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文化艺术生活,积累一些审美与鉴赏的经验,再带着这些经验完成指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时,就会不一样了。《艺海拾贝》这个单元学习任务涉及审美阅读和艺术鉴赏,内涵丰富,思维含量大,然而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学生又缺乏在艺术鉴赏方面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所以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教学时需要通过建立学生日常生活与艺术作品的联系,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阅读作者对艺术的理解,比如山水图画的意境、“无言”的魅力……跟着作者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就能俯拾起一枚枚艺海珍珠,就能在品味鉴赏过程中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审美意识,掌握审美方法,提高思辨能力,形成审美经验。《艺海拾贝》任务群的学习活动设计,就突出了这样的特点。

学习活动一:制作名家谈“艺术之美”摘要卡(5课时)

阅读文本,制作摘要卡,要求完成以下三项内容:

1.梳理文本中有关艺术鉴赏的概念和术语,通过查阅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和术语。

2.概括文本主要观点,并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结构。

3.说出不同作家审美时所用的不同方法。

学习活动二:模拟艺术访谈会(2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采访活动。(要求:拟写采访提纲)

2.设计访谈问题与回答评分量表,明确提出问题的价值追求和模拟回答的水平梯度。

3.模拟采访。(由一位同学扮演作家,其他同学为采访者,就小组成员普遍关心的美学问题进行采访)

4.根据采访情况和评分量表,展开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学习活动三:尝试做一次艺术评论员(2课时)

1.展示修改后的摘要卡。(平台展示,相互评价)

2.以下三项任务任选一项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写一篇鉴赏性的文章;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位艺术家或者一件艺术品写一篇鉴赏性的文章;记述日常生活中发现的花草鸟虫、衣食住行等,让你产生艺术美感的物或者事,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活動一,制作名家谈“艺术之美”摘要卡,旨在通过阅读名家名篇,积累美学的相关知识,从文中获得审美的策略与表达的方法,提高艺术修养。活动二,模拟艺术访谈会,旨在用访谈的形式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审美共识。活动三,尝试做一次艺术评论员,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前面两项学习活动,梳理和完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学到的阅读鉴赏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学会赏析艺术作品和独立表达自己的审美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与鉴赏,能像作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发现和记述日常生活中的花草鸟虫、衣食住行等,写出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学习活动一,初步感知并积累审美知识;学习活动二,深入研读交流,形成审美经验;学习活动三,从独立阅读到讨论、鉴赏和评价,再到联系日常生活进行理性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贯穿这三个有层次的渐进式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辨的习惯。

三、以嵌入式的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嵌入式评价是将评价有机地融入学生个体。在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断评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程度、能力和水平,最终为达到学习任务群目标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进阶发展。

终身学习时代,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是每一个学生需要关注的问题。案例《谈谈我的学习观》就是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发展实际设计的单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先贤哲人关于学问的论述,倾听其中理性的声音,沐浴他们思想的光芒,学习他们说理的思路和表达的方式,结合自己对学习的认知,参与班级讨论。学习目标包括:第一,能正确把握文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借助思维导图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从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维度梳理五篇文章,能借助自己梳理的表格或者概要,有观点、有条理、重证据地评述自己对这些“理性声音”的态度;第三,结合自己九年学习的体会,根据本单元文本中对学习的观点,用文字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观,能参与班级讨论,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此,本任务群选取了关于求知问学的一组文章供学生阅读,以“理性的声音”为主题,以“谈谈我的学习观”为任务,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活动一,读懂先贤的观点与态度;活动二,倾听理性的声音;活动三,举办“我的学习观”班级报告会。教学的评价嵌入三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见表1)。

这样的嵌入式评价设计,与单元学习的目标、情境和任务一致。阅读的评价,针对文本中的观点、态度、逻辑结构与思维方法;口头表达的评价,重点针对表达的观点、条理和证据;书面表达的评价,除了观点、条理和证据,特别关注表达的层次性和思辨性。这些评价,嵌入每一个具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之中,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结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修正、自我完善中学会思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重大改革项目“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和测评的设计与实施”(项目编号:2020JSQZ03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