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篇带多篇妙“比”更生花

2020-09-02吴燕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六国论学习任务群

吴燕

摘   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将“三苏”的三篇《六国论》组成群文,通过精读苏洵的《六国论》、比较阅读三篇《六国论》、拓展写作“我的六国破灭观”,能帮助学生理解论说文的观点表达,并学习用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渐发展自己的辩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六国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这对于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有重要实践价值。

余党绪先生说:“高中阶段的阅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态度上,都应以理性的、批判性的‘思辨性阅读为主体。从实践看,强调阅读的思辨性与批判性倾向,也能够唤醒和激发学生沉睡的阅读兴趣与欲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1]基于此,笔者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学提示,尝试一篇带多篇,以“三苏”的三篇《六国论》为例实证“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论一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设置情境为“在差别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寻找差别”,明确任务为“以《六国论》为例探讨‘同一史实下的不同见解”,设计活动为“精读苏洵的《六国论》、比较阅读三篇《六国论》、‘我的六国破灭观拓展运用与写作”,以期引导学生理解论说文的观点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使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道理,并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一、精读一篇:落实基础文本,理清思维巧比较

苏洵的《六国论》语言精练,态度鲜明,逻辑严密。笔者引导学生诵读《六国论》,疏通文言字词,把握作者的观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与论证方法,对思辨性强的经典语段作比较分析,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一)整体感知文本,掌握重点字词

基于我校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的现实及《六国论》文言文的文体特征,笔者设计的导学案,明确学习任务首要为积累重点字词句。导学案的具体学习任务有:

(1)自读课文,明确断句。

(2)归纳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3)梳通文意,把握文章大意。

(4)梳理结构,找出作者的观点及分论点。

很多高一学生还是停留在初中感性、形象、识记等思维学习方式中,对学习文言文抱有畏难情绪,所以,从落实文言文基础知识入手必不可少。笔者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各类文言现象。

(二)筛选概括信息,理清思维脉络

思维导图能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指令,从而让学生在自主研读中熟知文本,并初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围绕“文章结构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1):

思维导图能清晰地使学生明白总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接着从两个分论点阐述为什么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最后总结历史教训“如何避免类似‘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现象再次发生”。这时,学生可以填好思维导图第二层的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依据思维导图,学生能理性地去研读文本,把握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思维导图能清楚地呈现论说性文章的思维过程,即逐层深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三)比较重点语段,提升思辨水平

苏洵的《六国论》是唐宋散文中的名篇,历来以论证严密著称。在教学中,笔者把解析第三、四两段严密的论证思路作为赏析的重点:

(1)第三、四两段分别用哪些论据来支撑分论点?

(2)第三、四两段的论证有何不同?

这一步,对应图1第三层的内容。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合作探讨。例如,第三段承“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展开论述,作者从不同层面论证,不同角度进行对比。一是数量上的对比,将秦作战所得与六国贿赂所得的土地数量进行夸张的对比,以此证明秦国之欲与诸侯之患都不在“战”而在“赂”。二是对待土地态度的对比,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六国创业的先人与守业的子孙对待土地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三是将诸侯有限的土地与暴秦无厌的欲望进行对比,表达了担忧之情。最后以典籍中的事理收束段落,可谓铿锵有力,启人深思。

二、比较多篇:拓展关联文本,同中见异善归纳

蒋军晶老师认为:“群文阅读追求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经历较高水平的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的乐趣……群文阅读,通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以引发困惑,启动思考,最终导出发现。”[2]教师适时增加與教材有关联的文本,能让学生通过多文本阅读掌握单文本阅读很难学习到的阅读策略,思考复杂情境中的问题,形成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评价的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是“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苏洵、苏轼、苏辙的《六国论》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任务群”。

(一)在差别中寻找共性

将这三篇文章拿来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的作者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见解也不相同。这值得指导学生运用思辨思维,体会不同的作者将古今对接,从历史中找出与今天相似或本质相通的史实来借古讽今的写法,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历史。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六国论学习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开门见山,明明白白亮观点——从《六国论》学写议论文的开头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