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维路径探索
2023-05-30杜冠旭
杜冠旭
摘 要:新时代数据信息的传播数量加大,渠道增多,速度也更快。进入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深入分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同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的主要困境,并结合新时代大数据信息传播的优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优化提出了建议,以期在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助力添彩。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3-0193-0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1]。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本土化过程。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仍然任重道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一种科学理论。因此,新时代下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维路径的探索是当下不可忽略的时代话题。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可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实现中国的发展之路。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只有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才能构筑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中国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任何一种理论只有在适应社会需要时才能生根发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也是如此[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体系,该理论成果可以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过去,马克思主义指引了我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也已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论、思想与情感认同,该理论与我国国情的联系结合紧密,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由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3],指导着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更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时代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
(二)新时代大数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更多可行性
新时代的到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新时代是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新时代对于数据的有效应用可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更加科学,也更加合理。当下的信息资源随处可见,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新时代数据信息的优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多元的传播媒介,进而提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行性。
一方面,新时代媒介的发展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主体。大数据技术给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海量数据,各类媒介平台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传播主体不断扩大,每个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传播者。新时代,大家可以享有平等地分享、传播信息的权利,这使得人们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信息共享更加紧密。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实现大众化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更充足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新时代数据传播的发展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大大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传播既包括对经典著作的直接传播,又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内在精神的深化推广。在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形式大多为直接传播理论,忽略了对专著中蕴含的思想精髓的深化。在新时代,大数据可以利用多元的图片和音、视频等媒介形式更直观地向受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多媒体的传播更直观形象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核及立场,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读性和易接受度,更容易令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4]。此外,相较传统的粗放式传播,新时代大数据的发展使得理论传播更具针对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及受众特点定点投放,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渗入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的困境
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更多维的路径选择,但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困境。新时代的大数据发展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效果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全新的信息革命同样要求马克思主义原理构建与时代契合的新认识模式。此外,地区发展上的差异,对大数据平台利用的不充分、网络信息监管制度的不成熟、党群反馈互动机制的缺乏,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一)地区发展存在差异,落后地区思想较保守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使得这些地区的思想现状也相对落后,多数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刻。同时,偏远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平台与媒介也相对落后,这更加剧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难度。还有许多偏远地区的宗教思想根深蒂固,封建迷信在某种程度上桎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
此外,部分偏远地区的人民群众排斥外来的思想,加之教育上的滞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难以融入其中,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地区上的差异性以及思想的保守落后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阻碍。
(二)对大数据平台利用不充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密度低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也应总结之前的历史经验,吸收新的事物,利用新的形式与载体。当前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对大数据平台这一新型媒介的利用还不够充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还未完全熟悉和掌握大数据技术,他们对大数据平台仍缺乏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数据的价值密度受到数据总量的影响,新时代海量的数据在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价值密度。新时代的数据信息虽然规模庞大,但“信息爆炸”同样增大了数据分析处理及辨别的难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密度也随之降低。
(三)网络信息监管制度不成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受到挑战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数据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究其根源是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的不成熟,我国缺乏网络信息监管相关的法规与制度。网络信息监管制度的不成熟使得各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悖的思想和信息流入网络,这些腐朽落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造成冲击。
此外,监管制度的缺失进一步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信息监管不力使得腐朽思想和落后思想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存在和传播,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失踪”“失语”,影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当下的信息监管制度难以在庞大的数据信息中阻断落后思想文化的传播[5],没有制度监管,人民群众很难甄别数据中的信息。因此,新时代下,网络监管制度的缺失难以遏制不良信息的泛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性受到不良思想的挑战。
(四)缺乏党群反馈互动机制,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面临威胁
新时代是一个信息交互的大数据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能仅仅靠党和政府的努力,而是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其中,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更显著。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然要立足当下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而在当下,我国的党群反馈互动机制不够系统和完善,党和政府以及群众的沟通落后于当下新时代数据传播的发展。
此外,新时代社会化群体形成使得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也面临威胁。理论的实现要依托其特有的话语体系。社会化群体特有的“社群话语体系”对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话语体系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新时代,数据信息获取和传播的便利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从网络中获取话语权。但是,社群式的话语体系中暗藏着对语法语义的消解,阻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三、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维优化路径
新时代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利用好大数据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成为与能源、材料等同等重要的社会资源,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价值不可估量。对此,应坚持党的领导,紧扣我国国情,转变思维方式,树立信息思维,并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健全党群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好数据时代的优势,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高度。
(一)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发展方向
新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但不变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发展方向。首先,党和政府重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受众群体。新时代信息共享更为便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也更为广泛;其次,还要明确立场,基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明确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引导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信念。因此,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要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发展方向。
(二)紧扣我国国情
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我国各个领域及地区的不同发展状况,才能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对我国国情准确而全面的认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须紧扣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认清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科学判断基本国情,使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必须立足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的传播及宣讲形式,向落后地区的群众传播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观念,解放这些地区群众的思想,提高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接受度。
(三)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
新时代的媒介载体突破了传统载体在内容上的局限,大数据平台对于信息的容纳量是十分庞大的。因此,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要优化信息与思想传播的载体形式,与时俱进树立信息化思维方式,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拓新渠道。例如利用微博、抖音等平台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
进入新时代,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新内涵。充分利用数据时代的新型媒介平台,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传播形式,不断提高创新意识。首先,要积极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对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的敏感性,积极寻求适用性强的、有益于促进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技术和手段。其次,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硬件支持,定期更新传播硬件。最后,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新理论成果的傳播,不仅要重视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组建大数据技术团队,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优化传播模式,利用新型平台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受众覆盖面和接受度。
(四)完善网络监管制度,提升理论权威
网络监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根本保障[6]。首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营造好的网络环境,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加强网络监管,严格抵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相悖的落后和腐朽文化。其次,净化大数据网络空间,通过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提高网络自净能力,让新时代的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此外,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核,提升传播者的理论高度。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落后思想的对比,提高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知。遇到批评和质疑时,要严肃回应,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
(五)健全党群互动机制,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党和政府在新时代可以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同时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给党群互动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因此,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建立健全党群互动机制,积极听取群众的呼声和建议,才能在新时代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把握我国客观、全面的基本国情,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必须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可以充分利用新时代下的社群话语体系,将话语体系的落脚点放在具体社会实践上,提高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联系。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具系统化,构建极具感召力和公信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8]。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还要结合时代化语言,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的网络语言紧密融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深入探讨了在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化路径,即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发展方向;紧扣我国国情;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完善网络监管制度,提升理论权威;健全党群互动机制,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多维探索立足于当下其在中国化的推进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希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的进一步结合提供学术上的参考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 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 农家参谋,2018(13):254.
[2] 李雪婷. 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J]. 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8):15-18.
[3] 张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路径探索[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1):97.
[4] 杨叶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特征及影响力提升路径[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21(04):36-43.
[5] 徐向阳,岳柏冰.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路径探索[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10):5-6.
[6] 王桂泉,张逊. 新時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探讨[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14-17.
[7] 马健永. 新时代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多维审思[J]. 宁夏党校学报,2020,22(03):49-57.
[8]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路径[N]. 贵州日报,2021-08-03(05).
(荐稿人:彭无情,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