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2023-05-30杨蕾

关键词:童谣古诗词传统

杨蕾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重要手段,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应该重点关注幼儿个人素养的发展。为达到这一要求,不仅要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应该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区别,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文化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接着从传统节日、古诗词和民间童谣三个方面介绍了传统文化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途径,最后从情境构建、内容整合、游戏教学和生活实践四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幼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 语言发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61

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涵盖的内容众多,对一个人行为、意识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合理应用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确保内容具有新意,巧妙渗透传统文化,积极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故事情境、趣味性的游戲活动,或者是生活实践,将传统文化和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并将语言教学渗透于实践活动,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1.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感受学习语言知识的乐趣。在这种背景下,幼儿的语言能力有明显提升,结合传统文化开展语言教学的时候,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内容会更加丰富,幼儿在内容表达方面也更为真实,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

2.丰富幼儿的常识性认知

传统文化和人的生活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在语言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深化幼儿的常识性认知,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进而体现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3.感受独特的人文情怀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情怀。幼儿语言活动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能够结合文化内容感受内在情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帮助幼儿获得独特的情感认知,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语言中的应用途径

1.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富有时代烙印。为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例如凭借传统节日,开展语言活动,让幼儿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节日的独特魅力,深化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也为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形式极为多元化,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强调语言知识的有效整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语言活动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实现幼儿情感、知识和技能的多向发展。

以“元宵节”为例,语言培养的目标体现在猜灯谜等节日风俗习惯上,同时,幼儿需要利用流畅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花灯。教师在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每位幼儿拥有一盏花灯,语言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元宵节的时候有哪些风俗习惯?接着让幼儿欣赏手中的花灯,用流畅、完整的语言介绍花灯的外在形状、颜色等。接着将幼儿分为两个小组,小组A的孩子拿着花灯念出字谜;小组B的孩子猜答案,答案正确可以获得一份神秘奖励。等待教师讲清楚相关的玩法后,让幼儿自行开始语言活动。由此可见,基于传统节日背景下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既能让幼儿认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能在合作竞争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素养。

2.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精练,情感丰富,幼儿在欣赏古诗词的时候,要感受传统文化,增进对文化的综合认知。通过对古诗词的欣赏和阅读,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师要将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语言教学活动。古诗词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作品内涵,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尽量选择篇幅短,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生活的古诗词,例如社会生活、传统节日等内容的。教师可通过绘画、唱歌和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例如在《秋夕》的学习中,让幼儿试着将诗中的景物画出来:秋天的傍晚,女子坐于台阶上,遥望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当幼儿在绘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女子的心情,懂得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词。

此外,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朗读的形式感受诗词魅力,锻炼幼儿说话的勇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位幼儿能背诵最多的古诗词,将其渗透于活动中,引导幼儿诵读诗词,让美丽的古诗词,成为孩子的原生语言。

3.民间童谣

传统文化中的民间童谣,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成果,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童谣中的文化元素,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逐渐认识到童谣作为传统文学的代表之一,最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和认可,通过游戏的形式,将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童谣与娱乐活动有效结合,为幼儿搭设轻松的语言发展空间。例如,在语言活动“唐僧骑马”中,教师选择的是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不要将语言活动停留在单一的诵读方面。为体现童谣的文化价值,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RAP说唱形式,既能体现童谣特色,又能为幼儿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交流氛围,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再者,教师要借助童谣绕口令的形式,及时规范幼儿的发音,例如在口语活动中,幼儿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顺利完成教师的布置的任务。如若采用童谣绕口令的形式,在规范幼儿发音的时候,又能实现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以童谣《打醋买布》为例,以听、说、读、看等形式,调动幼儿的表达欲望,认识“顾”“醋”等汉字的发音。幼儿在训练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的打下基础。

三、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

1.情境构建,基于环境的角度渗透传统文化

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环境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为此,幼儿园融合文化资源的时候,要善于利用教室内的墙壁、门窗等空间,赋予这些建筑物灵魂和情感,通过剪纸艺术对其进行装饰,或者是在墙壁上呈现优秀的民间故事……将活动创意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让幼儿在日常的语言活动中接受文化熏陶。

例如在语言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收集关于赞美“亲情”的文章,接着从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将文章的内容转变为更为有趣的模式,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当教师采用有趣的字体,介绍文章背景的时候,幼儿对此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带着幼儿朗读,朗读后开始讲解一些趣味小故事,在故事中理解含义,由此引发探索,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孝心。同时,教师可以张贴有趣小故事,如“孔融让梨”,在语言教学中引用故事,鼓励幼儿积极讨论,由此展开对话,提升幼儿语言能力,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认识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为鼓励幼儿敢于表达,在有效的情境内为其提供说的契机,幼儿也能在这种环境中自由交流,促进他们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

2.内容整合,趣味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广,包含了美食、节日、服饰等内容,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的时候,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开始分析,最大程度丰富语言教学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分专注于发展幼儿的语用能力,还要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爱国热情,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感,由内而外地弘扬和传播文化知识。

例如在《剪窗花》的主题活动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受诗歌的多样风格,学习和朗读诗歌,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想象,帮助幼儿及时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和分析。教师要准备活动材料,窗花图案,了解剪窗花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意义:“新春佳节之际,为庆祝新的一年,有位小朋友剪了许多窗花,这些窗花能说会唱,现在来听这首诗歌。”当幼儿跟着教师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教师适当提问:剪了哪些图案?图案上的小动物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小猫会看得如此入迷?接着让幼儿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增强语言学习的兴趣,感受诗歌的有趣之处。最后,组织实践活动,剪窗花。作为传统文化之一,其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通过诗歌的形式渗透传统文化,让幼儿在朗读的时候,能够促进自我语言能力的发展,又能认识艺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游戏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幼儿的思维认知能力有限,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产生抵触心理,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完全听从教师安排,一次次重复这些内容,会削弱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起到语言教学的目的,不能活跃幼儿的思维。例如关于节日的“词语接龙”,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节日,思考相关词语,如中秋节、月饼、月亮;端午节、划龙舟、粽子等,整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游戏教学的意义,将传统文化和语言游戏进行深度融合,为幼儿营造和谐的语言学习氛围,自觉融入其中,确保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选择超市、医院等游戏区域组织活动。角色游戏开始前让幼儿试着回忆这些场景中人们是如何交流和沟通,例如在超市中询问,这个洗发水多少钱,不会交流的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开始进入角色,完成买卖交易。在初次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双方的对话往往过于简单,这需要教师扮演好观察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合理指导,让幼儿倾听超市售货员如何向顾客问好,如何介绍自己家优秀的产品。教师结合主题编写幼儿感兴趣的方言故事,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表演游戏的时候自由发挥,让幼儿产生浓厚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通过这种形式,幼儿熟练掌握了水果、动物等方言名词,或者鼓励家长参与其中,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4.生活实践,实现文化和语言生活的有效链接

文化是在生活中形成的,教师要认识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潜在联系,开展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试着从生活的角度分析文化,融入优秀文化,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应用要和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寻找文化和生活的融合点,赋予传统文化不一样的色彩。对此,教师要组织文化类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结合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其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契机,并从活动中收获新的知识。例如,以“感恩”为主题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够让幼儿认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德,激发幼儿想要表达的欲望。以2020年的新冠疫情为背景,居家学习后,幼儿园开展感恩活动,大班幼儿学习感恩歌曲;中班幼儿要向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选择两名幼儿做主持人,让幼儿以歌曲、演讲、舞蹈和绘画等形式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通过趣味性的语言活动,丰富文化渗透的内容,真正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幼儿收获快乐,健康成长。从语言活动的实施效果而言,幼儿懂得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让其产生想要“说”的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幼儿必要尊重,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更为宽容的姿态理解幼儿,不再害怕语言交流。

5.家校合作,深化文化渗透效果

从宏观层面而言,每个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成员之间通过语言交流、肢体接触等形式,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为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选择家园合作的形式,渗透传统文化,让家长认识到语用能力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利用“二十四节气”来组织家园活动,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能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真正在和父母交流的过程中,懂得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向家长传达了“二十四节气”活动开展形式与具体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协同帮助下制作节气视频,通过班级群分享“春分”节气有关视频,幼儿在视频中主动介绍节气由来,提升幼儿的朗读能力,实现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核心主题,开始“祖孙秀”传统文化故事会。幼儿以角色对话的形式重新演绎文化故事,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完成语言交流活动,确保活动的时间、地点,及时优化活动流程,着重体现每个家庭的参与情况。每个家庭都能闡述有趣且有价值的故事,如孔融让梨,三顾茅庐等,以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传统文化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文化魅力的时候,提升自我的语用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为幼儿营造和谐的交流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幼儿说的欲望,实现文化渗透,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芦增芬《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0期。

[2] 游万玲《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美育课程研究——以幼儿创意戏剧游戏课程实践研究为例》,《幼儿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

[3] 汤乐梅、成组秀《信息技术背景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索》,《安徽教育科研》2021年第13期。

[4] 唐华珍《如何运用传统茶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园本文化特色与发展》,《科教导刊(电子版)》2021年第3期。

[5] 肖婷《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童谣古诗词传统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