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05-30车延录

关键词:应用题传统数学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学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各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奠定良好基础。文章围绕相关内容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题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2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必要性,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充分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一问题需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1.学校及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重视

近年来,国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视,并逐渐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但就当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学校方面,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实现对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要引起重视。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以及关注度,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学生方面,初中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接班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文化强国发展目标的落实。但纵观当前实际发展现状,学校和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都比较低,因此很难将其融入课堂实践教学当中。

2.数学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方式单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进行培育。就当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基本以多媒体展示为主,形式单一。长此以往,不仅会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带给其全新的学习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理解感悟,提高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为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教师缺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经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片面认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只需要由文科教师来负责,与自己无关。因此,很少会在数学教学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即便是有所涉及,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透彻性、深入性和全面性,长此以往,既不利于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也不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增长。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教师只有具备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熏陶与洗礼,提高教育效果。就当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养,在融合过程中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基本上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出现脱节的现象,学生很难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体会,大大降低了融合效果。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能充分凸显数学的美学价值。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不像音乐有着悠扬婉转的旋律,也不像美术有着绚丽多姿的画面,同时也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它的美感十分独特,不易被人发觉。以线条为例,曲线婉转柔和、直线刚劲有力、线段有始有终。与此同时,很多数学规律和定理也带有一定的神秘感,如黄金分割、蝴蝶定理等等,在很多数学知识背后都隐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以某应用题为例,题干当中涉及了中国脸谱、窗花等元素,这些元素都带有十分浓厚的文化特色,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同时也能对学生的爱国精神进行培养,增强其民族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能够对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进行培养。此类案例数不胜数,这些充分表明,数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能夠让学生更加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与此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符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2.能够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让教学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例如,数学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数学文化融入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发展背景进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数学知识,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上那些重要的发展成果、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例如,很多数学家们用尽毕生心血来研究数学,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坎坷和困难,最终取得成功,通过这一系列光辉感人的事迹,能够对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培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勇往直前、不言放弃的优良品质。除此之外,文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也能对课堂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例如,某应用题涉及了轴对称的相关内容,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古诗词,我国古诗词的创作讲究对仗工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对称之美,具体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文学内容的引入,能够让数学教学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很有帮助。

3.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引入,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自信。在初中数学教材当中,很多知识和定理都是生硬地罗列在教材之上,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应引起教师的深入思考。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基本上都是将定理、规律直接给出,之后再举例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以生搬硬套和死记硬背为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例如,在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经常会涉及各种各样的应用题,以往都是由教师在讲解完重要知识点之后由学生自行做题,长此以往,很容易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对方程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述,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也可将“百鸡问题”“鸡兔同笼”等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比较乏味和枯燥,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应引起教师的重点关注。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能够对教学的内容透彻了解,另一方面,还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对数学的发展史进行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事实上,相比于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策略

1.摆脱固定思维模式,积极创新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起全新的文化课程观,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数学很容易给人留下严谨、理性的刻板印象,从而也会弱化其育人功能和文化价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认知偏差,认为其只适合在文科教学中融入。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在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对于中小学课程,必须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师也要进行科学安排与统筹设计,既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同时还要能够将其合理融入数学实践当中,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文化课程观,以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文化教育。

其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教师必须要勇于尝试,树立自信心,初中阶段课时安排比较紧凑,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加之初中生敢于质疑、思维活跃,从而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实践教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当时不能给出答案,可在后续通过查找资料与同事交流等方式获取答案,这并不会对教师的权威造成影响。第二,教师要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对教材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实现对现有素材的高效利用,以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提供支持。第三,教师要树立起良好的文化教育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积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提高傳统文化素养。

再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工作,其教学模式和思路也会相对固定,在此情况下,很难对其他新的知识进行接纳,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融入。因此,教师必须要努力克服惰性,勇于走出教学舒适区,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尝试和探索。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定期开展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和竞赛活动,激发教师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通过思维碰撞,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最后,数学教学还要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学生对于《红楼梦》这本经典著作并不陌生,在对概率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红楼梦》为例,对作者的语言习惯进行分析和统计。再例如,教师可以对黄金分割比例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除此之外,很多壁画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充分凸显了数学原理和思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优化其学习体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2.强化课堂教学把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要涉及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选择与民间艺术、文化遗址和建筑园林相关的元素作为背景,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对图形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三角形、四边形,还是轴对称图形,都能够在中国传统图案当中找到相对应的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再例如,在对轴对称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中国的剪纸艺术进行展示,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传统图案,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鸡兔同笼”是一个比较经典的话题,在古代著作当中也有相关记载,例如,在《孙子算经》当中曾出现了“雉兔同笼”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课堂导入更具趣味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3.认真钻研课堂试题,充分彰显文化魅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题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和导向作用,近年来,很多中考试题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同时也注重与地域特色文化的融合,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既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同时也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培育。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中考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入,能够让试题内容更加丰富。首先,教师需要对数学文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能够与数学知识相融合的内容进行搜索。其次,教师要树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既要继承传统,同时也要予以创新,要能够在教学实践当中灵活融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最后,在对试卷题目进行编写时,还要确保其多元性和多样性,既要能够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检验,同时还要具有显著的育人价值。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现状及其融入的必要性,最后对具体的教学途径进行探究。总之,数学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显著的育人价值。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首先要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创新教学观念,其次还要强化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优化课堂教学,最后还要对课堂试题认真钻研,以充分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玲、王昌梓《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的探究》,《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1期。

[2] 石莲花《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现代教学》2022年第9期。

[3] 陈志远《科学分层,针对指导,提升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以“分式方程应用题”为例》,《福建中学数学》2021年第9期。

[4] 唐凡《初中数学完善学生问题解决经验的教学策略——以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探究3为例》,《新课程》2020年第14期。

(车延录,1969年生,男,汉族,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题传统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