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育视角下在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美育的思考与探索

2023-05-30万丽丽

关键词:美育幼儿园传统

摘 要:我国历代的美育专家和美学家对美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美学思想和美术成果。教育部“大美育”课题研究历经20余年,参与课题研究的学者教授众多,成果颇丰。“十二五”期间,大美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与示范开始落地实践,影响了千万个幼儿园。幼儿园属于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幼儿园美育需具备启蒙性和全面性。幼儿园美育不只是美术教育或艺术教育,其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和更为深厚的内涵。近些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对幼儿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仅仅从幼教视角来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广大教师需要从文化学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在大美育视野下,积极拓展幼儿园美育,坚持大艺术观、大人文观、大自然观、大科学观,做到保教结合,以文化育人。

关键词:大美育 幼儿园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59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开展美育教育工作,要切实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建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幼儿善良的心灵,使其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身方式表达美、创造美,使幼儿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幼儿园美育要时刻遵循九字方针,即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大美育的核心观念,通过创建包含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的美育教育活动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传统文化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最基本途径,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传统美育形式多样,包含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乐器、传统美食、传统服饰、经典古建筑、传统艺术等等。美育是立德树人,推进全面发展,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广大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将两者进行巧妙融合,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审美教育,使幼儿切实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体验传统文化之韵,将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等大美育理念融于幼儿教育中,强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幼儿具备良好的心灵和优雅的品格,进而达到育人目标。

一、幼儿园美育的价值

美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双重作用。一是个体发展作用,二是社会发展作用。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对美育和劳动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大美育进入人们的视野,大美育崇尚五育并举,高度重视美育在促进幼儿智力、体力、道德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从幼儿的发展来看,美育能够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大美育视野下的幼儿美育,主张崇尚游戏,呵护童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通过与人类崇高精神的对话,来使幼儿保留艺术灵性个性和原创力,培养幼儿的自主游戏精神;通过平等的对话,使幼儿成为尊重自由与规则的社会公民;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通过多元化的文化熏陶,使幼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此外,幼儿园美育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幼儿一生的美育发展奠定基础,大美育观念下的幼儿园美育,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还可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

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美育是促进幼教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创建美育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感,提高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美育,强化教师的专业写作、专业阅读、专业共同体建设的能力,有助于快速提高幼师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等等,从而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出创新型、研究型的幼师。

从课程构建来看,美育应作為幼儿园的核心课程。美无处不在,可以影响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渗透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发展。美育的独到之处便是进行社会、语言、健康、科学的全方位渗透。在大美育视角下,幼儿美育应进行重新定义,获得核心地位,提升幼儿家长、教师的关注度。

从幼儿园的发展来看,美育是提高幼教品质的关键,若想创办有风格、有特色的幼儿园,美育课程的价值不容忽视。美育体现在幼儿园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文化建设、美育课程建设、幼师专业素养提升以及促进家园共育等等,有助于教师专业提升、美育特色课程构建,幼儿审美能力提升。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思考

幼儿园传统美育的实施途径是多元化的,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进行生活渗透。在具体的活动实践方式上,除了常规的集体活动外,还可进行环境创建、日常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共育主题活动等等。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将传统艺术融于在表演游戏、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手工课上体验剪纸、刺绣、做灯笼等一系列传统艺术活动;在音乐课上了解京剧民族乐曲;在区域活动时间了解茶文化,传统服饰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固定时间举办主题活动,例如,以“苏州园林”为主题,组织幼儿观看相关的视频,开展相关的日常活动,亲子游戏,让幼儿学习和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典故、美丽风景、建筑风格等等,大胆探究和发现苏州的建筑构造,还可组织幼儿、家长进行相应的短期研学之旅,亲子共同走向社会与自然的大课堂,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经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例如端午节等主题活动,观看《屈原颂》等大型戏剧表演,组织幼儿家长以及社区人员参与,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历史内涵以及文化之美。

1.尊重幼儿,重视传统文化渗透

儿童的爱玩天性和学习本能是美育实施的前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交流、本能探究、发现的本能来积极创建美育活动。在大美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创作与表现、观察与探究、感受与体验、互评与评议等活动环节,满足幼儿制作、表现、交流、探究的需要,创建切实符合幼儿自然本性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满足幼儿的创作本能,创建民主温馨的美育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受。幼儿园的美育强调人文性,幼儿教育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幼儿成长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过渡的过程,需要在优秀的文化环境中不断熏陶。教师要强调课程的生活性和自然性,用适合幼儿的语言和方式引发其感受与体验本土优秀文化。幼儿园美育应重视美育内容的经典性,大美育便是让幼儿对话经典文化,例如鉴赏名画、名曲、经典建筑与雕塑等等,通过信息技术将博物馆、美术馆搬上课堂,引导幼儿与东西方经典文化对话,激发幼儿的多重感知。

例如开展美术教育,教师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使幼儿的艺术想象能力、观察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幼儿而言,其对色彩鲜艳、形象美好的图片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喜欢利用画笔勾勒出自己的想象,这一过程体现了幼儿对美的创造以及追求。幼儿对教师、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对幼儿的美术兴趣进行培养,还可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色彩鲜艳的世界名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例如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等。以梵高《向日葵》为例,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的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这幅画被认为是梵高在黄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向日葵进行临摹,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向日葵。

2.重视平等对话,构建和谐美育氛围

美育视域下,教师要积极进行多元化主题创建,强化美育与体育劳动的融合,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充分发挥美育的多重发展功能。大美育倡导开放、平等、民主、尊重的状态,教师与幼儿不是灌输与被灌输、训练与被训练的关系,而是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发现美,感知美,进行探索与学习,尊重幼儿独有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激发幼儿的大胆探索与自由表现,不断激发幼儿潜在的能力。美育视域下,教师要重视对话教育,具体体现为儿童与教师的对话,儿童与外国经典艺术的对话,儿童与自然的对话,儿童与生活的对话,儿童与社会的对话,儿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话。

以体育教育为例,体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强化体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姿态美,形体美的主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既能使其在简单的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并促进体质强化。例如,民族舞蹈课创造特定的动作,使舞蹈课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含义,动作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很容易让孩子想象舞蹈中的情况并坚持舞蹈动作,因此,他们会对舞蹈学习更感兴趣,在跳跃时变得更容易产生情绪共鸣。故事可以为音乐游戏的发展提供背景,故事源于动作,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在尊重原创民族艺术和民族舞蹈元素的表现的基础上,创造一个丰富的故事。让孩子通过行动挑战和自我调节,获得人际支持和超然体验,舞蹈课的灵魂是动作,如果动作难度、学习任务和过程方法与舞蹈教学活动相适应,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具体情况,幼儿园舞蹈活动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3.因地制宜,巧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

在大美育视野下,广大教師开展美育教育,重视形式的创新,以经典主题为线索,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求,伴随节气和幼儿生活场景变化不断拓展,丰富课程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美育主题活动,可以用信息化辅助教学,将自然美、艺术美与地域文化及乡土特色相结合,不断构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本美育课程。幼儿园美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家园共育是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美育视野下,通过亲子共读共赏,亲子美育体验活动,家长进课堂,美育专家讲座等形式,吸引家长深度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美育活动中,进而提高家长的审美素养,强化理解幼儿审美理解以及学习特点的同时,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进而形成教育合力。

本地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历史资源。地区具有“红色文化”,英雄故居、革命圣地,革命英雄故里等等。中国历史不乏解救国家于危难、人民于水火的英雄豪杰,革命英雄主义是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苦,不怕死,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利用这些历史资源可以让幼儿在本地的实际生活中切身体会到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增进对家乡的了解,萌发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第二类:人文资源。悠久的历史使城市成为“人文荟萃”之地,这里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名人辈出,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民风民俗、地方剧种、历史名人传说等。将这类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幼儿可以认识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代表性的物产等。第三类:发展资源。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本地可触摸到的情况讲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幼儿对某些新兴产业的认识与理解。

幼儿时期是个人发展的开始时期,幼儿教育关乎幼儿一生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美育教育愈发重要,教师积极开展美育教育,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还可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引导幼儿感受美,热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人,丰富幼儿的感知体验,增强幼儿人生阅历。幼儿教育作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课堂,应当培养他们必备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情趣。美育给幼儿带来美的认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对于幼儿一生至关重要。教师要合理运用美育,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备鉴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陆伟红《基于传统文化绘本阅读的幼儿美育实践》,《山西教育(幼教)》2021年第12期。

[2] 蒋柳柳《在幼儿美育中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学园》2020年第17期。

[3] 林学《传统文化对幼儿美育的价值及渗透途径探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

[4] 邵统平《幼儿陶艺教学创新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第22期。

[5] 徐婉婷《幼儿美育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第8期。

[6] 陈华英《地方传统文化在幼儿美育教育中的应用探析》,《学苑教育》2019年第14期。

[7] 谯锡琴《近十年国内幼儿美育的研究综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第2期。

[8] 陈采煌《地方传统文化在幼儿美育中的传承与运用探究》,《成才之路》2017年第35期。

[9] 冯娟娟《浅谈如何投放和使用材料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考试周刊》2020年第61期。

[10] 文丰安、刘昊东《均衡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10期。

[11] 杨雯清《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汉字文化》2022年第18期。

[12] 崔恩慧《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汉字文化》2022年第16期。

[13] 刘延雪《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交互影响》,《武夷学院学报》2022年第8期。

[14] 黄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青少年学刊》2022年第4期。

[15] 常毓涵、梁婷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困境与改进策略——以山东省Y小学为例》,《教育观察》2022年第23期。

(万丽丽,1978年生,女,汉族,重庆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美育幼儿园传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爱幼儿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欢乐的幼儿园
老传统当传承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爱“上”幼儿园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