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2023-05-30杨眉

关键词:教材信息技术内容

杨眉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促使学生通过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实际意义所在,从而能够通过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感受我国发展历史的艰辛与不易,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现代教育知识的来源,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意识,充分落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另外,教师在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设计中,应该合理挖掘教材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落实新课程教育的實际作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48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优化与更新,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名词,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教师作为相关理念的践行者与设计者,就应该正确认知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能够结合学科改革的基本目标,合理渗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相关知识的实际意义。教师还应该有效根据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优化传统的课堂授课思维模式,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教师还需要正确认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思维模式,有效创设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高效掌握基础知识,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扬。

一、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学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人,更应该首先对传统文化产生正确认知,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现状,有效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感受传统文化的实际魅力,教师还要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模块内容,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与把握。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学生也能够通过感受教材基础知识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从而有效落实新课程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就应当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阶段,培养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更好地感知我国的地位,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比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则运算——用公式计算》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就可以优化传统教学的思维形式,积极落实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模块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与我国1000多年前的《孙子算经》进行有机融合,并借助《孙子算经》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导入:“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二,五五数之三,七七数之二,问物几何?”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借助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与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也有助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高效推进,也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借助传统文化内容,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类学科,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大量记忆与背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中,仍存在部分需要学生背诵与记忆的内容。但在传统背景下,教师往往对学生进行简单思维引导,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有效记忆,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相应的知识并没有主观理解,也不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的深刻内涵,只能够被动按照教师的要求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所以,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就应当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能够有效借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断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高效掌握与记忆。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设计制作九九乘法表》相关知识内容时,本节知识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合理设计与制作乘法表,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中选择适当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与引导。比如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九九乘法表就已经产生,民间也广泛流传着九九乘法歌诀,俗称“小九九”,教师就可以将相应的歌诀进行适当优化,根据学生的记忆习惯,设计全新的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对九九乘法表进行记忆与背诵。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通过感受优秀历史文化,更好地感知九九乘法表的深刻内涵,还能够在无形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背诵效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依靠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把握,能够结合基础知识的特点,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的实际内涵,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师开展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既能够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相应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所。所以,在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内涵,就应当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实际知识内容,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块的内容,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感受与体验,从而达到新时代的教学目标,也能够有效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比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中《微能力——圆周率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时,在传统背景下,教师往往对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导入,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概念以及探索过程,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简单听取教师的讲解,并未对圆周率的历史来源有充分的了解,也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感知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课后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针对本节的知识,通过翻阅资料或者上网查询信息的方式,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与相关的名人案例进行恰当整理,然后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演讲与分享。这样一来,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的来源进行分析与查找时,便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与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获得更高的动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够反映生活,教师在实际的课程设计过程中,不能够脱离实际生活内容,一味进行理论讲解,因为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传统文化相关。结合生活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有助于学生自身的认知。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材中《中国剪纸——演示播放文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效对学生拓展相关的知识,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一些剪纸的实物或者在网络上寻找剪纸的过程性视频,供学生进行实际观看与学习,促使学生感受剪纸的魅力,体会人类的心灵手巧,还能够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情操。剪紙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地位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国家的一致好评和称赞,所以教师在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可以适当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教材的具体知识进行有效渗透,并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教师再辅以剪纸的历史来源与构成进行详细讲解。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会极大提高传统文化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效率。

五、把握课堂教育时机,有效设计传统文化内容

教师作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应该合理把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机。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中《小建筑师》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应该合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机,结合部分学生的心理特征,侧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与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例如,我国的万里长城中所用的石块每一个平面都是多边形,结合万里长城的巍峨与壮丽,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不仅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又能够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效率。同时,教师不能够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应该与学生平等,需要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不能够将自身放于过高的位置,也不能完全主导课堂,课堂教学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进行双向分析与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一来,才会有效在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合理优化与改革。

六、适当创设教学情境,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内涵

小学信息技术往往会遇到网络计算器相关模块知识,从学生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开始,就会开始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是学生使用电脑的必备技能,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实际使用技巧,还应该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计算器的发展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相关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小学信息技术《巧用计算器》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应该积极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古代珠算的用法与由来,使得学生感受计算器的发展历程,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教师在计算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一味带领学生学习与认知计算器的按钮功能,这样会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并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生活案例,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的同时,还能够感受相关知识的运用场所,对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模块知识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七、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渐提升,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点是人们有目共睹的,所以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积极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学习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并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思维模式,从而能够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与引导。另外,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不能够再按部就班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应该不断感受新时代中信息技术的魅力与优势,不断学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与能力,从而能够在教师授课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拓展,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基本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与提升,从而才能够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己学习中的各种潜能。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3课《有趣的画图》相关知识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箱中的工具,并会使用、会启动和关闭画图程序,教师如果直接在课堂上进行相关按钮功能的讲解,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有效掌握基本的画图工具用法,所以教师可以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将古代素描与实写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增长知识。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合理渗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既能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为学生拓展知识提供良好的素材。

八、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思想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仅带领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记忆与理解,应该根据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适当选择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指导和教育。教师在实际的课程内容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教师的补充与讲解,深刻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祖辈们的优秀思想,有利于小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促进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就应该选取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应用场所,从而可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率。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有趣的几何图形》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相关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向学生列举京剧中的脸谱、道具,以及中国的古建筑、剪纸、壁画等多种多样的物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与性质。这样一来,既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能够对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产生独有的兴趣,也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总之,教师应当根据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与掌握。同时,教师也应当借助现代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更好地以教材基础知识为载体,有效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教育。另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引者,不能够根据自身的思想,主观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目标,有效设计相应的模块内容,促使学生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根据教学安排,逐步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高效理解与认知,更好地落实新时代教育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 陈群夫《浅析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融合》,《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9年第25期。

[2] 赵欣《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年。

[3] 邓萍《幼儿园教育中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探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

[4] 张茜、杨玉强《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策略研究》,《软件导刊》2020年第4期。

[5] 马铁松《试析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策略》,《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6期。

猜你喜欢

教材信息技术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