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初中生德育策略探究

2023-05-30郄海霞

关键词:中学德育内容

郄海霞

摘 要:当下,德育居于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它关乎着祖国发展的未来,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健康关乎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进一步实现。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积极地将其与中学德育进行融合,在融合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分析原因,提升道德教育的实践效果,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学生 德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47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学德育中的重要资源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能够融合于教学中,特别是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智慧,能够促进德育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例如,天人合一的重要内容是当下最好的德育素材,对学校的德育来讲是一种有意义的促进。所以,德育应该积极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初中阶段的德育结合悠久的历史文明能够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也能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成功融入德育,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髓内容更有利于促进德育的推进,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进一步提高德育的效果。

一、传统文化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从传统文化和德育的关系来看,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积极做好两者之间的融合,并进行创新探索,才能让我国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开始逐步成为德育工作的内在核心基础资源,其为德育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动力。传统文化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中要抓住传统文化和德育的联系,进一步做好德育的创新和完善工作,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当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能为德育奠定发展的动力。

二、中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很多传统文化内涵可以提升学生的品质,让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初中德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步将核心部分融入德育教学中,这样能够强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掌握德育知识的精髓,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能够始终感染每一个中国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种精神让中华儿女肩负起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要提升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并将其融入德育中,促进学生感受最为真实的民族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精神,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爱国主义的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在不断拉近,高科技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效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德育过程中也应融入科技信息技术,结合高尚的道德文化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情感内容,能够进一步感化学生的思想,借助传统文化的情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更需要德育来产生一定的向心力,从而真正激发出教育力量。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强大的精神文化内涵,大部分传统文化有着较强的历史文化积淀,很多内容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例如,在开展中学德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积极借鉴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很多内容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没有真正挖掘出其中核心的精髓。在实践中德育融入传统文化只停留在表面形式,很多文化内容难以增强德育的效果。也有一些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知,导致传统文化无法成功融入德育实践中,尤其在一些案例的应用上,忽视了对更深层次中心的挖掘,导致德育难以呈现出一定的效果。

2.中学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短缺

中学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其在教育实践中也在不断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弘扬和发展,必须从教师的教育着手。但是,当下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短缺,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难以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德育工作需要大量优秀的文化教师进行教学,只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才能让德育达到一定的效果。

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的内容缺少选择和辨别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方面来看,很多文化内容缺乏甄别,对一些内容不加选择和辨别,也会影响相关教育的实施效果。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德育过程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当,或对相关选择的内容不加甄别,将会影响到学生对传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中的德育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并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文化熏陶,但实践中,一些传统文化难以有效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这样将会直接影响到德育的真正效果。德育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采取适合的优秀文化融入其中,才能使德育内容更加感性化。

4.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的模式和内容均无统一规定

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模式和内容角度来看,很多方式方法缺乏统一规定,很多融合性的课程没有统一的规范,这就导致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难以进行有效推进。因此,要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全新的模式和策略,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学德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5.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的效果不理想

当下一些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中,但从实际的教育效果来看,大部分德育內容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得到进一步弘扬。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缺乏对宝贵资源的利用,导致德育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实践调研中,一些德育没有融入传统文化的精神,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知和理解,导致教学难以形成一定的效果。中学德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必须加强相关教学方法的引入,积极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模式,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程度。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师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全面

德育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一些学生和教师对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很多优秀教师也难以把控相关德育的内涵,没有真正对内容知识进行理解,这样在教育过程中就难以对相关文化进行有效教育。一些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过于狭隘的理解,无法正确对相关文化内容进行充分认知,这将导致传统文化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力。实践中,只有摒除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封建残余,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才会使德育真正取得一定的效果。

2.传统文化教师的培训制度尚未健全

优秀传统文化在相关德育的融入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不够,一些培训制度也没有进一步健全,受到一些制度的约束,也使得德育效果难以真正展现。当下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较小,很多内容也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另外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受到限制,导致教师在德育过程中难以完全掌握相关知识及其内在价值,这就使得德育课程难以真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过于注重形式

德育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过于形式化,完全忽视了对其中内在精髓的挖掘,最终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一些学校在传统文化和德育融合的活动上,只是夸大相关形式内容,忽视优秀文化核心内容的融入,导致德育只注重一些表象的内容,忽视了内在的价值。另外,道德认知不够全面致使道德行为预期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因此,优秀传统文化难以真正融入中学德育教学中。

4.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不完善

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还要在政策的指引下进行完善,但实践中一些教育政策不够完善,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如何向中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一些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内容,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很多教材中也难以挖掘真正的应用实践方法,很多课程也缺乏一定的方法介入,导致相关课程缺乏统一规定。

5.不了解中学生的德育发展规律

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但很多教师并不了解相关德育发展的规律,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阶段性发展,尤其在传统文化的选择上,并没有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内容。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的角度来选取合适的德育教学内容,一定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使教学效果实现一定的目标。

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的措施

(一)完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的政策扶持

实践中应积极完善中学德育的相关政策,在政策的指引下,要将德育逐步融入实践中,通过政策的指引以取得德育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德育政策指引下,也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凝聚,积极解决优秀文化教师力量短缺的问题,如在培训中积极储备优秀的文化教师,并对教师加强进一步的培训和资格考试,让专业院校的教学师资力量逐步融入其中,使教学更具备一定的优势。

其次,要注重相关教材的组织和修订,积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引入。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离不开好的教材的引导,例如积极引入各种名言警句能够起到警醒和示范作用,如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又有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或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最后就是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此时相关部门应组织修订完善教材内容,将其充分融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优质课程中,才能使德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践中,一些教材和相关课程标准的编制尤为重要,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就有助于德育价值的挖掘。

实践中,积极修订文化教材,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及时筛选,选择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材的组织和修订,合理优化配置相关教材内容,并使其进一步符合时代的发展,才能让德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成效。

最后,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并将其逐步融入德育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弘扬和延续民族文化精髓。优秀传统文化要逐步融入教学中,才有助于学生品质修养的升华。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应合理定位优秀文化教育内容,积极开设相关专业化的课程。北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涵盖了从小学至高中各个阶段,使优秀的德育教学内容能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二)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是当下重要的教学场所,肩负着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并借助学校的重要力量融入其中,才能切实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对于学生特别不爱劳动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在德育的过程中从初中生的角度看问题,教育过程中引用传统文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的名句来进行警示,另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均可以作为优秀的典型,作为优秀的教学素材进行德育,确保学生的精神文化和思想得到转变。

优秀传统文化与各个学科的有机融合十分有必要,通过专业知识的融合来实现学科知识的运用,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才能使得德育教学更加完善。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发挥家庭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环境也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挥好家庭的积极作用,并将家庭的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中,需要家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断通过人生哲理和相关人物故事,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特别是要营造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学生受到感染,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要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两者的进一步融合,促进德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践中,德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再配合德育的积极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良训、周雄《当代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

[2] 杨丽萍《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与推进路径——基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3] 李申申、陈洪澜《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

[4] 丁广惠《国学的渊源、特点及其与传统文化、炎黄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别》,《文化学刊》201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在多解中学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主要内容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