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

2023-05-30李红霞

关键词:中华历史传统

李红霞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学习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连,从而不断丰富个人认知,提高思考能力。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仅以学生兴趣为主,一味重视书本知识,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知,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难以提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确保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 渗透研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38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具备一定的文化自觉性,确保现代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历史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初中历史教材中本身就包含有许多传统文化元素,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不仅体现古人的智慧,也蕴藏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感受不同的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及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据此,初中历史教师应保持这一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传统历史文化。

一、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精神支撑。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现阶段的历史教育改革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改革核心。学生的家国情怀一旦树立起来,便能从情感、态度及观念等方面体现其对历史的理解与认知,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民族精神得以强化。教师可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浮躁的心境变得更加安宁,从而洗涤学生的心灵,确保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深入学习,使民族凝聚力以及自信力得到增强。教师需对学生合理引导,严格按照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并根据学生的发展过程对自身思考的重点及方向合理调整。为确保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还应采取有效的渗透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品鉴与理解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知识,实现师生共同交流,延伸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组织历史课外实践渗透传统文化,对历史教学情境进行积极创设。初中生的文化积累与底蕴相对浅薄,缺乏文化教育实践的机会,对文化的认识比较薄弱。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创新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让新颖的教学模式陪伴学生学习历史,颠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在美好的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操更高尚,产生学习文化的强烈欲望。这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情感的有效途径,也是初中历史教学需不断努力的方向。例如,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时,文中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算术、天文、农业文化所取得的成就。为学生创设了更为形象直观的情境。然后,再向学生讲述后世人们对祖冲之的尊重和数学方面的成就,再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祖冲之何以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既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又让学生在典型案例的讨论中直接感受和接受文化信息,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知识,实现师生共同交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回顾五千年历史,对历史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人的生活场景以及生活方式,通过师生共同鉴赏便可理解文化背后的深厚内涵,对历史学习大有裨益。历史知识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师可对相关知识进行挖掘和分享,对文化知识全面思考。例如,教师在对文字演变这一课进行讲授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对文字变化过程特点积极思考,通过举例对文字变化特点进行讲述。在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内容的学习中,通过阅读,学生可理解孔子的言论与思想,使其对文化存在敬畏之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深度挖掘,引导学生掌握更多传统历史精髓。

教师素质涉及诸多方面,为了确保初中历史教学有序开展,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一方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同时有一定的道德修养,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操及精神品质。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尚未设置单独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也未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根据传统文化渗透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对授课体制进行科学制定,详细讲解。历史教材与中华传统文化本就属于同一领域的不同知识点。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述时,应确保知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历史资料收集能力以及信息提取能力得到提升,还能确保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融入,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教师还应对第二课堂积极拓展,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对历史剧进行编排,确保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提升,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学方法,以实现渗透的目的。

三、提高融入有效性,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想要让其理解历史知识中的精髓和内涵,还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如果挖掘和整合教材中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步,那么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决定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效果的基础。因此,初中历史要通过对课程大纲、教学目标、学生实情的充分了解和把握,选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的效率可以得到提升,进而推动学生爱国主义、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宋元时期的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以及宋词、元曲、戏曲等文学艺术成就,可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典型教学内容。本节知识点多,且比较零散,而且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但要注意避免将其当作艺术鉴赏课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宋元时期的艺术成就,了解这些中华艺术成就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通过预习任务,对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和戏曲艺术进行初步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清明上河图》图片,并提出预习任务:大家应该都知道清明上河图吧!那你们知道清明上河图中的社会面貌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吗?当时有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呢?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预习“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教材內容。让其预习专注度和效率得到充分提升。然后,对学生预习成果进行检测。通过PPT出示相应的预习练习题,并邀请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具体问题有:宋代有哪些保留至今的节日?宋词有什么特点?能举例说出几首学过的宋词吗?元曲是什么?代表人物都有哪些等等,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四、意境教学,深化中华传统艺术魅力,强化对中华传统艺术内涵的把握

通过多媒体呈现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场景,引导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观察。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些图片场景是哪一个节日才有的吗?生:吃粽子、划龙舟是端午节;放鞭炮、贴对联是春节。师:对的,这些节日在宋代就已经存在了,并且流传至今,是我国非常传统的一些节日。师:关于戏曲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生:京剧、黄梅戏、豫剧。师:不错,我以为大家平时都不会关注这些呢,没想到还知道不少,那你们知道元曲中都有哪些元素吗?生:音乐、动作、舞蹈等等。师:是的,戏曲有很多的种类,是一项综合性、艺术形式非常丰富的表演艺术。让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戏曲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魅力的体会和理解。通过课件出示小组探究任务,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内涵和发展进行分析。具体问题有:第一,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过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宋词,请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分析宋词内容的变化。第二,在《清明上河图》中有介绍到瓦子和勾栏,请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其兴起原因。通过这些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等历史素养能力的提升,还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内涵的理解。典型性史料资源是指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的原始资料,是可以准确反映历史的。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选择最能表达教学目标的史料资源,以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实现他们历史思维的对接。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部分知识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料资源较多。教师就应选择出最具有针对性的史料资源,以激发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即教师可选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具有代表性的史料资源,以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祖国产生更多的敬仰之情,教师在选择典型性史料资源时,应考虑初中生的学习实际,从而提高初中生分析历史、运用史料的能力,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综合水平。

五、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创新历史教学手段

学习历史,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环境与教材中,还可以走出课堂,从实践活动中来感受历史的魅力。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者展览馆,近距离接触、观察馆内收藏的各种历史文物,通过文物展览台的简要说明,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以及教师的解说,帮助学生们了解这些文物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它们的用途、价值等等,加强学生文化体验。再如,历史教材中还介绍了大量的文化作品、比如绘画、书法或者诗词歌赋等,这些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繁荣、灿烂,教师可以对此开展“品鉴会”,带领学生们赏析传统文化精品。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例,其介绍了唐朝的诗词文化,李白、杜甫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流传下诸多诗词作品,每一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身上高贵的品质、思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赏析这些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赠汪伦》,还有杜甫的《春望》《春夜喜雨》等。还有《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赏析王羲之的《兰亭序》等等。

历史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选择,而恰当的手段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更加自然地融入传统文化,更加生动地体现传统文化,从而加强学生文化体验。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一是小组讨论,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其二是情境教学,最常用的是创建多媒体情境,利用音效、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呈现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利用感官刺激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学生文化感知。比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影片的視频,展示被鸦片侵害的国人的悲惨生活,揭露侵略者利用鸦片来迫害我国的狼子野心,唤起学生的家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三是运用历史故事对历史知识进行补充,融入传统文化,辅助历史教学。比如,教师在讲到“中日甲午战争”时,可以插入邓世昌顽强抵抗日军最终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借此表达在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品质传递给学生。

综上,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如今,国家文化的包容性越来越强,而文化的更新速度加快,如何在接纳现代文化的同时做好传统文化的宣扬、传承,是当代教育的责任。科学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揣摩、理解、消化,以促使他们发展为高素质人才。总的来说,初中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情怀与人文素养,以历史教材为基础,使学生历史文化感知能力得以丰富,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历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确保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刻不容缓。史料资源的有效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有趣,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高,教师应充分挖掘史料资源,将枯燥的历史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讲授给初中生,以深化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历史认识,从而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促使他们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侯秀平《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教书育人》2014年第9期。

[2] 陈武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20期。

[3] 李玉英《初中历史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9年第9期。

[4] 史永红《初中历史之文化自信的培养方法探析》,《环球慈善》2019年第8期。

[5] 宗桂华《在初中历史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湖南教育》2021年第6期。

[6] 鞠长会《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吉林教育》2021年第27期。

[7] 李淑华《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支持下高中历史教学探讨》,《文化产业》2021年第2期。

[8] 马永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化产业》202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中华历史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