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2023-05-30徐亚楠

关键词:初中英语内容传统

摘 要: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教育行业是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能力。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渗透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英语 渗透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36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渗透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避免学生过度重视外国文化。教材内容为教师的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从传统节日、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入手,在英语课堂上做好文化渗透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奠定基础。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

受到认知水平、思维发展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缺少正确的辨别意识,往往对国外新奇的文化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反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如愚人节、圣诞节等节日文化广泛受到学生的追捧。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改变学生这一错误认识,让学生既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使学生能够形成包容外来优秀文化,继承本土优秀文化的习惯。在学习英语知识期间,学生还会有意识地摒弃错误思想,错误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从而形成客观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

2.有助于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学生会立足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背景差异、语言差异,展开正确交流,正确沟通的能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发展较快,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每一个学生都肩负着建设祖国、建设民族的历史重任,尤其是在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转折时期,学生也要学会利用英语向他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历史,有效凸显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这一角度来讲,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3.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英语词汇、语法、文章内容时多以重复单一的形式为主,由教师领读或者讲解,学生跟读或者记笔记,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只为考试。这样的错误理念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也影响了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生理特点,同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可让课堂学习充满活力,充满趣味性。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接受文化滋养,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以及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4.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化储备多样化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要掌握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这一目的完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备课环节,教师会筛选优质文化资源,将教材中的文化内容与课外文化内容互相融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完善自身文化知识储备。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不仅会从母语角度了解文化背后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而且还会从英语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技巧、翻译特征,并将其积累,为后期独立学习英语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会不断丰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以及智力提升。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未能充分研读教材的文化内容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媒介,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特点既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在为学生展示丰富多样的文化知识。教师需要对这些文化知识进行汇总,分析,整合,并将其用科学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保证教材发挥最大的价值。通过观察现阶段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文化渗透时可发现,教师并没有对教材中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甚至不明确文化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少教师在教学时遇到文化内容只是一带而过,或只讲解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没有为学生进行拓展,教师的不重视也会让学生缺少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未能积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要想学生有一杯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在讲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证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相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来讲更加丰富,更加专业,这样才能灵活使用文化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学习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带领学生背诵单词,练习语法,学习文章,希望学生能够在中考中超常发挥,而并没有关注自身文化储备的提升,学生无法感受到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专业性,自然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考试内容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在我国教育行业改革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理念占据主要地位。当下,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但考试评价形式并没有同步改变。如今中考英语试题中仍旧以考查学生英语知识为主,很少涉及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关的内容,考点往往是教师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考试中没有文化内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必然也不会涉及文化知识。

4.学生未能形成主动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依旧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同学的学习状态,周边学习氛围等都会让学生的学习重点发生转移。当下,仍有不少学生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不管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阅读,均不会主动接触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一来,班级内多数学生也不会积极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再加上教师没有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课堂讲解时间较少,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文化学习并不重要,因此也缺少积极主动的文化学习意识。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1.借助信息技术,呈现文化内容,增强学生理解

由于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讲属于第二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借助对语言的解读形成对文化的浅层认识。在传统文化热潮不断被掀起的当下,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育互相融合既符合国家提出的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又能体现学科教育改革方向。在为学生讲述文化知识时,为了避免学生难以理解或缺少兴趣,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呈现相关文化信息,例如,图片信息、视频信息、文字信息等,这样一来,相对于只借助阅读想象文化内容来讲,学生可感知动态文化发展过程和文化氛围,学生的情感会不断丰富,进而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加强对文化的记忆效果。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的文化内容介绍中,首页编者寄语详细为学生说明该册书中包括中华民族文化,英语国家文化以及非英语国家文化。如此一来,学生可明确文化的学习方向,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使文化学习思维更加活跃。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时,本单元为学生展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黄果树瀑布、北京天安门、故宫等相关内容,天安门作为中国代表性建筑,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但黄果树瀑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很熟悉。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为学生用信息技术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象,在图片、声音、文字的刺激下,学生会对黄果树瀑布形成深刻印象,并激发强烈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当视频观看完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此时站在黄果树瀑布面前会用怎样的语言形容它?所有学生均会积极举手,踊跃回答,并尝试用英语介绍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如此一来,在文化意识的推动下,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知识,同时也拓展了文化视野。

2.借助环境创设,展示文化底蕴,升华学生情感

引导学生重视文化学习,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口头讲解和资源分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沐浴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对环境中的所有元素进行熟悉和互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中关于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找到与学生生活经验或认知储备相联系的切入点,并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构建文化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态,吸收更多文化精髓。在构建文化环境时,教师也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借助生活材料或动手制作各种教具和学具,丰富环境资源,这样一来,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二单元I think that moon cakes are delicious时,在本单元的3a部分为学生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汉语版嫦娥奔月故事对学生来讲非常熟悉,教材中的英文版故事内容需要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联想汉语内容。阅读故事往往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学生也会在较高的兴趣下快速把握文章中的内容。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每个学生准备不同口味的月饼,并组织若干名学生进行话剧表演。当学习完文章之后,教师就可把教室的窗帘拉上,营造赏月的氛围,背景音乐响起之后,负责表演的学生登台演出,其他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饼边赏月,边吃月饼,边看话剧表演。如此浓郁的氛围中,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可进行深度解读,并且还能与中秋文化构建连接,快速完成教学目标。

3.借助小组合作,拓展文化内容,丰富学生视野

素质教育理念明确要求,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应当由传统被动接受式转变为现代主动探究式。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时,就可充分发挥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优势,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文化资源的寻找和分享中,使整个班级学生的文化视野均能得到拓展。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合作学习兴趣,为学生设置的合作任务也要尽可能生动形象,一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思想,形成深厚友谊,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区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在讲授到区域文化特色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搜寻更多区域的文化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时,该单元的section B部分为学生讲述了云南过桥米线这一美食,过桥米线属于云南特色美食。教材中为学生展示具体制作步骤和吃法,会勾起学生强烈的食欲。为了满足学生对食物的好奇心,教师就可提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我国不同地方的民间小吃,并以学习成果的形式进行汇报。小组代表以抽签形式选择地区,避免学生的调查出现重复。学生会充分借助创新意识,展示多种多样的汇报成果。例如,用视频形式展示北京特色小吃,北京烤鸭、豆汁等。再如,用PPT的形式展示山西特色面食。其中,专业的美食制作手法会进一步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内心也会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感知中国美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不同小组分享不同饮食文化,整个班级的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善自身文化知识储备。

4.借助实践活动,践行文化理念,提升学生素养

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课堂理论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与文化相关的各类英语单词、语法、翻译内容等,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要借助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知识利用能力以及情感迁移能力。学生在文化活动中会对各类文化理念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可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也可由学校领导牵头,由英语教师通过集思广益,开展多种文化课外活动。不同的活动形式能够为学生搭建丰富的文化学习平台,使整个学校都能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化课外读物,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并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如,教师可通过开展詩词翻译比赛、文化知识竞赛、文化节目演出等多种实践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自身的文化素养。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持续为学生展示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传统文化内容,有效形成教学相长氛围。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展示文化内容,本着循序渐进以及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文化学习意识同步提升,这样才能持续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双语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佳佳《运用微项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英语教师》2022年第11期。

[2] 黄惠君《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研究——以外研版初中英语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为例》,《求知导刊》2021年第51期。

[3] 高洪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山东教育》2021年第46期。

[4] 吴晓吟《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以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初中〈英语〉为例》,《英语教师》2020年第13期。

[5] 刘建《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年第11期。

(徐亚楠,1982年生,女,甘肃庆阳合水县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主要内容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