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05-30马海燕

关键词:初中英语传统英语

马海燕

摘 要: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应突出英语的人文特性。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基,需要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初中英语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有责任拓展传统文化育人渠道。基于此,现针对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完善学生人格品质,强化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初中英语 传统文化 有效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35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加持下,我国社会经济形态向着开放化、全球化发展,打造符合发展需求的英语育人体系成为热议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民文化意识是国家软实力的直观体现。国家大力倡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青少年处在塑造文化意识的关键时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唤醒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对于初中英语学科而言,教学活动应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发展,更要强调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初中英语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的有效手段。具体而言,第一,顺应基础教育整体发展趋势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提升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初中英语在义务教育体系中占据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理应发挥学科人文特性,积极探索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第二,落实新《课标》具体要求的有力举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中从多个维度对文化教育做出了论述。从课程性质来看,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应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上述要求直接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渗透的重要价值,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明确教育新理念、新要求,坚持守正创新,落实传统文化教育责任。第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初中生对于社会文化形态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又展现出极强的可塑性,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黄金时期。在初中英语课堂渗透传统文化,促成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有助于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魅力所在,以辩证的思维审视外来文化,开阔国际视野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形成积极全面的文化价值观。

(二)深化学科育人价值,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渠道

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缩影,其教育价值不可估量。充分发挥学校课堂育人主渠道优势,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应然。初中英语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探索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初中英语及传统教育的双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深化英语育人价值。传统文化的渗透打破了初中英语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立足宏观视角重新定义的英语学科的功能定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讓初中英语的人文价值得以充分释放。第二, 有助于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渠道。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单纯依靠偶尔的专题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探索常态化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而初中英语课堂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提供了系统、稳定、长远的载体,教师将英语学科打造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窗口,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纳入英语教学目标体系,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以此拓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渠道。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素材挖掘不够深入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初中英语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需要以明确的切入点为前提,但是受制于知识本身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于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相关素材挖掘不够深入,造成二者的融合缺乏内容支点,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其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文化意识薄弱,内容构建刻板。在现行中考背景下,一些教师并未完全摆脱以考为纲的应试教学思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以考试为导向的短视化问题。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入到单词、语法等理论知识的解析层面,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关注点的片面性,教师并未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第二,对教材的工具性认识不足,忽视文化资源整合。初中英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落脚点在于唤醒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构建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实施持续性的传统文化渗透极为必要。英语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呈现隐含性、分散性特征,需要教师有意识进行挖掘与整合。但是着眼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一些教师强调教材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其工具性,依参而教的教学造成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割裂。加上教师并未针对传统文化教育制定长远的教学规划,造成教学实践随意性较强,并未形成完整体系,学生的理解停留于浅尝辄止的层面。

(二)渗透方式较为单一

采用优质高效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面对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教学方式的选择尤为关键。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渗透方式存在单一、封闭的局限性,成为影响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第一,呈现一定的说教意味。由于师生之间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以及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距,教师在教学中或多或少会展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掩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课堂缺乏平等的交流互动。在此情况下,传统文化的渗透呈现自上而下的单项灌输,并未引导学生以思辨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再构。学生所接收到的文化信息带有教师的主观色彩,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解读,影响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第二,创新未能获得实质突破。中考竞争日趋激烈,高密度、快节奏成为初中英语课堂的主旋律。因此,教师更加倾向于讲练式教学方式,实现对课堂教学走向的绝对把控,保证教学进度的有序推进。受到初中英语教学基础色调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同样呈现单一性。仅仅以讲解的方式蜻蜓点水般穿插在英语知识之中,独特的文化品位、生生合作探究、师生文化认知互动等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鲜少涉及,造成传统文化与英语知识并未有效融合,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三)学生兴趣有待提升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激活学习自觉性的内在因素,但是对于初中英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而言,学生所展现的兴趣并不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实施。第一,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认知不够深入。当代初中学生成长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尚未完善的价值观使学生在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时,滋生了追求新鲜事物的盲从心理,热衷于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化鉴赏能力与文化认同意识有待提升。在片面化价值认知的主导下,对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重视程度不足,加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学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探究的乐趣与成就感。第二,欠缺主动探究的研学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意识塑造过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在驱动。然而,面对激烈的中考竞争,初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欠缺深层次探究的主动研学精神。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深刻性,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并未真正走進学生内心,并未起到文化拓展与品格塑造的教育作用。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在课前导入的渗透

所谓“良好的开端即是成功的一半”。以往单刀直入的课堂组织形式,在学生未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情况下展开新知识的讲解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此情况,教师以传统文化作为载体,丰富课前导入环节设计,达到培养文化意识与引入教学主题的双重作用。以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单元教学为例,此单元以艺术为主题,我国的民族艺术博采众长,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构建具有吸引力的导入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播放中国民族音乐《二泉映月》,让学生认真欣赏,以视听情境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将游离在外的思绪拉回课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精简的英语表达感受,实现传统文化与英语知识的初步融合,点明本节课的核心要点,促使学生可以展开学习。此外,教师以《二泉映月》为切入点,以微课的形式展现我国的民族艺术发展历程、内容特色以及类别形式等。充分发挥微课短小精悍的优势,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为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奠定基础。通过巧妙利用课前导入环节,打造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融合的良好开端。

(二)在课中讲解的渗透

1.挖掘文化资源,设计阅读思辨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利好条件。教师需要探寻教学主题、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采取多种方式实现教育资源深度开发与有效利用。以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单元教学为例,围绕物品的原材料及原产地核心议题展开英语知识探索,其中涉及中国茶文化以及传统工艺的相关内容,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设计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内容,从Traditional art form、Materials used以及Meaning三个维度,提取课文中蕴含的有关传统工艺的关键信息。一方面引导学生厘清文本大体内容,改善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式阅读习惯,培养捕捉有效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传统工艺建立更为全面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描述其特点,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与能力。

2利用中西对比,培养文化自信

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树立文化自信,能够以辩证的思维审视外来文化,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意识。以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教学为例,本单元以中西方节日为话题,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教师以What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and why?生活化话题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了解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基础认知情况。在此基础上,以西方的代表性节日,如Christmas、Halloween以及我国代表性传统节日,如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为载体,从风俗习惯、规模情况、节日寓意等维度展开对比分析。同时,教师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取向,分为支持传统文化的正方以及支持西方文化的反方,各自阐述能够支持自我观点的依据,以此促成生生互动,引发思维的碰撞。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刻板印象,站在文化的高度解读传统节日中展现的中华美德与民族精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在课外活动的渗透

1.设计读者剧场,演绎传统故事

读者剧场是西方国家常见的英语学习模式,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将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囊括其中。在初中英语课外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声情并茂的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易于让学生理解主旨内涵。因此,教师依托读者剧场的鲜明优势助力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程的有效渗透,达到拓展育人能效的目的。例如,我国的民间故事多次被作为西方国家的影视素材,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编读者剧场剧本,并真情演绎。例如,电影《功夫熊猫》以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为主要人物形象,以中国功夫作为主要元素,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上述要素的理解完成创编活动,将冗长的故事情节浓缩为精简的朗读剧本,包含旁白、故事主线、主要人物对话等等,而且要表现出人物性格与文化特色。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教师以辅助者的身份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帮助学生的攻克难点。同时,教师设计展示环节,让学生将分角色创编的剧本故事演绎出来,以此促成主客体的融合,促进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化。

2.组织古文翻译,感悟古典文学

以英语翻译古文时备受推崇的形式探究活动之一。因此,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较为简单的古典文学或是经典俚语,让学生进行翻译与诵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边界,又实现了传统文化与英语语言的融合,促使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以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单元的Section A 3a—3c板块为例,让学生在感悟诗歌韵律的同时,理解我国的孝文化,让学生懂得感恩孝亲。教师以表达母爱经典古诗《游子吟》为探究对象,让学生尝试将诗词内容翻译英语,以全员投票的方式推选最佳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理解母亲深沉、热烈的爱。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望,进一步深化英语与古文的互译探究,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总之,初中英语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对于拓展英语学科育人能效,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需要改变封闭式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寻找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点,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张海明《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英语教师》2022年第3期。

[2] 王芳《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中学生英语》2022年第2期。

[3] 刘建《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传统英语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读英语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酷酷英语林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