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05-30徐道春

关键词:索亚历险记汤姆

摘 要: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渗透已成为近年来教学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英语阅读的重要意义,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元文化融合也会奠定一定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积累课外阅读量达到15万个词以上,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课外教材,可采取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达到教育目标。文章以整本书阅读为切入点,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主体、学生阅读基础不牢、教学方式创新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传统文化 整本书阅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34

整本书阅读是以整本书为主体,以单篇短章为辅助的阅读方式。阅读对于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形成观点、丰富思维、认知世界均需要立足于大量阅读,需做到“说话前思考,思考前阅读”。面对国际化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环境,英语教学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题材当中,结合中国古典名著的中英翻译阅读材料,以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作为启迪心智、提高英语水平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因此,初中英语应当合理开展学习传统文化内涵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氛围。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整本书阅读对教学而言意义重大,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个性化阅读方式,围绕经典作品开展的,和教师、文本、同伴、作者的对话过程。阅读过程具有实践性与综合性,阅读对象具有多样性,通过探索阅读方式,起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作用。具体价值如下: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阅读兴趣是学生开展阅读的动力,学生兴趣高涨,则阅读更为主动积极。相反,即便勉强开展阅读活动,也难以获得良好阅读效益。初中生探索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够将学生从单调、枯燥的阅读训练中解放,体验阅读乐趣。

第二,提高綜合素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为学生提供学习更多英语单词、语法的平台,特别是课外英语名著、小说等,这些书籍涵盖诸多西方国家风土人情和思维文化,通过整本书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也能自主利用图书馆、网络查询文章内容,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增强综合素养。

二、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面临的问题

(一)未能体现学生为主

我国受应试教育影响很深,各学科教师受到新教育形式的冲击,尽管积极采取“互联网+教育”、学生为主等模式,却仍存在教育僵硬、形式化,难以迅速转化思想的情况,授课期间过于注重讲解英语知识,忽视培养学生能力。在实际的阅读文本讲解中,多是分析语法内涵、词汇等,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背诵,全文翻译解决固定问题。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仅能够接触有限的英语资源,难以树立整本书阅读意识,自然无法提高阅读能力,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学生阅读基础不牢

初中生身心发展不成熟,更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面对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通常会产生接受缓慢的情况,加上我国学习英语氛围与环境存在客观不足,对学生提高英语水平造成阻碍,使得学生未能掌握牢固的英语阅读方法,未能积累更多英语词汇,面对整本书阅读出现看不懂、不理解的问题。此外,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让学生积累英语句子、单词,机械化背诵英语知识,无法有效用于生活中,对语篇资料的文化内涵、背景信息理解不深入,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渗透

在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选定阅读书籍不难,重点在于怎样开展教学。当前,整本书教学多采取自由阅读方式,学生完成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分享感悟、撰写读书笔记,最后开展实际联系。整本书阅读重点不在于引导学生阅读,而是通过阅读增强阅读成效,实现师生共读。整体过程耗时耗力,使得教师多选用传统教学模式,此种阅读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不符,教学效率低下。加上教师重精读,轻泛读;重课内,轻课外,将重点阅读内容限制在教科书上,对其他阅读缺乏引导,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学方式应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道德和民族自豪感,将枯燥的阅读任务转变成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教学,英语是有异于母语的第二语言架构,其语言体系和整体架构与中文截然不同,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渗透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多元文化的矛盾点和共同点,将学习兴趣融入阅读教学当中,能够加强阅读效率。

三、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阅读氛围

在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共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师生共读,不是整本书全部放在课堂上共同阅读,或是学生回家后以网络直播方式实现师生共同阅读,是指师生同步阅读状态,教师如同学生一样阅读作品,时空同步性不重要。此种方式下,师生状态同步,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阅读空间,还能在学生产生阅读疑惑后,及时进行帮助,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例如,在“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教学中,以学生度假为主体,教师随即为学生推荐了类似题材的阅读材料,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图书不仅和教材内容有关,便于学生把握主题,进入状态,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再如,在整本书阅读中,由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受限于时代,描写了当时美国伪善的宗教仪式、庸俗的社会习俗,教师和学生同步阅读状态,能够迅速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能借此引导学生:“The book was published in 1876.”“Student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merica at that time?”为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背景、写作背景,解释学生的阅读困惑。通过此种方法,以学生为主,能够实现师生共读,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加深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印象,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加强阅读指导,夯实阅读基础

英语名著、文学作品数量较多,多样化的内容给学生更多选择,初中生受阅读词汇及方法的制约,难以准确理解整本书内容,进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精心围绕教材内容,挑选恰当的课外阅读资源,从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等方面出发,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感受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乐趣。具体如下:

第一,挑选阅读材料。教师应当保证整本书阅读材料的可读性和真实性,课外阅读内容应具有丰富知识,成为教学载体。例如,外研社出版的书虫系列,就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划分了不同的阅读等级。《汤姆· 索亚历险记》《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作品,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符合初中生阅读需求,以此作为整本书阅读素材,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体会英语内在美,还能丰富英语词汇量。同时,学生在完成泛读,了解故事大概后,还可阅读相似的作品,实现课外和课内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二,加强阅读指导。选择英语阅读文本后,可根据学生时间、作品结构安排指导,使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大意、内容、细节等,品味和感受阅读中的好句、好词、好描写,增强其语言应用能力。此过程中,初中生由于不擅长管理自身时间,教师可引导其制定阅读时间规划,根据文本页码计划完成阅读时间,保障每天阅读量。例如,可组织学生在午休阶段开展30分钟自由阅读,教师予以恰当指导,做好阅读批注,鼓励学生理解作者文化背景及写作意图。

第三,不同层次读后感。初中生学习能力、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阅读产出要求应因人而异,需设计差异化分享方式。学生能力较弱,可要求其制作阅读手抄报,根据自身理解文本情况绘制符合主题的美丽画面;中等学生为其制定阅读任务单,每个章节设置相应问题,检验学生自主阅读效果;学生能力较强、英语基础好,可立足于前面的任务,组织学生表演英文短句,或是举行比赛,以演绎的方式体现自身阅读感悟,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摘抄好句好词,不断积累,扩充语言及词汇储备,提高语感。

第四,将中国古典名著的英文范本作为英语阅读的辅助材料。中国古典名著的英语翻译文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既可以锻炼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古典名著的理解,将中国词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比较和学习,可以加强英语词语翻译的能力,从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

1.设置阅读悬念

在初中英语阅读中,整本书阅读更注重文章逻辑性,学生需通过阅读整本书掌握诸多语法知识和基础词汇。但是,学生阅读中,可能会遇到阻碍,缺少教师指导则难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应分析、研究整本书内容,转化英语阅读内容为实际教学效果,将阅读成效充分发挥出来。此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提问方式,为学生设置悬念,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完成阅读后提出自身看法和观点。例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中,教师可提问学生对坟场命案有哪些了解?你如果是主人公,面对那些事情你会怎么办?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章脉络。

2.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发散思维工具,以目标或问题为中心进行层层分解,理顺文章层次和顺序关系,能够建构文章内在关系架构,将理论知识以图文方式具体化,实现抽象记忆可视化。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中,可利用思维导图,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主体关系、层级关系展现出来,建立主题关键词和颜色、图像的記忆链接,有助于学生学习、思考,将原本枯燥的文章生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教学束缚。

例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的阅读中,教师可先播放电影片段,提问学生:“What's   the movie  about?”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How to describe the main character? How did Tom Sawyer overcome his difficulties?”等,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写作背景、作者、主要内容、人物等,绘制思维导图(见图1)。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助力学生梳理整本书内容,解决难以理解长篇英语文章的问题,提高学习英语兴趣。

3.英文小剧场

英文小剧场是专门为学生呈现阅读内容而设计的读后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课文的了解,深入理解课外阅读内容,达到以读促说的目标。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应当积极为学生介绍英文小剧场的意义,提前选择《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多个经典片段,如汤姆和姨妈出场、粉刷栅栏、坟场命案等,结合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进度,选择某一片段进行小剧场表演,要求全员参与其中,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6—8人,分别负责旁白、朋友、汤姆、姨妈、协调统筹、规划等角色,组内完成角色排练,教师则从旁指导语调、发音、角色表现力等,各种苹果、油漆桶、老花镜、围裙等道具,由小组成员自行负责,安排校本特色社团课或班会时间进行正式表演,保证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表演中。完成表演后,学生和教师开展点评,通过组间互评、组内自评及教师总结点评的方式,予以学生鼓励:“同学们表演的都十分到位,展现了汤姆·索亚的勇敢、机敏,面对危险也不会丢下朋友,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汤姆·索亚诚实、勇敢的精神,让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榜样!”

教师通过开展“英文小剧场”活动,能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中,自己成为剧中人物,加强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的了解,不仅能够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还能优化实际运用语言能力,锻炼学生舞台表现力、口语表达能力、自信心、合作能力等,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使其能够勇于探索,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优化整本书阅读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营造阅读氛围、加强阅读指导、创新教学方式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夯实阅读基础,探究整本书阅读策略,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此外,教师在整理和构建阅读资料和层次时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渗透方式,将传统文化的德育内涵渗透到整本书阅读当中,激励学生不断加强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文化的差异,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任雪《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以The Masked Cleaning Ladies of Om为例》,《英语教师》2021年第19期。

[2] 陈然《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以英文小说Number the Stars为例》,《教育参考》2021年第5期。

(徐道春,1982年生,女,汉族,山东黄岛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

猜你喜欢

索亚历险记汤姆
冰河时代历险记
地心历险记
寻影历险记
贪吃的汤姆
杉米的迁徙历险记(二)
百年畅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掉钱
客利尔镇的巫女
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