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05-30管雅青

关键词:热身中华初中英语

管雅青

摘 要: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不同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凸显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但是,针对目前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传统文化渗透不足的现实问题,需要初中英语教师从问题出发,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以初中英语课程为例,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缺少传统文化的问题,分析其根源以及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从不同维度分析提高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28

传统文化是经过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发展,融入了历代人民智慧结晶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如今,我们身处于文化多元化、信息大融合的时代,虽然现在的中学生相比过去能更快速便捷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但对于思想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容易受到部分西方价值观的蛊惑,缺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十分必要,借助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原因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严重不足,其根源在于,一方面,教师自身过多关注西方文化内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以西方文化案例作为引导,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英语学科是西方文化范畴的内容,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则是语文学科的范畴,所以为了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教师很少会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让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学生热衷于过“洋节”,品“洋味”,如圣诞节、情人节、平安夜等。但是却鲜少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风情,让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备受冷落,更不用说利用英语知识讲述中国故事。此外,很多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印象还停留在刻板层面,认为传统文化与自身所追求的个性不相符。如,很多中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京剧、黄梅戏缺少兴趣,甚至不了解京剧、黄梅戏是什么,所以,这种既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了解,又无法运用英语表达方式来讲述自己民族的文化的现象,十分令人担忧。因此,我国各教育阶段英语教学需要发挥教育职责,开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教学活动,促进语言学科教学与文化紧密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掌握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其次,要从问题出发,思考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最后,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讲述中国文化故事,提高跨文化学习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文化内涵和素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展根基,对于学生来说,熟悉的母语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补充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表达与应用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促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传统文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文化学习情境中通过英语对话练习、师生互动等方式感知文化内涵,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英语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搜集相关英语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句式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容,以此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爱国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二)培养跨文化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传统文化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与前提,当实现两者融合时,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形成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也能作为跨文化教学的平台,在教学时借助东西方文化的分析与比对,更好地促进跨文化工作的开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学生搭建文化交流桥梁,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充分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同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能进一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完成交流与表达,切实提升个人文化内涵与人文素质,更好地完成对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学习,实现审美观与人文素质的正确培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积极汲取我国古代的道德修养,强调文化艺术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西方思想,改变以往只是单纯对单词和语法的学习,将精神和民族礼仪等方面的内容,上升至灵魂感悟、艺术熏陶以及对事物的向往。

三、初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教师精通传统文化,做好准备

教师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只有教师熟知并精通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在课堂上采取有效措施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初中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提高传统文化水平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应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点,为在英語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找准切入点,并使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语言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其次,教师需认识到英语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巧妙设置英语翻译题促进初中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并帮助学生将翻译后的语言规范化。最后,结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制定正确且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英语课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应注意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立足于教材,合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了解初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深入调查初中学的学习偏好,掌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教学准备工作时,设计符合初中学生接受水平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实践内容中渗透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实践性强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教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更加显著。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水平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应不断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此为基础改变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高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深挖和整合教材,在课堂中实施融入

1.课前热身

课前热身是提高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效果的有效方式,合理设置课前热身活动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解决初中英语教学时间有限的弊端,同时为渗透传统文化创造更多机会,教师在设置课前热身活动时可遵循以下原则,充分发挥课前热身活动的作用。第一,课前热身活动的内容需与教材关系紧密,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在教学价值,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找出本节课教学内容之间的共同点,以此为基础确定课前热身活动的内容,保证课前热身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价值,实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第二,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初中英语教学课前热身的内容,提高课前热身活动的趣味性,号召更多学生参与课前热身活动,获取更为显著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可将中外特色小吃或者谚语作为初中英语教学课前热身活动的主题,这样的课前热身活动主题更符合学生的喜好,学生的参与意愿更为强烈。同时,此类内容与传统文化关系紧密,学生通过参与课前热身活动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第三,组织课前小组分享活动,初中学生交流意愿强烈,教师可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创新课前热身活动的开展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查到的资料内容,扩展学生对某一类传统文化的认知范围,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除此之外,合理开展课前热身活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积极性,主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课前热身活动在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前热身活动的教育价值,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在课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优化在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

2.课堂渗透

课堂教学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对文化渗透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善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成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达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目标。第一,合理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生动性,使用现代化技术可将传统文化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难度,高质量完成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第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间的差异。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可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与所见所闻分析不同文化的差别,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第三,教学不可脱离教材,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以教材内容为本,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将传统文化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在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完成渗透传统文化的目标。除此之外,英语教师也可单独设置文化教学课,给学生深入了解某种传统文化创造机会。例如,教师在开展节日相关教学内容时,可将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作为教学重点,全面且深入介绍节日的来历与习俗,便于学生通过传统节日了解傳统文化,并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方式高效渗透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只有加强学生对文化的了解程度,才能帮助其树立民族自豪感,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降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难度。

(三)拓展资源延伸课堂教学

第一,要合理组织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重视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也可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全新的认知与深刻理解,为后续学生完成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圣诞节时,可以将其与中国春节进行比对,优先向学生介绍除夕的故事以及春节的庆祝方式,之后将其与圣诞节的来历以及庆祝方式进行分析。再比如,在学习情人节时,可以将其与我国的七夕节进行对比,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掌握准确的表达方法,以此实现方便快捷的交流。第二,要重视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成果的提升,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认知,比如在学习dragon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关于我国的龙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龙本身具有吉祥如意的含义,而在西方文化中,龙通常代表邪恶,因此,二者有本质区别。通过此类比较方式,能够推动学生加深内容记忆,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再比如学习spring festival时要挖掘文化内涵,帮助学生了解除夕、春节等节日的实际由来与背景,以此拓宽学生视野。第三,要加强传统文化欣赏,对相关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欣赏中感悟到传统文化魅力,比如将大数据、信息技术、多媒体等融入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视频、图像等方式,使文化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不仅可以起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能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第四,要组织课外交流活动,强化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力,比如教师可组建传统文化兴趣小队,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工作,利用简单的话剧表演、英语角等方式,使传统文化得到高效融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并更好地运用传统文化进行交流。第五,要进一步健全教材编写工作,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对当前教材进行完善,适当调整传统文化内容的占比,比如将传统文化中的孟母三迁、孔融让梨添加到教材当中,或在英语笔试与口语测试当中适当添加传统文化内容。相关任课教师也要注重对自身的能力培养,加强文化学习,熟练掌握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确保在教学工作中能够高效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相关课外教学工作,将学习延伸至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阶段,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比如:阅读课外书籍,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写读后感或是在课前进行心得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完成课堂互动,教师可与学生完成角色互换,由学生扮演教师,使学生表达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查阅,提高学生自主探讨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与根源进行分析讨论,阐述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与意义,并提出深挖与整合教材、在课前热身、课堂中融合教材、拓展资源延伸课堂教学等一系列初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此保证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使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保持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周磊《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知识窗(教师版)》2022年第2期。

[2] 林晓强《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与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50期。

猜你喜欢

热身中华初中英语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when与while档案馆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