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滋养数学课堂

2023-05-30翟耀军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数学

摘 要: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全面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小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而且对于其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次研究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核心,先行分析了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随后就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展开了探讨,最后,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教学需求,分享了几点教学措施,旨在为相关教职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19

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发展来讲,具有非凡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就应该充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全面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相融合。从本质上来讲,数学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规律,学习数学的过程可以视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直观性、探究性和操作性、趣味性。全面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锻炼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均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次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德育教育背景下,社会发展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全面做好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培育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一方面要有效满足小学生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则要显著促进小学生在义务学习阶段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个人的文化知识储备量。与此同时,在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氛围的有效构造,可全面将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激发出来,促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中国作为拥有上下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数学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相关资料记载中,民间趣味数学题目、数学思想很早就已经逐步普及。例如,在《算法统宗》中记有“李白沽酒”的故事(古代一斗是10升):

今携一壶酒,游春郊外走。

逢朋加一倍,入店饮半斗。

相逢三处店,饮尽壶中酒。

试问能算士:如何知原有?

通过对该首诗的解读可以发现,这样的数学题目在表达形式上更加优美,促使学生产生更加乐于去探索的兴趣和意愿,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将传统文化融于其中,对于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对于文化故事背景的探索心理,对于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具有重要影响,使得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不再单纯停留在脑海中的数字记忆和列式计算,而是在学习中学会欣赏,并逐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之美,在数学课堂上促使更多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全力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进一步帮助小学生发展个人数学思维的重要模式和教学关键点。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还应该逐步培育小学生形成更加严谨的数学观念,并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锻炼个人敢于探索的理性意识和不懈精神,如此才可全面助推小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之栋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视度严重不足,这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以及价值观培养十分不利。此时,在数学这一典型的理科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高度满足更多学生的精神追求,对于小学生个人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一)拓展教材,挖掘数学资源

1.深度研究教材,做到学说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就要充分做好教材的研究,将教材作为教学范本。学说结合不仅可以成为数学与传统文化学习之间的桥梁,对于加强学生的课堂传统文化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按照数学的学习要求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以此将数学学习题材本身的多样性价值发挥出来,从而去积累更多、更好的优质资源和学习体会。教师还要充分引导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做到应用得体,在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时深度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表达空间,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个人想法。

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一题的教学时,该问题属于我国古代数学中的典型计算题,最初来自《孙子算经》,具体的问题如下:

将鸡、兔若干只,放在同一个笼子中,从笼子上方数,可发现一共有35个头,从笼子下方数时,可发现一共有94只脚,问题为笼子之中的鸡与兔分别有多少只?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使用算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94(脚)×1/2-35(头)=12(只)

此时可以计算出笼子中共有12只兔子,随后按照如下计算就可得出鸡的只数:

35-12=23(只)

另外,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理解”与“说思维”之间的关联性更为紧密。比如,《数学广角——对策》中也曾经阐述了一个数学问题,结合“田忌赛马”的方式展开,该故事中,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之间举办赛马比赛,赛事开始之前,双方下了一个赌注,每一次比赛分别设定三局,唯有三局中获得两次以上的胜利,才能成為最终的赛事赢家。从马匹的身体素质角度来讲,田忌所拥有的每一个等级的马匹均略逊于齐威王,因此完全按照固定的等级去赛马,田忌经常输掉比赛。在一次比赛时,田忌的第一局已经输了,此时田忌焦头烂额,一名叫孙膑的谋士上前为田忌分析了各项利弊后,采用了如下的比赛方式:

经过重新排列后,田忌获得了赛马比赛的胜利。通过这个传统文化故事,能够明显帮助小学生完成数学知识学习,促使小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学会主动将传统文化典故融入进去,继而使数学学习的行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2.开展实践活动,全面积累素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全面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学科目交叉渗透很有必要,不仅能够深度促进对小学生潜能的开发,同时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以及数学运用能力整合,也具有显著的促进效用。但是,在数学课堂上融合传统文化展开教学,应该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接受和认可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新式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去认识和了解更多我国古代的历法、平年、闰年等知识,包括日历中阴历的算法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其次,可以引导小学生逐步去梳理有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点,并教导其学会使用拳头记忆方法去加深对于大月、小月的记忆,并学会相关的口诀,一月大、二月平、……十一月小、十二月大。上述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展开,明显可以将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深化其对于知识点的印象,继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渗透德育,培养创新思维

1.重点塑造德育品德,借此实现文化传承

小学数学科目教学中,充分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中,可以确保小学生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此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不断丰富其学习底蕴,借此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教师而言,在数学课堂上积极融合传统文化,可以着重去塑造班级内小学生的德育品质,使小学生可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全面去继承和传承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优秀道德品质。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中《圆的周长》一课的学习时,要求小学生掌握数学中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此时必然需要利用到圆周率,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道德品质以及相应背景故事。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小学生去参加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如去为灾区人民献爱心,随后将献爱心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记录下来,使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锻炼小学生的数据统计能力。多种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下,可以进一步塑造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在接受数学传统文化教学的同时,无形中形成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2.充分做好古为今用,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充分做好以下教学工作:

其一,教师将以往的“数学指导”教学时间以及精力逐步转型应用在渗透传统文化方面,期间,可以在数学学习指导时积极借鉴古人的智慧完成教学,将古人的“结绳记事”文化教给小学生。

例如,在进行《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到在千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人最早发明的计算工具“算筹”,古人在摆放算筹时,十分直观且形象,包括1、2、3、4、5。根据古书的记载,在进行6的摆放时,会上面摆放一根代表“5”,下面摆放一根代表1,同理也可表示出7、8、9。但是,在计算更大的数字时,就需要摆放极多的算筹,所以古人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改进,发明了更为简便的计算工具,就是算盘,在这之上。每一个档位,均代表着一个数位,与现代计算过程中的整数数位顺序保持一致。小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了解到更加生动的计算方法与数位表,以此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小学生锻炼个人的创新能力,实现与传统数学文化之间的融合。例如,在教学中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去借鉴古代知名数学家刘徽的“出入相补原理”,带领小学生去创建三角形,以此作为问题开发情景。如,当小学生在课堂上提出:

使用2根5厘米、2根7厘米的小木棒去摆放出不同的三角形。

教师应该积极给予其动手实践和操作的空间,让其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去摆一摆,随后再对比摆放结果,以此全面加深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并从中总结出几何图形的特征,最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有效推广家庭教育,以此构建高效课堂

在进行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模式的开发时,应该全面做好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鼓励,由此可见,家庭是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课堂,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想要进一步结合传统文化展开教学,就必须做好家庭教学工作,以此将家庭教育转型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创新的助推剂。

例如,在进行《简易方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小学生去围绕“中国数学中方程的发展历史”展开研究,促使小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搜集更多、更完善、更细化的关于中国古代典型著作《九章算术》的相关资料,深度了解古代算理中的规律和内涵,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方程计算和应用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在线远程指导家长在“家庭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设定小明能背诵80首唐诗,小红能背诵x首唐诗,假定小红比小明多背诵6首。

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题目去推理列出方程式:

小明-小红=6首

即:x+6=80/80-x=6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模式推广下,不仅可以强化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对于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首先需要做好教材管理工作,如此才能真正将教材的文化价值挖掘出来,促使小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优秀传统文化意蕴。其次,在德育教学中,要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视角去培育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对于传统文化的主观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将课堂与生活之间建立起关联性,并借助家校教育模式,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教学空间,最终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深度渗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欣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 ——以“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年第28期。

[2] 李民生《依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助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3] 宗佳《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

[4] 唐恒钧、王未一《中华优秀传統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科书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年第2期。

[5] 姜浩哲《我国传统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价值、现状与展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1期。

(翟耀军,1968年生,男,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生传统数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