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措施探讨

2023-05-30李爽

关键词:传统数学过程

李爽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贯彻与实施,素质教育把教育重心从应试教育转移到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上。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小学数学是素质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作用,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17

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内容,相关教师必须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前,为了弘扬中国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在其课堂教學过程当中,结合当前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设计,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展现出数学的美妙之处,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收获更多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有效利用传统文化,体现数学之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意识到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利用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教学效率。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许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意识到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注如何将一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没有真正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在整体的教育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当中的一些人文教育内容并没有进行仔细挖掘,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无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会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降低,甚至会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课堂产生抵触。所以,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将数学的美妙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到更多的数学魅力。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学习内容来具体安排教学计划。为体现出数学的美妙,可以从数学的公式、数学的符号、数学的理论等多个方面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并深深喜爱上数学这门课程。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例如,数学当中所体现的统一性、对称性等特征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的这些特性来体现数学的魅力。不管是学习数字,还是图形,数学当中所蕴含的价值是无限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数学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展现出独属于数学的浪漫,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讲述经典人文故事,增加课堂趣味

在许多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也没有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所使用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一些知识的学习,这就会让学生产生压力,如果压力过大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从日常的教学情况上来看,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爱好,在数学课堂上可能会出现观看一些与数学无关的课外书,或者与同桌讲话等现象。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行为,将其吸引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经典的人文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利用这些人文故事来展现出其中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在教师讲述到关于圆周率这一知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从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讲起,让学生们知道祖冲之是如何计算出圆周率的,使学生们学习古人的精神。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将开小差的学生拉回到课堂学习当中,还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如同祖冲之一样,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利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掌握数学研究的相关方法,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够高效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利用传统文化的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学习关于圆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前期寻找关于圆形的相关资料,例如,圆形的历史、学习圆形的意义。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圆形的历史起源,让学生们知道在大约18000多年前,就有类似圆形的形状出现,后来,人们将圆形应用到各种地方,圆形在各行各业当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利用这样的方法能够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避免出现枯燥的教学氛围。在讲述了关于圆形的知识之后,教师需要利用相关方法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来学会运用相关公式。除此之外,学生在做相关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证明和计算,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丰富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以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模型来展示相关的知识,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其出现的现实背景相联系,带领学生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变化,感受数学知识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广方角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对策的重要性。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楚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还能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当中更好地学习关于数学的相关知识。在具体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或听了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是否有更好的应对策略,然后教师再对其观点和发言进行归纳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在不脱离数学课堂的情况之下发散思维,有效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了解数学中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运用以往的教学方式,那么就会使学习氛围过于枯燥,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并通过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学习关于图形的知识内容,有的图形与我国的传统图案十分类似,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方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我国传统图案的魅力。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特殊的物件来帮助学生学习,如剪纸、脸谱、花鸟文锦或其他传统图案,在展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物件的来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在介绍完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就可根据所展示的图案图形来讲授關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人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应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可应用数学。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辉煌与灿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设计主题活动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好地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前期,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等相关渠道进行相关内容资料搜集,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充分展现所寻找到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图形变换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图形变化的内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当根据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来设置数学研究的相关主题,并在设计研究主题的过程当中,充分融入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其契合数学学习内容,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关于计算工具的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教师可将计算工具作为研究主题。教师在介绍当代的一些计算工具之后,可结合我国古代传统计算工具算盘来进行知识延伸。在具体的讲授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述算盘的发展历史,以及如何利用算盘来进行珠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应当让学生直观感受算盘的魅力,可以在课堂当中利用算盘来进行相关讲学,并让学生利用算盘来进行计算,感受这种传统计算工具的独特文化魅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效率。

七、科学设计数学题目,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为了满足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教育部门就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思考,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当中学习到更多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互动的学习活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应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学的互动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不足,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不能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容易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或者教师提出了某个问题,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当中,容易与同桌讲一些与数学课堂无关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进行管束,这些情况使得交流学习的难度增加。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小组式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对称的相关知识过程当中,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再根据讲述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并让小组成员选出一个组长,让组长进行小组监督,通过这样小组式的交流学习,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学生在小组当中浑水摸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充分思考,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充分合作,培养其合作精神。

八、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体现教学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综合素养将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所以,为了提高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效果,相关教师就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有的数学教师并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内涵,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常也忽略了这一部分内容,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传统文化渗透并不到位。所以,为了体现出整个数学教材的价值,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根据教材所呈现出的内容进行挖掘,并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和相关经验来体现出数学知识当中的传统文化,将数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迸发出知识的光辉。数学,其本身就是一门十分的客观的科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许多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枯燥的情绪。但数学又不只是简单的逻辑科学,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融入了许多人文价值与传统文化,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应当运用先进的方法来提高整体教育教学的效果,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挖掘其内在价值,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内容。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相关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当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利用相关传统文化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收获到更多知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会使用一些高新技术,而在教学行业当中,相关教师也可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耿淑英《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研究》,《才智》2019年第8期。

[2] 元晖《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32期。

[3] 周建平《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好家长》2017年第64期。

[4] 高海涛《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才智》2016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传统数学过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