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05-30孔婧梅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语文

摘 要:在倡導树立“四个自信”的背景下,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国学风潮强势崛起。通过适当的教学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至学科教学中,正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新兴趋势。语文学科内的古诗词相关章节,在内容和形式上均与传统文化高度互通。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重点论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渗透原则,并对其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系统论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08

语文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人文学科,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时光洗练形成的民族智慧和精神财富。因此,在以启蒙为主要使命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国学素养的同步成长,具有莫大助益。为确保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的充分结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前,小学语文教师理应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渗透教学原则,建立全面且系统的理解。

一、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穿插结合的作用

1.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能够入选中小学教材的古诗词,均为超脱时空考验,历经千年仍闪耀美学魅力的名篇。这些古诗歌的文学魅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历史时空的客观差异,以及小学生自身阅历的不足,要实现对教材古诗词的透彻理解,仍存在明显的难度。通过将符合特定古诗词相关背景的传统文化知识引入课堂讲解,可将学生的想象力重新带到诗人当年的写作场景中,使学生直观体会到诗人在创作时的真实心境,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字句之中的陌生概念。在丰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同时,显著降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难度。

2.启蒙学生的文学鉴赏意识

相比西方国家的古代诗歌,中国古诗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形式上追求平仄对仗,在内容上推崇意境,在行文技巧上讲究炼字炼句。传统的教育模式,仅注重对教材中重点诗篇的机械性记忆,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背诵任务,而无缘细细体会中华诗词的魅力。将传统文化引入古诗词教学,特别是通过多种教育途径为学生讲解古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有感情诵读、诗歌配舞以及多媒体纪录片的形式,完成对诗歌音律美、意境美的深入了解。这种以内容品鉴为主题的古诗歌学习活动,将激发学生的文学鉴赏意识。

3.培养学生群体的家国情怀

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仅包含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观念,还蕴藏了作者对特定历史时空,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爱意。以屈原、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古代诗人,都用大量的诗篇,倾诉了对国家繁荣盛世的由衷赞美,对乱世国家危亡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外敌来袭百姓遭难的极大悲愤。古诗词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穿插结合,可通过翔实的历史知识解读,将诗人的家国情怀,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自身与国家民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纽带。

4.促进文化自信的持续传播

如前所说,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是响应“文化自信”的必要举措。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文学意识的重要启蒙科目。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歌颂祖国河山、表现不屈风骨的优秀诗篇。将以上诗篇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搭配学习,一方面将极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在“见贤思齐”的学习意识下,养成正直、刚强、自立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也将使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推动我国“文化自信”潮流的持续传播。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则

1.教学规划需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

新课改政策影响下,“以学生为主”已经成为教师安排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结合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科学开展教学规划。在内容安排上,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依次展开古诗词教学。入选教材的古诗名篇,往往蕴藏了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和作者的多重情感。其中,有些传统文化知识很难为低年级学生所理解,而作者的复杂情感,也可能被阅历尚浅的学生视为自相矛盾。教师在梳理传统文化知识和古诗歌主题时,就要重点兼顾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侧重地进行解读,特别是在介绍诗歌主题时,应适当减少不必要的逻辑转折,以避免小学生的认知混乱。例如,在讲解以《示儿》为代表的爱国诗篇时,教师一方面需要重点宣讲该诗内容中主要呈现的家国情怀,以及诗人对南宋王朝至死不渝的忠诚;另一方面,对宋金之间日益严重的民族矛盾,以及作者陆游早年被南宋主和派反复打压的历史,则不宜详细展开。

2.科普传统文化需讲真讲细讲活

思维零碎而活跃,发散型想象力格外发达,是小学生的两大认知特点。教师在结合古诗词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时,必须时刻注意用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描述,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的思绪,始终紧跟课堂教学节奏。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普及时,不应做点到为止的概括式介绍,而应在确保相关素材符合历史真实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文学化的描述方式,将特定传统文化讲细、讲活。例如在讲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就可以对诗歌中的重阳节,进行细节上的深挖。通过为学生详细描述和对比先秦时期、汉代、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时期的重阳节民俗差异,可使学生对我国各朝代民情民风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初步建立全局化的印象。为保障讲述过程的形象生动,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展示设备,用精心选取的历史纪录片和博物馆实物,为学生呈上一份视听结合的古代重阳节特色体验。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通过古诗词欣赏,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古诗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研读和欣赏,在对古诗词不断赏析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创设贴合古诗词题材、内容以及意境的古诗词教学情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词所包含的深层意蕴与传统文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古诗词虽然相对简单,但无论是在古诗词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具有相当高的教学价值及审美价值。为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对古诗词进行欣赏、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创作才能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的过程中,应注重古诗词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引导学生在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欣赏古诗词的同时,充分感受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学载体的格式之美、体裁之美。例如,在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的赏析中,教师可以从诗的内容和格式入手,帮助学生感受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精湛诗艺。首先,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诗的内容和情感,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知道这是一首创作于成都浣花溪草堂的诗。此时恰逢“安史之乱”结束的第二年,面对浣花溪边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春景,作者心情愉悦,便创作了这首描绘明媚春光的四言绝句。在学生掌握创作背景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播放一段事先准备好的浣花溪草堂美景的视频,为学生营造出清新、轻松的古诗词赏析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诗中的情境。在学生对诗的内容及其所传达的情感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分析诗中“黄”“白”“翠”“青”等描绘色彩的词语,感受多种色彩结合下生机盎然的早春气息;通过对“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景物的分析,启发学生感受作者利用色彩和远、近景物结合的方式所创造的画面感以及诗中物物相融、借物寄情的情感表现方式。其次,在学习和认识《绝句》这首诗的格式和体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绝句”的概念,使学生认识绝句的形式特征,知道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欣赏本诗的格式和用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首诗无可挑剔的工整对仗:如数量词的对仗——“两个”与“一行”、名词的对仗——“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动词的对仗——“鸣”与“上”,等等,其中,名词的对仗之中甚至还有形容词以及色彩上的对仗。至此,教师便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出神入化的对仗不仅显示出杜甫臻于化境的诗艺、冠绝当世的才华,也彰显出“诗”这一文学体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巨大魅力。

2.借助古詩词读写,推动传统文化传承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学生对古诗词的准确解释、熟练背诵作为教学重点,却忽视了从熟读到背诵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朗读。为加强小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承,教师可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诵读,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创作思路和情感内涵产生新的理解。如果说古诗词诵读能够训练学生的语感,那么对古诗词的仿写则是帮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为发挥仿写练习对于培养学生表达技巧、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诵读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古诗词仿写练习,锻炼学生对于不同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语用积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古诗词仿写任务的时候,应把握好模仿对象的复杂程度、仿写过程的难易程度,确保仿写训练的实际难度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此外,为提升学生的古诗词仿写信心,激发学生仿写热情,教师还需对学生的仿写作品进行细致点评,在最大程度上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创作。以唐代骆宾王的《咏鹅》为例,教师应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咏鹅》进行个性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眼中白鹅戏水、引吭高歌的画面。在学生对这首古诗进行仿写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描绘声音、色彩以及形象的词汇进行古诗创作。在小学生的古诗词仿写训练中,学生对于古诗词格式、节奏、韵律的把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格律要求、格式特征、语言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运用简洁、浅显的语言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凝练简洁的语句、丰富的感情来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揭示传统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囊括了海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古诗词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探索和挖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可以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得以实现,也可以通过开展古诗词活动的形式进行。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节选)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瑶台镜”一词的同时,挖掘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向学生讲一讲“瑶台”的主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为进一步揭示古诗词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引发学生对古代神话传说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一些《海内西经》《穆天子传》等著作中关于西王母的故事,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对我国的上古史、原始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讲一讲,在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这一神话设定与中西交通史之间的关联,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研究精神。此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还可以利用古诗词活动的形式开展。例如,在对以往所学的古诗词进行总结、复习时,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古诗词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巩固此前所学的古诗词,另一方面,借助古诗词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朗读、背诵大赛,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记忆和理解;通过传统节日活动,让古诗词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彰显传统文化底蕴。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的新年活动中融入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一诗,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使学生感受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气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通过变法实现除旧布新、富民强国愿望的自信和乐观精神。

综上,在语文的基础启蒙阶段适时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对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并培育学生的国学素养、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均具有促进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不断丰富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为重点参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真实可感的古人古事古俗,切实成为学生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夯实语文知识基础的养料,帮助学生成长为有华夏风骨的新生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令晓霞《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路径》,《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年第1期。

[2] 杨香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吉林教育》2020年第9期。

[3] 包小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新课程》2021年第5期。

(孔婧梅,1972年生,女,土族,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人,大专,中小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语文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