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
2023-05-30郭梁郭静婕陆胤
郭梁 郭静婕 陆胤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实施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绿色生态观念的树立,以及承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的增强意义重大,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文章从“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概述入手,明确“生态风险评价”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生态风险评价”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困难,指出“生态风险评价”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对思政教育融入“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的实践计划,以及“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环境生态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0-0109-04
基金项目:第一批浙江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资助项目(2021)“药理学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合,以打造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立意深远的精品专业课程,培养一批政治上可靠、专业上过硬的新时代人才,从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一、“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概述
1.生态风险评价的含义
生态风险评价,是指通过技术手段预测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危害环境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该事件在不同发生概率下可能引发后果的严重性,进而根据上述推测决定采取何种适宜的解决策略。实施生态风险评价的根本目的是确定什么程度的风险是公众和社会可以承受的,以及怎样将公众和社会无法承受的风险降低到社会和公众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实施生态风险评价可以强化政府组织、大小企业和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管理,防止恶性环境事件发生。
2.实施“生态风险评价”的必要性
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工作。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的关键时期,生态破坏和污染事故已经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经济发展、环保与健康之间的矛盾,逐渐演变成为需要迫切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应该成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结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紧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3.“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的教学宗旨
“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实际案例,通过系统全面的基本理论概念、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和实施步骤,以及针对不同风险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的讲解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能够掌握生态环境风险的识别和评价,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和观念。
二、“生态风险评价”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合理融入“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教学中,有助于高校环境生态工程类专业学生树立绿色生态价值观念以及承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意识,有助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和实践者,因此他们的绿色德育观念、绿色美育观念、绿色德育美育行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美丽中国”建设过程和最终建设结果的好坏。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绿色德育美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培养他们践行生态道德观念的自觉性,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认清并承担起自己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重要意义,而这也正是“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因此,挖掘“生态风险评价”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效将其融入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非常必要。
三、“生态风险评价”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困难
我国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均可以作为“生态风险评价”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依据,“生态风险评价”实施课程思政高度契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培养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者目标的达成。然而,“生态风险评价”实施课程思政,还面临着较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缺乏正确的认识
当前,在“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教学中,部分专业课教师仍以讲解和传授专业课程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常常忽略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缺乏课程思政意识,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重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导致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难以落实。
2.课程中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未被充分发掘
部分“生态风险评价”专业课教师没有将“生态风险评价”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起联系,这使得课程中所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未被充分挖掘出来,因此课程的育人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3.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内容脱节
部分“生态风险评价”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课程思政元素作为单独的知识进行讲解,与专业课程内容割裂开来,这使得课程思政元素只是以无意识的被动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没有有效贯穿于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中。这样的课程思政不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四、“生态风险评价”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1.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其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绿色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正切合了生态文明这一发展理念,如“环境毒理学”这一章节主要研究的是环境化学污染物对人类身体机能的生物损害作用及其发生的机制。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开展讨论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和思考环境化学物的生物毒性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进而促进学生思索人类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化学物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促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科学观念,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大国的使命与担当
“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的环境风险概论部分着重讲解了诸多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应对方法、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在面对和解决当前阶段存在的环境问题上作出的贡献及发挥的作用。例如,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提出的双碳目标,以及后续为实现这一承诺所进行的诸多工作及其成效。特别是经历了疫情后,许多欧美国家开始陆续放弃双碳目标,面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的严重挑战和威胁,我国为应对全球环境危机提出了“中国方案”,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擘画了“世界蓝图”。这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使认认真真学习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生态风险评价是一门包含实际案例、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就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去应对或解决实际问题,即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再从实践中习得新的知识理论。这完全符合党理论结合实际的优良作风,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和条件。“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的“健康风险评价”章节,通过讲解不同暴露条件下获取数据以及暴露量化的方法,设计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这不仅可以增加學生的相关理论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求真知的科学思路与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生态环境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总结是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兼顾所做出的重要论断,形象又生动地展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保护生产力,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这一道理,清晰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协同共生的新的发展路径。自然环境资源不仅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载体和材料,其本身也是社会财富的一种形式。因此,开发利用并保护好自然环境资源就是在积累和保护财富、发展社会经济。在“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的“生态系统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两个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上海苏州河污染及其治理这一案例引出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并结合近十年来我国如何通过高水平的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自然财富和社会财富共同增长的其他案例,向学生解释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反思能深刻地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生关系,正确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理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而可以正确地处理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5.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事关民生福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已将环境问题提升到民生这一层次来认识、重视和治理,以此响应人民从“盼温饱、求生存”到“盼环境、求生态”的迫切需求,将人民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当下需要以及建设美丽中国愿景和党的根本宗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的“环境风险管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如何治理已发生的环境问题,预防未发生的环境问题,保护未来的生态环境”等作为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
五、思政教育融入“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的实践计划
根据“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环境风险评价概论、环境毒理学、健康风险评价、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五个章节,总计40学时。笔者结合“环境风险评价”教材内容,在不同的章节根据课程内容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国的使命和担当,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事关民生福祉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生态风险评价”课堂教学内容中。具体设计见表1。
六、“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生态风险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元素融合、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和优化。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根据高校特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以更为融洽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理论和实践教学、师生互动以及课程考核评价中。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积极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教育教学小程序等有效开展课程思政,以此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专注力,实现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同步提升的教学目标。
七、结语
“生态风险评价”课程综合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毒理学、生态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前沿学科,切合当前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保持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敏感度,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提升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从而实现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达成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和思想政治可靠的新时代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李扬,袁文,王红芳.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群众,2014(05).
[4]王真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J].新湘评论,2022(11).
[5]代雪静,孙开争,郭萌萌,刘建军.山东省某化工园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J].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2022(05).
[6]余楚,李剑锋,张翼龙.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评价———以内蒙古白音诺尔矿区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3).
[7]周振宏,劉东义,王诗琪,汤伟宏,周敏,胡琦.六安市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5).
[8]魏靖阳,於冉,魏露,付丹阳,汪沁,叶芸.基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合肥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06).
[9]侯永侠,江宇,丁睿尧,魏建兵,李玉双,宋雪英,赵晓旭.沈阳市政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4).
[10]周振宏,刘东义,朱庆山,汤伟宏,王绘绘,周敏,胡琦.基于LUCC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芜湖市为例[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2(04).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o Liang, Guo Jingjie, Lu Yin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s concept of green ecolog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also a requirement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overview of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urse, the article clarifie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urse,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urse, points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urse,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lan of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urse, as well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urse.
Key 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environmentaland ecological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