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2023-05-30陈岚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快乐成长幼儿园

陈岚

摘 要:幼儿对童谣有特殊情结,教师从更多方向展开教学行动,搜集整理适合的童谣内容,组织童谣诵读演绎活动,鼓励幼儿参与童谣创编行动,都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学习机会,也能够增加幼儿体验,提升其快乐学习指数。童谣与幼儿表达、生活、思维、品德等学习有直接关联,教师科学设计童谣教程,组织更多创意学习活动,自然渗透童谣内容,可以大幅度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童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围绕童谣展开教育设计,势必会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童谣文化;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0-0040-03

民间童谣语言简练、节奏明快、寓意深刻,深受幼儿的欢迎,教师有意识地引入童谣教育内容,开展童谣课程建设活动,能够为幼儿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促使幼儿在童谣诵读、童谣演示、童谣创编等学习活动中接受童谣文化的洗礼,促进其良好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童谣信息浩如烟海,教师要对幼儿接受现实进行客观评估,整合优化童谣素材,推出多种形式的童谣表演展示活动,组织幼儿参与童谣的创编行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触童谣、认识童谣、接纳童谣、应用童谣,以丰富自身的学习认知,让童谣成为幼儿文化学习的快乐源泉。

1.整合童谣资源,融入幼儿语言表达

幼儿喜欢童谣,对童谣有选择性,教师针对幼儿学习心理展开童谣素材搜集整合行动,将童谣学习与幼儿语言表达相融合,无疑能够促进幼儿语感的建立。

(1)精选童谣素材

童谣资源信息众多,幼儿对童谣有选择要求,教师要对幼儿年龄、生活认知、学习悟性、兴趣取向等制约因素做科学分析,以便做出科学的设计,对童谣素材进行筛选处理,为幼儿提供更适合的内容。教师还要对信息来源进行整合处理,有效应用网络信息,针对本地文化特征进行童谣素材采集,以此提升童谣素材的有效性,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幼儿学习心理做客观分析时,还要观照幼儿生活认知,唯有形成全面对接,童谣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童谣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在素材筛选时,不妨进行必要的分类设计,从一日常规、游戏活动、学科学习、亲子活动等多个角度进行整合处理。如一日常规方面的,教师借助网络搜集到一些适合的童谣,如《做早操》《穿衣服》《扫地》等。在游戏活动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园本课程进行素材整合,推出一些童谣内容,如《庆六一》《小螃蟹》《小蜜蜂》《花儿好看我不摘》等。幼儿对这些童谣内容比较有感觉,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开诵读、展示活动,为幼儿讲解童谣内容,适时开展思想教育,让幼儿主动矫正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2)培养表达能力

童谣适时比较经典的语言,自然活泼、有音乐节奏美、口语化特点,幼儿对童谣有特殊情结,能够顺利进入童谣学习展示环节,在兴趣驱动下展开童谣学习和内化。教师针对幼儿学习心理展开童谣素材投放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视听、欣赏、诵读、游戏、表演等,能够有效提升其表达能力。童谣带有地方文化色彩,幼儿接受更为顺畅,教师要做好信息筛选,结合地方文化活动渗透童谣内容,能够对幼儿形成感官冲击。教师运用童谣组织幼儿进行表达训练,能够给幼儿提供快乐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一些俏皮活泼的顺口溜,或者是蕴含绕口令的童谣,深受幼儿的喜爱。这些带有绕口令的童谣,其诵读带有一些难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高,要顺利完成这些童谣的展示任务并不容易,教师要给予更多鼓励,邀请表现好的幼儿进行示范诵读,对幼儿进步表现进行重点表扬,促使幼儿逐渐进入到展示环节。

2.组织童谣表演,培养幼儿道德情操

童谣展示方式众多,教师组织幼儿利用童谣进行演绎活动,幼儿对此比较热衷,能够积极响应并参与。童谣有丰富内涵,教育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对童谣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可以对幼儿形成对应教育。

(1)优化童谣展示

幼儿喜欢诵读、背诵、展示童谣,教师根据童谣内容特点设计展示方案,幼儿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展示活动。童谣发挥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促进幼儿思想品质的成长。童谣是一种灵动、明快、带有乐感的表达体裁,其内容是针对幼儿编辑的,幼儿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想得透彻,思想品质成长于无形。教师利用童谣展示机会组织幼儿学习童谣,让幼儿在主动表达中形成崭新思想认知基础。教师选择一些有情节的童谣,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活动,需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设计和指导,让幼儿顺利进入到表演环节。如《小耗子》,其内容带有情节性,幼儿大多会背诵这首童谣,教师可以设计演任务,要求幼儿在诵读童谣时增加一些肢体动作,从而对“小耗子”的情态进行直观展示。教师先期做示范演出,幼儿开始模仿学习,逐渐找到演绎的感觉。在幼儿演绎环节,教师对幼儿表演情况进行正面评价,成功激发幼儿参与演出的主动性。一個最简单的演绎活动,给幼儿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从幼儿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演绎任务具有更高调动性,可以成功激发幼儿演绎热情。

(2)培养表演能力

童谣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带有游戏、互动、情节、人物等内容,非常适合进行诵读、表演等展示,教师精选童谣内容,组织一些演绎活动,对此,幼儿有高认同感,参与热情高涨,其学习效果更好。幼儿对集体演绎活动比较熟悉,教师精心设计童谣表演方案,组织幼儿主动进入童谣表演环节,无疑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有利于幼儿在快乐表演中建立正确的思想认知。

幼儿喜欢表演,教师可以将童谣与表演对接设计,激发幼儿演绎热情。如《蝴蝶你找谁》是一首带有复杂情节的童谣,教师可以先做示范表演,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模仿表演。为提升表演的趣味性,教师可引导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吟诵童谣,一个小组负责动作展示,根据情节变化和发展,设计出一些蝴蝶飞行动作。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可让幼儿自行组建合作团队,形成密切配合。幼儿对集体性表演有参与主动性,都能够积极回应,并行动起来,表演热情高涨。教师要引导幼儿设计人物动作,提示幼儿做好配合,对此,幼儿都能够主动响应,课堂演绎活动组织井然有序,其训练效果显著。幼儿进入童谣表演状态,其感官体验更为灵敏,教师应适时提示和组织,给幼儿带来具体的启示。

3.创新童谣活动,对接幼儿习惯培养

童谣演绎是幼儿比较青睐的,诵读、对话、比赛、游戏等活动中渗透童谣内容,同样能够调动幼儿学习热情,教师要做好活动形式的筛选,以提升幼儿参与主动性。

(1)开展童谣游戏

幼儿喜欢参与多种多样的展示活动,在童谣展示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有拓展创新的意识,适时推出童谣诵读、童谣游戏、童谣比赛、童谣讨论等活动,都能够为幼儿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特别是童谣与游戏相结合,能够成功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教师对童谣内容进行分解处理,设计角色游戏方案,让幼儿在童谣诵读中进行游戏操作,能够促使幼儿建立立体而鲜活的文化认知。教师要整合童谣素材资源,精心选择适合的童谣内容,巧妙渗透到游戏之中,或者根据童谣内容创编一些游戏方案,给幼儿带来感官触动。如《啄木鸟》《金瓜瓜,银瓜瓜》《雪娃娃》《小雨点》等童谣都适合进行游戏对接设计,教师可以进行童话游戏创编,如:“下雪后,我们都想去堆雪人,这里有一首童谣,小朋友可以一边唱童谣,一边模拟堆雪人,大家一起来做这个游戏,看哪一个小朋友唱得准确,动作模仿得更像?”幼儿对游戏活动比较有感觉,都能够积极响应,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童谣,展示一些堆雪人的图片,鼓励幼儿自觉进入到童谣游戏之中。经过一番操作,幼儿找到了游戏的感觉,游戏活动开展顺利,幼儿经历了快乐的心理体验过程。

(2)培养合作能力

教师在童谣展示形式选择时,要注意选择带有合作性质的童谣素材,这对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有一定影响。有些童谣带有情节性、故事性,教师设计童谣演绎活动、童谣对话活动、童谣游戏活动,都能够创造一些合作机会,幼儿进入童谣互动环节后,教师要及时跟进,组织幼儿在集体协作中展开学习和交流。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社交的看法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布设交流任务,借助童谣展开具体设计和组织,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童谣游戏设计有多种方式,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给幼儿提出具体的游戏操作要求,规划具体的游戏规则。如童谣《小青蛙》《小羊小》《鹅大哥》等都是比较好的创编素材,教师可以根据童谣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方案,要求幼儿进入游戏时尝试与伙伴合作。如针对《鹅大哥》这首童谣,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性游戏,要求幼儿两个人合作,一人说一句,这样轮流展示,并赋予肢体动作进行辅助表达。在教师指挥下,幼儿纷纷进入游戏状态,在合作展示过程中建立协作意识。幼儿有主动表达意愿,对合作学习也有参与热情,特别是童谣游戏、童谣表演之类的活动,对幼儿有一些吸引力,教师针对性组织,可以成功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

4.推出童谣创编,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童谣流传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经典性、文化性、传承性,教师在组织幼儿诵读童谣的同时,还可以鼓励组织幼儿一同创编新童谣,以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主动性。

(1)促进童谣对接

童谣是典型的地方文化教育素材,自然与当地文化生活有多重对接,教师在童谣学习组织时要做好生活对接设计,组织幼儿结合当地文化和生活习俗展开学习,开阔幼儿学习视野,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童谣内容涉猎面更广,而幼儿学习认知存在局限性,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分析,做好童谣素材的选择。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在家长协助下参与童谣素材搜集活动,大大提升童谣素材的有效性。为激发幼儿创编童谣的灵性,教师可以设计带有问答形式的童谣,而且只给出问题,要求幼儿展开问题思考,写出后面的内容。如《虫儿的歌》的上半部分:“什么虫儿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幼儿面对这些熟悉的问题,会进行答案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与前面童谣形成緊密对接。幼儿看到自己创编的内容与童谣形成和谐对接,其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助学效果逐渐呈现出来。教师利用问题童谣展开创编任务设计,幼儿回馈主动,说明教师创编任务设计是比较成功的,能够给幼儿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幼儿在创编童谣过程中,也能够接受文化思想的熏陶。

(2)培养创编能力

幼儿喜欢诵读童谣,教师针对幼儿学习诉求展开创新设计,推出童谣创编任务,组织幼儿结合生活认知展开童谣创编活动,势必对幼儿形成心灵冲击。幼儿年龄较小,创编童谣存在诸多困难,教师不妨展开优化设计,让幼儿从填空开始,先编辑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然后逐渐创编一节、一段,最后是整篇创作。幼儿创编童谣能力基础较低,教师不能提出更多要求,要多从正面给予鼓励和支持,以调动幼儿参与热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童谣创编任务,引导幼儿进行童谣展开思考,做好生活对接,这样可以成功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也能够让幼儿快乐创编中成长能力。如:“小燕子,真灵巧,身上带把小剪刀,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幼儿对这样灵动的童谣比较喜欢,诵读时能够赋予其更多情绪。为激发幼儿学习思维,教师可以设计模仿创编童谣的任务,如:“我们对小燕子都比较熟悉,小燕子有突出的外形特点,熟读这首童谣后,能否模仿创编呢?能够模仿其中一个句子也可以。”当幼儿听说要模仿创编童谣,会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纷纷展示自己的想法,如“小燕子,真听话,漂亮尾巴分开叉,飞到天上,飞到地下……”教师要对幼儿创编情况进行正面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意思考。幼儿生活中有观察燕子的经历,对小燕子最为熟悉,结合生活观察进行童谣创编,其感知更为真切。

5.结语

童谣是幼儿接近传统文化的重要学习素材,教师利用多种渠道搜集适合的童谣内容,将童谣融入幼儿语言表达、游戏演绎、生活对接、集体创编等学习活动中,可以对幼儿多种感官带来一些冲击,也能够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教育,让幼儿在健康快乐学习中成长能力。教师要做好童谣信息整合、童谣表演组织、童谣集体创编等活动设计和组织,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锻炼的机会,以有效提升幼儿快乐成长指数。

参考文献

[1]李庆.浅析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22).

[2]王新霞.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童谣阅读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2(07).

[3]季增兰.童谣与幼儿自主游戏的和谐共生对策探析[J].山西教育,2021(11).

猜你喜欢

快乐成长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快乐成长
“爱”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让孩子的心灵在诗意阅读中悄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