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宋时期岢岚军军事防御战略的形成
2023-05-30闫宇佳
【摘要】 北宋时期的岢岚军作为宋辽边境地区的行政区划,扼守宋辽边境重要地区草城川,地理上的重要性使岢岚军成为宋辽两国必争之地。景德元年,辽军大举入侵宋朝,宋辽战争爆发,而岢岚军作为宋辽边境地区要冲,在整个宋辽战场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宋军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变化,在岢岚军一带随机应变,制定出不同的防御战略。一方面,由于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宋廷大战略文化影响,宋军在岢岚军一带采取了前沿防御战略,在景德元年宋辽战争初期获得了不菲的战果。另一方面,宋军在景德元年宋辽战争中依据形势变化制定了弹性防御战略。在辽国大军逼近河北地区之时,派岢岚军一带军队发动突袭,在边境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宋军在岢岚军一带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为宋辽和平共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岢岚军;北宋;防御战略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1-007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1.023
11世纪中期,辽国、西夏和北宋王朝构成了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格局。这一时期,地处中原的北宋王朝与辽国、西夏多次展开战争,双方围绕边境上的一些重要战略地点展开争夺,宋辽边境上的岢岚军就是一個典例。景德元年,辽国大举进犯北宋,采取了围攻岢岚军的战略。由于宋廷在岢岚军一带采取了防御战略,击退了辽军。学者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岢岚军有所关注,刘宇瑞[1]从河东路军事地理的视角肯定了岢岚军在河东路军事战略地位重要性;胡守静[2]则从界壕的角度剖析了岢岚军周围的界壕,并对其防御作用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徐琳[3]则从岢岚境内的长城遗址入手,对岢岚附近的长城进行了考证;马继业[4]则从河东路城池修缮的角度肯定了岢岚军的战略价值。以上文章均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岢岚军在整个河东路中的战略地位,但并未单一地从岢岚军角度出发,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当时宋朝形成的大战略文化论述宋王朝在该地形成的防御战略。因此本文将通过上述因素来论述宋廷在岢岚军一带所采取的战略防御方针,并结合宋真宗时期宋辽战争中宋军在岢岚军一带成功的案例来进行补充说明。
一、自然地理因素——岢岚军一带防御战略形成的天然屏障
宋代的岢岚军,即现在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岢岚军在北宋初年时属北汉管辖,不在北宋的疆域内。宋太宗即位后,发动灭亡北汉之战,北汉在宋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迅速投降,宋太宗在灭亡北汉之后,于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建为军,这便是北宋时期岢岚军建制之始。岢岚军位于宋辽边境地区,扼守辽国西京带一部分领土。“太原则忻、代二州,宁化、岢岚二军,控契丹之朔云、麟府二州,守河外岚、石、隰三州。”[5]岢岚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与整个山西地区地貌环境相类似,区域内重峦叠嶂。“复山叠岭,形险势耸。”[10]多山的地势使得岢岚军成为宋辽边境上的一处军事战略重地。其一,岢岚军扼守河东路重镇太原城,“扼西路之吭拊晋阳之背。”[10]而太原城得失事关洛阳、长安得失,洛阳、长安一失,开封则无险可守;其二,岢岚军扼守宋辽边境之地草城川,据《武经总要》所载,其距离岢岚军不过短短三十里。如果宋辽之间一旦爆发战争,辽人很可能从草城川出兵,袭击岢岚军,威胁到整个山西的安全。宋人在奏议中注意到了草城川、岢岚军在边境上的重要性。“惟岢岚草城川,正当北界要害之地。”[11]“况岢岚当草城川一路,地形平坦,与北虏止隔界壕。”[6]总之,岢岚军一带多山的地形因素为宋军在这里实行战略防御形成了天然良好的基础。
二、人文地理因素——岢岚军一带防御战略形成的推动因子
(一)人口
一个地区的人口多寡与该地是否能在战争时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有着一定的关联。笔者试结合《中国人口史宋辽金卷》[7]和《宋代河东路经济研究》[8]对北宋时期山西的各军户数、人口占比及人口密度整理如下(政和三年设立的庆祚军由于设立时间晚于列入统计的年代,缺乏人口资料,尚未归入统计列表。之后各表不再将庆祚军列列入统计)。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岢岚军人口在山西各军中较为稀少。从人口密度来看,太平兴国年间各军人口密度相差不大,元丰元年、崇宁元年火山军人口密度则远远领先于其他军。岢岚军在崇宁元年的人口为2917户,位于统计列表中第五位。从崇宁元年岢岚军人口密度来看,岢岚军位于第四位。然而,若从整个河东路人口占比来看,岢岚军占比就没那么大了。岢岚军人口之所以如此稀少,或许是由于其地边远之故,“麟府州、岢岚军极边之地。”[9]宋境内居民往往以安居乐业为主要目标,不愿意自冒风险迁居易发生战争的边境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岢岚军境内人口稀少的现象。
(二)商业
商业的发展与繁荣最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经济的活跃度,而商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地货物流通状况与市场交易频繁程度。笔者根据《宋会要辑稿》[10]以及《宋代河东路经济研究》[13]将山西地区各军商税整理如下(小数点前单位为贯,小数点后单位为文)。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岢岚军在熙宁十年前商税税额为3894贯,相比宁化军、火山军还多出一部分,但是到了熙宁十年时,商税税额大为减少。岢岚军商税税额的减少,应当和当时宋辽划界,宋廷失去岢岚军大部分领土相关联。熙宁八年,宋廷将“南北百余里,东西五十里”[11]的土地割让给辽国,这大大减少了商人们经商活动的空间,这就使商人从事商业活动有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岢岚军商税减少可能还和市马贸易活动的减少有关。北宋时期,由于宋廷缺乏饲养良马天然环境,于是采取在边境地区设立马市的办法买马。“凡市马之处,河东则府州岢岚军” [12]。由于买卖马匹获利不菲,一部分别有用心之人便开始越边界盗取辽人良马,再返回宋境内出售。因岢岚军地处边境,再加上宋廷在这里设立了马市,方便就地销赃,获取盈利。这一系列行为引起了辽人的不满,辽人称“边人多盗马越界趋利。”[13]神宗不得不将岢岚军市马机构关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商税税额。
三、北宋初年对辽攻守大战略文化的转变——自太宗末期确立的对辽防御战略
宋初,赵匡胤一方面积极整顿内政、大修武备,同时对辽国附属国北汉采取积极经营的战略。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丙寅,命客省使卢怀忠等二十二人领兵屯洺州,将有事于北汉也。”[14]但是这次的征伐行动却由于辽军的支援、气温突变、军中多疫病等原因而不得不停止。宋太宗即位后,由于宋太宗通过“斧声烛影”事件即位,人心多有不服,宋太宗便继承了太祖对外积极经营的战略,“太原我必取之。”[15]由于宋太宗讨伐北汉军事布局得当,郭进在击败来援的辽军军队后,太原城很快投降。宋太宗在讨伐北汉胜利后,便有了轻视辽国之心,宋太宗并未让军队休养生息,而是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由于军心懈怠、人心不齐等种种因素,最终宋军在高粱河一战惨败,“帝乘驴车南走。”[15]此次战败后,宋太宗并未放弃夺回幽云十六州的想法,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听从大臣们建议决定再度讨伐辽国,但却在岐沟关一战中大败。此后,宋军在陈家谷、君子馆等战役之中又是大败,宋太宗甚至还在伐辽的战争中腿上中了两箭。身体的伤势、屡次伐辽的失败、再加上军中扶立太祖后裔赵德昭的动乱,使太宗放弃了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行动,并产生了严重的畏辽情绪。宋太宗开始将重心放在内治上,再也不谈伐辽之事了,“上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須谨此。”[18]太宗对辽国的军事部署开始倾向于消极防御战略,这影响到了真宗时期对辽国的军事策略。
四、战略防御运用成功的典型案例——景德元年辽伐岢岚军之战
曾瑞龙曾在《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15]中指出:传统战争的防御战形态有三种,即前沿防御、纵深防御和弹性防御。中国历代王朝多采用前沿防御战略,宋廷也不例外,在岢岚军一带采取了前沿防御战略。这种防御战略在宋辽战争初期取得了很大效果。
景德元年九月,辽国大举入寇,“秋闰九月,帝同母萧太后大举攻边,遣统军顺国王挞览引兵掠威虏军、安顺军……契丹兵东驻阳城淀。又分兵围岢岚军。”[16]当时并代钤辖高继勋面临着防御辽国军队入侵,他认为,宋军应当凭借当地地形优势进行防御,待敌人出现进攻空隙时再出击。“敌虽众而鼓譟不成列将无人也,我领骑兵三千,虽不足与战,侯敌南去,当临隘出奇以要击之。彼前不得战,退不得还,子可悉众左右乘之,必大乱。”[17]果然,辽军的进攻出现了漏洞,高继勋即刻出击,大获全胜。“追杀至寒光岭,斩首及自相腾轹以死者万余人。焚车帐获马牛橐駞器械盖数万计。”[17]
此后辽军再度对岢岚军发动进攻,此时的宋廷并没有在岢岚军一带坚守前沿防御策略,而是灵活变通,将岢岚军放入反击辽国的军事大战略中进行考虑。当时契丹主要的军事目标是河北定州,辽军只不过派出了一小部分部队围攻岢岚军。在击败辽国军队后,宋廷为了缓解河北一带抗击辽军的压力,在岢岚军一带采取了弹性防御战略。弹性防御战略是在一定程度上摒弃领土概念,以军队为核心,将击败敌人军队作为胜利目标。景德元年十月,契丹再次围攻岢岚军,宋廷得知消息后,命令麟府钤辖韩守英率兵前往岢岚军,并令“岢岚威虏军、保州、北平寨部署等深入贼境,腹背纵击以分其势。”[18]宋廷对来犯的辽国军队采取了分割进攻的战略,取得大胜,“保莫州、岢岚威虏军、北平寨并言击败契丹,群臣称贺。”[18]这次战役胜利后不久,宋真宗听取寇准建议,亲临澶州城下,宋军大部分主力也开始向澶州城靠拢,这时又发生辽军主帅萧挞览被宋军床子弩射死一事,“敌大挫衂,退却不敢动。”[18]宋辽战争的天平明显向宋朝倾斜,在这种不利形势下,辽国开始与宋朝商讨和平条款,在经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后,宋辽之间达成澶渊之盟,开启了宋辽之间来之不易的和平。
参考文献:
[1]刘宇瑞.北宋河东路军事地理研究[D].山西大学, 2017.
[2]胡守静.北宋西北界壕考[D].宁夏大学,2018.
[3]徐琳.岢岚县境内长城小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5).
[4]马继业.宋代城池防御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5.
[5]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7]吴松弟.中国人口史·辽宋金元时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8]贾秋莹.宋代河东路经济研究[D].河北大学,2012.
[9]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0]徐松.宋会要辑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11]彭山杉.封陲之守——宋辽河东熙宁划界诸层面[D].复旦大学,2012.
[1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3]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毕沅.续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5]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6]叶隆礼.契丹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7]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18]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闫宇佳,男,山西忻州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