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议题式教学实践
2023-05-30王于星户清丽李铂川丁朝辰
王于星 户清丽 李铂川 丁朝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高中地理教师指明了方向,引导其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思政元素待发掘,如国家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对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了多项要求,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地理议题式教学
议题式教学源自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实践,是以争论性议题为核心聚焦,师生围绕议题及课程知识内容,通过研讨、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思辨思考的教学形式[2]。地理议题式教学是在借鉴思想政治学科议题式教学的基础上,以“人地矛盾”议题为主线重整地理问题,衍生出多个地理研讨子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讨论和解决地理议题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矛盾冲突中独立思考、相互辩论,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1.议题的选择和设计
实施地理议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确定好的议题。什么议题能称之为好的议题?应当遵循地理议题选择和设计的四个原则:人地矛盾学科性、综合思维思辨性、学生本位情境性、逻辑链条序列性(图1)。
人地矛盾学科性原则指地理议题应以地理学科“发现人地矛盾—实现人地协调”为主线,包含丰富的、可挖掘的、甚至高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科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地理学科特点。学科性的议题既有助于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有助于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育,使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地理学科的学科价值产生认同。
综合思维思辨性原则是指议题根植于课程知识和现实情境,形成囊括多个地理要素、指向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的问题,驱动学生调动学科内的多个知识和技能、多种思想和方法来思考。由于调用了不同地理要素、运用了不同的地理思想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与认识,并据此进行质疑、辩论、发散等思辨过程,参与者的认识水平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螺旋上升,获得具有思辨性的认知。
学生本位情境性原则即“以生为本”创设情境,对学生真实生活的社会情境进行结构化处理,将现实社会中的地理问题“议题化”,引导学生将理论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思考和行动参与到议题的讨论和问题的解决中来。
逻辑链条序列性原则强调知识的学习不是碎片化的,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这就要求议题的设置必须按照学生思维结构水平坚持整体构建、依次递进的思路,充分考虑课程的垂直与水平结构,形成以主议题为核心,各子议题环环相扣的议题逻辑链条。
2.地理议题式课堂教学实施路径
首先,基于地理概念创设地理议题。开展议题式教学,先要围绕地理重点概念,结合社会热点,确定主议题。主议题是一个上位概念,既能体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又如同一节课的教学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起到“形散而神聚”的效果,推动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进行,使得整个教学环节思路清晰。
其次,基于“三联原则”进行议题情境创设。确定主议题后,通常依据学科任务,参照“三联原则”:联学科、联生活、联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密切联系学科要求教师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进行议题情境的创设;联系生活指要将议题投射到真实的情境,搭建议题讨论的平台,将抽象的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学生是议题情境创设的主体,要依据其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阶段进行有效创设。
然后,基于具体任务创建子议题。以一个个子议题搭配活动任务的方式呈现,使得教师在每一环节都能够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议题式教学。具体的任务形式可以采用讨论、辩论、演讲、朗诵、绘制海报等创新活动,从而丰富地理议题式教学的活动框架,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任务中完成对子议题的探究。
最后,基于教学实践培育地理学科素养。具体任务的实施,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发现议题并推动议题的解决,進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学会从思政视角看待和分析地理问题,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科学的引领,落实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图2)。
二、“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3]。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威胁全球生态安全、影响全球经济安全、加剧全球军事冲突、加剧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逐渐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因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探讨地理议题式教学的应用路径。
1.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要求为“3.4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首先,行为动词“分析”和“说明”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为学生提供思辨性的情境以供其思维结构的搭建。同时,世界各国对碳减排国际合作具有不同的立场与诉求,碳减排问题是综合地理、政治与历史学科背景的复杂真实问题。学生分析各国的地理背景与减排诉求,进而形成碳减排“中国立场”的思政过程需要在激烈的辩论中进行,因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适合议题式教学的开展。结合地理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表1)。
2.议题设计与教学过程
以《环球同此凉热》为情境进行导入,从小人物的视角展开,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具体地让学生对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气候变化产生共鸣。通过所给材料,直观感知20世纪来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由于石油的过度开采和利用所渐显的环境问题,从国际环境的大背景出发,提升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以及树立大国担当意识,提出总议题。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
【总议题】气候变化正成为国家安全竞争新高地。
[设计意图]结合纪录片内容,以总议题为课程主线,通过创设合理情境,开展本节课程的课堂活动。
【子议题1】20世纪上半叶的石油模式是否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中国来说格外重要。
[教师活动1]展示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图4)。提出问题:从图中所示两条线的变化趋势能得到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直观感知两者的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2]出示环境变化对比图以及人类活动图片,提出问题:20世纪,美国的黑金热盛行,其中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加剧?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
[设计意图]展示人类活动图片,学生能够对人类活动产生碳排放进一步认识,从图片感知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子议题2】21世纪,要想实现气候变化的应对目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合理分配减排任务?
[教师活动3]展示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家排名(图5),并出示案例。组织学生分别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谁来承担责任”展开辩论,自由发表观点。
案例一:美国从中国进口制成品,碳排放来自中国境内的工厂。
案例二:英国注册的公司在印度有经营和污染的分支机构。
[设计意图]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从而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程思政契合点】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辩论,从中找寻思辨切入点,能用辩证的眼光思考和看待问题,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聆听和尊重他人观点的品质以及理性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子议题3】“2022年,我们的气候变好了吗,各国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教师活动4]展示材料:哥本哈根会议上的中国困境。
发达国家代表强调:相比之下,现在中国的体量最大,中国不减我们减了也没什么用,中国不减我们就不减。太平洋诸多岛国代表:海平面上升很快将淹没我们的国家!中国必须做出大力度减排!非洲极度贫困国家代表:中国的发展已经很好了,但是我们还得继续发展,我们可以继续大量排放。
教师通过总结三大国家代表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发言,得出中國面临的碳减排困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各个国家安全造成了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筛选分析数据、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程思政契合点】在议题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筛选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理性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注重国际合作的重要意识。在过程中还联系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地理、热爱地理,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子议题4】当今社会,我们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实现环境的长足可持续发展?
[教师活动5]展示世界各国制定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公约,感受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做出的共同努力。并结合中国“碳达峰 碳中和”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国在碳减排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效,探讨对议题1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理解减少碳排放离不开密切的国际合作以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鼓励学生大胆演讲展现自我,为学生提供发言空间,在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建构知识框架,完成任务清单(表2)。
【课程思政契合点】个性品质提升。在演讲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观念,树立日常生活低碳环保的理念。
三、地理议题式教学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再思考
开发真实情境中符合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融合地理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是促进地理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地理议题式教学时有以下应用策略。
1.地理议题的切入点要围绕不同地理课型
对于地理新授课环节当中的国家安全教育,侧重于文字解释和补充,选择和设计的议题蕴含的争议性要相对较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启发即可,能通过有梯度的议题链串联起国家安全这一大概念课程。对于复习课环节教师可以多增加图片和表格的设置,结合国家安全的高考题进行改编整合再利用,锻炼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深加工能力,深化国家安全教育。设计的议题要蕴含较大的启发性,用精练的语句表达深刻的思辨性,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地理议题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议题情境是议题的外在包装和实施的重要载体,对于一堂课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新闻中可挖掘的议题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深奥和晦涩难懂、学术性强,难以找到分析的切入点和理解点。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创设出具有代入感和认知冲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本文通过《环球同此凉热》的纪录片情境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视频带来的感官感受强烈,更能吸引学生的视线激发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国家安全教育。
3.地理议题式教学的板书设计需体现生成中的辩证统一
地理议题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增添了思辨和价值观的渗透[4],但是对知识框架的整体梳理有所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逻辑的设计板书,依据主议题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将学生的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有机结合,实现思政元素的渗透。
4.地理议题教学评价量规要有所侧重和延伸
地理议题的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可以结合不同的思政元素进行创设。本文针对国家安全教育以“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进行地理议题式教学的创设,旨在增强学生的思辨性、逻辑思维、人地协调观与整体国家安全观的渗透,评价角度侧重于对议题思辨的把握。因此,针对不同思政元素下的议题式教学成果要呈现多维度和多要素的综合评价,同时又侧重思维、实践或是价值观等评价,进而延伸到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方面面,在地理议题的探讨中完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张扬.议题中心教学的应用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15-16.
[3] 宋方静,方修琦.地理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刍议[J].地理教育,2022(S1):121-122.
[4] 任阳,李春艳.中学地理“议题中心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备课策略[J].地理教学,2019(12):12-15.
通信作者:户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