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政治认同教育的乡土地理考察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3-05-30王哲呈

地理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乡土思政政治

王哲呈

一、问题提出

2021年10月22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并要求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解析党的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帮助学生形成“拥护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这与“课程思政”理念高度契合。“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个非思政课程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举止行为等产生影响。“课程思政”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学生应当具备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拥护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地位及作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时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政治认同的培养,需要思政课程的参与,更需要包括地理在内的其他课程创设主题情境,通过探究活动等形式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思维和情感上内化政治认同,同时转化为正确的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高中地理课程将“地理实践力”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通过考察、调查等探究活动形式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研究地理问题[4]。对于学生来说最真实最熟悉的地理环境无非是乡土地理环境。学生既可以直接考察家乡的革命教育场馆,也可以借助地理学时空尺度的观念感受并研究家乡近几十年的日新月异,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会切实增加政治认同。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基于红色乡土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开发、实践与反思等角度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二、滲透政治认同教育的乡土地理考察活动设计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位于常州东部与无锡交界处的横林镇,横林镇及周边乡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火红的年代一大批革命先辈生于这片土地并走向全国,抛洒热血。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还涌现了很多奋斗者时代的建设故事。学生要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这些红色乡土地理内容是不应该被遗漏和忘却的内容。在查阅文献及实地考察基础上,笔者梳理了校园周边的红色资源,并将这些红色乡土资源分成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建设三大类(表1)。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红色乡土资源往往与其他乡土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冯仲云故居所在的余巷村可以作为考察乡村空间结构、农业的区位因素等内容的案例。因此在规划学生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时,完全可以将各种红色乡土资源与其他乡土资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为政治认同教育与地理学科教育的融合教学提供丰富素材。

依托学校周边的红色乡土资源,在建党一百周年到来前的2021年上半年设计了一系列乡土地理考察活动(表2)。

三、渗透政治认同教育的乡土地理考察活动实施

完成渗透政治认同教育的乡土地理考察活动开发后,我校通过组织地理社团活动等方式,在建党百年到来之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乡土人文地理考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除了直接瞻仰、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外,需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来审视与感悟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具体实施案例如下。

1.瞻仰革命先驱,感受家乡巨变

冯仲云故居位于横林镇东陲的余巷村,作为一个典型的江南村落,在近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余巷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思政教育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教育之道。”选择余巷村进行乡土地理考察活动,既可以在冯仲云故居直接接受红色教育,又可以在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人文地理考察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给家乡带来的变化,认识到党的领导带来了发展和进步,增进政治认同。

来到余巷村,学生们首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余巷村进行乡土地理考察,考察的地点有田间地头、村办工厂等地,具体活动过程如表3所示。

在乡土地理考察的过程中,学生走进冯仲云故居进行参观学习(图1)。在先前走访余巷村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余巷村的村民提到冯仲云全都满怀着尊敬和仰慕,许多村民家里都摆放着冯仲云的画像、张贴着冯仲云的书法,这种红色文化的传承已经融入余巷村的地域景观中。

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被激发,尤其是纪念馆馆长讲述余巷村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乡村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农村时,学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图2)。

2.实施乡土地理志愿活动,展现青年担当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激励、凝聚、引导、检验、协调等功能,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5]。渗透政治认同教育的乡土地理考察活动不仅包括对乡土地理环境的考察和调查,更包括一系列基于地理实践的志愿活动,如植树造林、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等。这既能落实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更可以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感,在体验社会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为此,可充分依托乡土资源设计相关乡土地理志愿活动,让学生“做中悟”。具体实施如表4所示。

通过植树造林(图3)、公园清扫、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乡土志愿活动落实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更能够在建党百年之际,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家乡和社会,在行动中内化政治认同。

四、总结与反思

建党一百周年到来之际,通过设计和实施乡土地理考察活动,学生既收获了地理知识,增进了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更真真切切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家乡各个方面越来越好,并在保护环境等各项志愿活动中用地理人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政治认同。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尤其是乡土地理考察活动中融入政治认同等“课程思政”元素,应做好以下三点。

1.树立爱党教育意识

“课程思政”理念强调所有的学科课程,都要充分发挥爱党教育等思政德育功能,从而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增加学生的政治认同。地理教学中有大量可以与“课程思政”契合的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理教师应当主动树立爱党教育意识,在地理教学的各个过程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相关理念,以更好地发挥地理教学的育人价值。

2.积累乡土地理资源

相比其他学科,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在乡土地理环境等真实情境中通过实践考察进行学习,这是在地理教学中潜移默化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一大优势。比起单纯的说教,地理教师完全可以积极积累乡土地理资源,渗透政治认同教育: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己在家乡考察过程中亲身所见、所听、所悟,感受到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的生活在党的领导下都越来越好,更能够增加政治认同,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3.实践活动形式应多样化

传统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关注观察、考察、调查,对保护环境等志愿活动强调的不多。通过多样化地理实践活动形式,将志愿活动也纳入乡土地理实践内容,既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还能够让学生在为家乡奉献的实践行为中,进一步激发爱乡、爱国、爱党的情怀,实现政治认同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契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3] 石家锐.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系列活动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9(10):47-4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 高地.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精神培育的整体性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20(5):111-116.

猜你喜欢

乡土思政政治
亲近乡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乡土中国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