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情境教学视域下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2023-05-30郭红玉周梦晨刘静宜宋旭峰
郭红玉 周梦晨 刘静宜 宋旭峰
一、情境教学与地理实践力培养
1.情境教学
在我国,情境教学首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李吉林老师提出的,随后被广泛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各学科,并随着我国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的变化而不断地演化和前进。情境教学是教师通过对事件生动形象描述或是设置一定的环境,在教学中创造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和氛围,以情境唤醒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1]。
2.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在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所需掌握的一项能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和品质。所以说,它不仅是一种在真实情境中展现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意志[2],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显得尤为重要。
3.情境教学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关系
情境教学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全身心沉浸在教学活动中[3]。因此,情境教学与地理实践力培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需求关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真切、有趣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探索的科学世界中。在教师创设的实验、调查等情境中,学生可以充分探索、思考,从而使自己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第二,关联关系。情境是存在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在不同水平的情境下所培养的地理实践力水平不同。优等情境的目标明确、情感突出,知识、能力、意志品质并重,学生的参与感较强。以上情境会使学生爱上实践活动,享受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提高。相反,劣等情境,会使学生厌恶、恐惧地理实践活动,不利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第三,助推关系。地理实践力所包含的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而且要求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而情境教学最大特点是入情入境,因此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需要情境教学作为助推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爱实验,爱观察,爱思考,培养其意志品质。
二、开展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根据情境创设的途径可以把情境教学分为: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活动情境等,不同的情境类型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方面的侧重点不同。
1.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创设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思考,而又是触手可及的学习情境。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根据课堂的情境提出适宜的问题,可激发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并使学生在一步一步的分析、求解问题的过程培养自身的地理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长期的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会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2.生活情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地理思维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生活情境是教师将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事例和素材引入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情境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情境。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西北地区居民的服饰、饮食、建筑等图片,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特点。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情境,主要目的为使学生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培养出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可见生活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生活情境的应用使学生将日常生活和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可运用地理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地理实践力。
3.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地理活动情境的类型多种多样,如野外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参观、地理实验、地理模型制作等。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活动情境中,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感悟。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與地理实践能力在实验、考察、调查等活动中得到提升。
三、情境教学视域下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用心作好准备工作
教师作为情境的创设者,是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主要“引路人”,教师的态度、教学方式对情境教学有效实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因此,教师要端正思想,不能只在有领导听课时,实施地理实践活动,在平时就敷衍了事,而是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情境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基于此,教师需要把地理实践活动过程本身作为一种教学素材,实施前要用心准备。在进行课堂实验时,为了使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教师需要用心准备实验器材及设计实验流程。例如在“比较纵波、横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实验前,教师要思考代替建筑物的道具。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准备饮料瓶作为建筑物,课本当作地面。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块做实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当上下晃动和左右晃动发生时,饮料瓶的状态,进而得出横波和纵波对同一建筑物破坏的不同程度。这样的实验设计更具操作性,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2.加强问题指引,创设深入性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基础,逻辑严密、上下连贯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置身于广阔的思考海洋,致力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因此,如何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顺序性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指人的发展有一定的方向和先后顺序,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设问。如在探究季风成因的实验中,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提问:① 实验器材。请问同学们本次实验用了哪些器材?各自的作用?②操作步骤。请问同学们本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③实验现象。请问同学们在本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④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使学生对本实验的理解更为透彻,不仅了解整个实验过程,还清楚每一步的目的,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创设深入性的问题情境,要基于地理基础知识进一步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进行思考,深入性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横波纵波的特点”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地震自救黄金12秒的原理;在学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沿海地区温差要要小于内陆地区。这些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锻炼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3.加强实验难度,增加动手机会
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实验,但是目前在中学课堂中存在实验由教师一人全权“承包”,学生鲜有亲自动手操作机会的问题。且实验的总体难度偏低,实验工具、实验步骤,教师已提前告知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适当增加实验难度,多让学生去思考、探索实验的方法步骤,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在验证海陆风存在的实验中,学生主动思考代替海洋和陆地的实验器材,并亲自动手感受纸巾飘动的方向,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感,使学生乐于做实验,喜于思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开发“真、美、情、思”一体化的情境
“真、美、情、思” 是情境教学的核心元素。追求“真”,要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注重“美”,要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有美的体验和感受;突出“情”,学生在情境教学的课堂上,除了知识方面的收获,在情感上也可以得到升华;讲究“思”,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的思维空间。现阶段地理实践活动创设的情境,已经做到了“真”,但是在“美”“情”“思”三个方面较为缺乏。所谓“美”,是指创设的情境需要具有艺术的美感,教师可以在语言情境中运用优美的诗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入“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知识点,学生可在优美的诗中品味地理的魅力;所谓“情”,是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学生在地理情境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当学生跑神、左顾右盼,对地理实践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做游戏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思”,是指创设的情境要能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情境教学中,通过创设“真、美、情、思”一体化的情境,可使学生享受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且能主动思考问题,动手操作,寻求答案,进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陈飞洋. 基于情境教学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 田春玲. 基于情境教學的地理实践力培养与落实——以“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为例[J]. 地理教学,2021(5):32-35.
[4] 丁义维,杨广斌,李亦秋. 基于情境教学的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探索[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21(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