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中的应用策略
2023-05-30刘冬花马国婷熊晓向雪娇
刘冬花 马国婷 熊晓 向雪娇
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等”[1]。新高考对于学科内容的考查已经由过去的知识、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现代教育正朝“核心素养时代”蓬勃发展。但学科素养培养不是空中楼阁,“学科素养是建立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础之上”,其“知识”具有前提和基础作用。中学地理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是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知识体系复杂且不易记忆;一轮复习是高考备考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轮复习的本质任务是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零散、无序的地理知识进行梳理、补充,促使学生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故此一轮复习具有全盘覆盖、查漏补缺的特点。
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总结,具有高效、层次清晰等优点。思维导图是通过梳理思路,从而使应用者获得清晰的头脑的思考工具;是通过将发散思维以具体化的表现,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思维导图可以将松散的知识以知识链、知识图的形式呈现,将思考过程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在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确立知识体系、系统化管理知识,便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时,及时定位相关知识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2]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一轮复习中,可以促进高考备考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提升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搭建、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强化知识体系;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促进学生提升学业成绩,为二轮复习、三轮训练、高考夯实基础,做好准备。
思维导图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运用于地理一轮复习中,以期在一轮复习中发挥作用;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法于地理一轮复习中成为了地理教育、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之后,对思维导图在一轮复习中如何应用做出了一些思考,特将其呈现于此。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思维导图在高考一轮地理复习中的应用策略。
一、系统复习,搭建骨架
高中地理涵盖知识丰富,涉及地理要素广阔。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既要复习所有知识,又不能一味罗列知识;想提高一轮复习的效果,需要教师探索复习方法、教学技巧。“复习课”如果采用传统知识罗列式的复习模式,学生不仅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很难将零散的地理知识有效地梳理、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复习效果也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来开展系统的一轮复习,为学生搭建知识骨架。思维导图法能使复习的线索清晰,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例如,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之初,可以进行系统复习,为学生搭建地理知识的骨架。首先是复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翻看教材或查阅大一轮书本目录,整体了解高中地理知识的大纲和框架:高中地理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个部分;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讲解任何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尝试去理解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建立连接;最后是复习结束时,学生初步了解高中地理知识的知识骨架,形成思维导图(图1),使地理复习内容全面化、系统化,促进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二、重视比较,梳理脉络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一个知识往往具有很多相关联性。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重视对不同知识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相互联系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系统化,加深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域特征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恰当的比较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思维能力,使所复习的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使学生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地理复习的效率。
例如,在分析中亚的咸水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时,将其与我淡水湖萎缩进行比较。运用思维导图从湖泊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这两类湖泊从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水量方面有较大的区别,从而得出两类湖泊退缩的原因同样是不同的。咸水湖区不可能发生围湖造田,其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小,故气候变暖,蒸发流失,上游生活、生产用水对其水位降低、湖泊缩小有较大影响;淡水湖水源主要来自于上游流域降水转化的径流,水量很大,故气候变暖和上游用水对入湖水量的减少影响就十分微小,可忽略不计,而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湖底淤高是湖泊缩小的主因,将过程形成思维导图(图2)。通过比较咸水湖和淡水湖的退缩原因,发现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用比较法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将地理信息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增强了对比的效果,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也更加深刻。
三、总结提炼,形成“血肉”
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一大显著特点,地理一轮复习要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地理要素,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原因及影响,进而抓住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从核心词向外延伸,聚焦学科核心概念、关键知识;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建构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促进深度学习,形成知识的长时记忆;使地理一轮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通过各地理要素的总结提炼,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以便学生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为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复习地质作用之后,学生的思维还存在一定程度不清晰、混乱等问题,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总结提炼,促使学生形成关于地质作用的知识网络(图3)。地质作用会导致地壳变动;而地质作用按照其能量来源划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它们各自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一种表现形式下会有不同的地理现象,产生相应的后果;但最终都构成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即地貌类型。
四、恰当练习,迁移应用
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证实,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平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实作演练和立即应用即做习题和练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掌握70%~90%的知识,是检测学生对一个知识掌握与否的最佳办法。所以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做适当的练习,即在一定程度上“做题”。在做题、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知识体系。
例1.(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第17题)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图4为贵州省及周边地区地形图,图5为贵州省1月、7月气温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
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在学生作答本题时,如果让其直接入手,则会陷入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的困境,由于是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教师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完成这一真题。根据设问,分析“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分析其形成原因”。将气温的影响因素思维导图(图6)呈现给学生,学生就很容易发现,造成两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形,而不是洋流、人类活动等与此题题意不符合的答案。但由于是复习课的课堂练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记忆强化气温的影响因素,在往后遇见其他类似题目时,可以迅速从知识体系中提取出适合特定区域的答案。
总之,在地理一轮复习中,思维导图以一种髙效的知识学习、复习方式对地理知识高度概括与整理,将地理思維过程可视化。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掌握地理“必备知识”后,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思维导图并进一步提升地理学习能力,最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孙明霞.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策略[J].地理教学,2017(1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