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价值共创与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3-05-30贾微微张浩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3期
关键词:共创逻辑智慧

贾微微 张浩瑜

[摘           要]  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智慧教育涌现是各国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现代教育體系建设的新范式。操作性资源观服务主导逻辑为诠释智慧教育价值创造提供了全新视角。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解析智慧教育服务的核心要素,诠释师生实现教育价值共创的内在机制。此外,创新性提出基于“7Gap+2Integration”的智慧教育服务质量模型SE-S-QUAL,解构智慧教育下教师与学生双重视角操作性资源对智慧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的理论逻辑,探索提升智慧教育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

[关    键   词]  智慧教育;价值共创;服务主导逻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3-0001-04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教学场景激增使教师提出价值主张的教学范式向师生共创教育价值的教学范式倾斜。智慧教育的教学过程可回溯、教学情境可拓展、教学过程全交互、学习情境可延展等优势表征为教学模式改革带来机遇,是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1]。

科学审视智慧教育特性是诠释智慧教育价值生成逻辑的基础。智能性、个性化和交互性是智慧教育的基本属性。其智能性体现在运用人工智能对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基于沉浸式教学模式及智能化教育工具为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支持。智慧教育凸显个性化,实现由普适教育观向精准教育观的转向。基于数据云分析实现过程督导[2],易于延伸演化服务价值。智慧教育涉及多元价值主体全向交互,基于师生协作重塑教学价值体系。此外,情境化、碎片化及共创性是智慧教育特性的重要表征。情境化指通过可拓展教学场景塑造情境价值,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注重教学氛围重塑与心流体验。知识价值获取及创造模式由个体向价值创造网络演进,凸显共创性特点。

国内外虽有研究聚焦智慧教育内涵、架构及未来发展,但缺少对智慧教育质量提升机制的深入探究。尽管学者探索了智慧教育资源对教师整合技术学科教学能力(TPACK)的影响,但缺乏对TPACK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影响教育质量理论逻辑的系统化诠释。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针对自主学习与教学模式变革需求,构建智慧教育价值共创机制模型,诠释师生价值共创内在机制,构建智慧教育教学质量模型,解构师生操作性资源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理论逻辑,提出智慧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可行路径。

一、理论基础

(一)服务主导逻辑

区别于商品主导逻辑对象性资源观,服务主导逻辑基于可操作性资源观解析无形资源及互动关系的核心价值[3],指出价值由顾客定义并由提供者与顾客共同创造。该逻辑将操作性资源视为价值创造核心,将服务理念拓展至所有交换行为。

服务主导逻辑是对传统商品主导逻辑的更迭,由饱受争议到普适性不断拓展。2004年,Vargo和Lusch以操作性资源观为核心视域,基于8个基本命题提出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内涵,形成基本命题。2008年和2016年Vargo对初期理论模糊概念进行厘正发展为11个命题,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4]。

(二)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教育体系与信息技术融合驱动下的智慧化教育新范式。目前,智慧教育尚处于革新发展阶段,学者对其核心理念与发展方向尚未达成共识。既有研究基于技术与应用等视角诠释了智慧教育的内涵[5]。智慧教育是典型现代服务业,科学审视服务主导逻辑下的智慧教育服务要素将为重构智慧教育价值创造逻辑提供理论启示。

二、服务主导逻辑下的智慧教育价值共创模型构建

服务主导逻辑诠释了价值创造的新范式。遵循服务主导逻辑,价值共创是服务行动者通过整合可操作性资源在服务生态系统中共同创造价值的活动。既有学者以服务主导逻辑为基础,构建了价值共创环形流程[6]。智慧教育下,师生通过资源整合和信息互动进行服务交换,依据制度逻辑共创教育价值。本文旨在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解构智慧教育下的师生价值共创机制(见图1)。

(一)智慧教育服务的双重行动者:教师与学生

服务主导逻辑视域下,智慧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知识交换的基础。教师与学生全向互动及信息交换是智慧教育的核心,即教师整合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对知识技术进行整合并反馈教学服务需求和学习进度的互动过程。智慧教育模式下,师生、生生信息交换主要分为教育活动及价值渗透两个层面。

教育活动层面,智慧教育更注重人工智能及信息科学的应用,强调利用智能化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具有附加价值的智慧教学服务。智能化信息技术下,教师对学生教学需求进行普查,以数据为依据,调整课程内容、知识广度与教学难度。学生课前利用智能设备预览任务,对课堂任务自主性探索。此外,教师利用信息化媒体技术、远程教学、模拟情景仿真等辅助教育,运用情境感知技术对学生知识需求进行最大化感知。传统模式下教师监管受时空与教学条件限制,而智慧教育解决了这一桎梏,运用课堂云等辅助工具自动批改考核内容。

价值渗透方面,个体和组织是社会科学探索的基本视域和起点[7]。智慧教育交互活动更强调师生协作实现潜在价值。Vargo等[8]提出服务提供者不能交付价值,只提供价值主张。即使用功能是价值主张的核心,强调操作性资源是创造价值和发挥竞争优势的关键枢纽,价值需要由生产者和顾客共同创造。因此,智慧教育下教师价值的界定不能仅靠自身对知识价值的感知,更需培育学生对智慧教育绩效的感知能力与参与性。

(二)智慧教育可操作性资源:师生可操作性资源整合

依据服务主导逻辑,资源是参与者可以利用的任何有形或无形资源。本文基于对象性资源和操作性资源解析智慧教育资源的构成[6]。

对象性资源指静态且有形物质资源。智慧教育延展了教育有形资源形式,多样化智能教辅形式推进智慧教育迅猛发展。因此,教师应培养对智慧教育变革的感知与技术使用能力。学生需适应新型教育模式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操作性资源具有无形性、动态性及延展性。智慧教育下的操作性资源涵盖知识、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等。智慧教育资源观要求教师侧重教学改革,通过对象性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操作性资源效果最大化。

服务主导逻辑诠释了新的资源观,对资源整合者的诠释包含所有参与者及经济活动[8]。智慧教育下,对技术、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是重中之重。师生应推进资源网络建设,通过信息化教育设备有效使用,共担资源整合者角色。这既是智慧教育倡导的教育目标,又是提高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改进方式。教师与学生在整合资源过程中协作发展,创造潜在资源。

(三)智慧教育下的服务交换过程

依据服务主导逻辑,服务是交换的基础,经济与社会活动是服务间的交换,是为另一方利益使用自身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智慧教育下,教师需利用信息化系统网络与智能化资源辅助,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师生服务交换中的价值感知能力,实现价值共创。

智慧教育服务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智慧教育服务通过直接知识传递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更注重智能化教辅设备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间接智慧教育服务主要涉及个性化教育及意识形态培养,发挥教育服务潜在价值,利用智能工具和大数据捕获学生情绪信息,基于学生反馈及学情分析制订专属学习计划提供精准教育。教师实现智慧教学中“角色禁锢”向“角色突破”的转变,学生拓展智慧教学中“接受者”向“共创者”的角色转向是推进智慧教育服务过程优化的可行方略。

(四)智慧教育下的制度协调逻辑

制度是组织设计的规则、规范和信仰,使行动成为可能并约束行动,使社会活动具有可预测性[9]。智慧教育在共享观念制度下构造交互活动和服务交换价值的共创机制。例如,学生及教师通过制度协调和约束构建共赢学习氛围,促进资源整合和参与者间服务交换。服务生态系统是相对独立且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社会系统,是服务主导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10]。智慧教育需要服务生态系统的制约与协调,以促进智慧教育发挥价值共创的最优效果[8]。

遵循服务主导逻辑,智慧教育下的服务生态系统需满足灵活性和完整性,即松散耦合性。一方面,灵活性是参与者运用行动网络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灵活进行价值共创的能力。另一方面,完整性指在共同标准和协议下共享资源,实现最大效能利用。智慧教育视域下,学生自我效能感不仅与教师资源相关,还取决于学生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所有服务行动者参与学习过程,在教育交互中共创价值。

构建服务生态系统需要不同参与者拥有共享认知逻辑[11],这有利于多元化教育服务参与者协作获取资源整合机会。认知距离是诠释服务生态系统效果的可行理论逻辑。智慧教育服务生态系统的认知距离包括技术、师生关系、教育组织结构优化等。随着智慧教育应用的多元化及社会秩序不稳定因素的增多,需构建稳定的教育发展框架。此外,教师与学生需要遵循制度约束协作互动,通过服务生态系统透明规则及秩序约束提高教学效果。

三、智慧教育服务质量模型(SE-S-QUAL)的提出

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智慧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正处于由初步应用拓展至全面融合创新的关键阶段。现有研究缺少结合智慧教育特性、对学习方式及教学模式变革模式与效果的深入探查。因此,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资源观,解析教学模式变革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机制,对丰富和发展智慧教育理论、推进智慧教育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以Parasuraman服务质量模型为基础,基于智慧教育特性、服务主导逻辑下的智慧教育要素,创新性提出建构智慧教育服务质量模型(SE-S-QUAL),解构教师与学生服务行动者感知智慧教育服务质量鸿沟,提出智慧教育质量提升路径(见文末图2),旨在探究影响智慧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与机制、解决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问题、明晰教师TPACK应用机制,实现师生共创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此外,本文提出的智慧教育教学质量模型是对传统服务质量5Gap模型的有益拓展。本研究追加了教師对智慧技术的期望与感知差距(Gap4)及教师对智慧技术感知与TPACK应用差距(Gap5),指出学生整合技术自主学习及教师TPACK可操作性资源在智慧教学中的作用,探究基于“7Gap+2Integration”的感知智慧教育质量提升路径及教学模式创新推进机制。

(一)服务行动者之教师:跨越智慧教育感知与智慧教学应用鸿沟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提出服务价值主张。智慧教育模式下,由于人工智能介入教育过程,教师面临教学模式变革。TPACK是教师参与智慧教育价值创造的重要可操作性资源,是跨越Gap1至Gap5的有效途径。

Gap1体现了学生对智慧教育的期望与教师对学生期望感知的鸿沟。传统教学情境下,教师较难把握学生个性化及终身学习需求,缺少对学情的动态把控,影响对学生需求的有效感知,限制学生个性化发展与高阶学习能力培养。基于智慧技术拓展应用,教师更易实现学情实时分析,提升对学生诉求的感知力。

Gap2、Gap3提出了基于缩减教师对智慧教育的期望与智慧教学绩效的鸿沟推进智慧教学的理论思路。服务主导逻辑提供了两个实现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共创的操作方法,即资源液化和资源密度化[12]。一方面,资源液化指将信息从其相关物理形式或设备中解耦。传统教育缺少智能化教育设备渗入,信息和知识只能嵌入传统教材,共享信息能力受知识传输成本限制。智慧教育下资源解耦益于实现知识的最大化传播。另一方面,资源密度化指在特定情况下调动最佳资源组合实现资源最大密度利用。智能化技术的基本原则是教育资源分配最优化,整合知识资源,实现智慧教育价值的共同创造。

Gap4及Gap5旨在诠释教师对智慧技术的期望、感知与智慧教育绩效间的鸿沟。提高对智慧教育技术的感知能力,增强碎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智慧教育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将碎片化教学资源及互动信息整合,发挥智慧教学智能化、碎片化优势,提升教育质量。

(二)服务行动者之学生:跨越智慧教育质量期望与价值感知鸿沟

学生整合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是衡量智慧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遵循服务主导逻辑,价值由多元化服务行动参与者共同创造。实现学生与教师可操作性资源整合,是跨域Gap1、Gap6、Gap7,提升智慧教育质量的可行对策。

依据服务主导逻辑,价值不仅来自服务活动,更来源于参与者间的互惠性互动。智慧教育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互惠规范认知逻辑共创学习价值。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协作机会,在合作中共赢。即发挥教学组织共创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缩短Gap6及Gap7中学生对智慧教育的期望与对智慧教育质量感知鸿沟。

(三)引导式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模式的整合

学生基于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及教师整合智慧技术互动式教学是智慧教育的显著特色。改革教学方式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智慧教育具有区别于一般服务业的全向交互特性,传统服务质量模型在智慧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方面有局限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特点。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利用多渠道资源重塑学习思维,通过多元化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智慧教育实现无缝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个性化资源,学习方式由传统被动模式向主动模式转变。因此,教师引导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整合是揭示Gap7中学生对智慧教育质量弱感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TPACK有效运用的可行逻辑。

引导式教学模式层面,教师可将碎片化学习资源及信息整合,纳入教学评估体系,基于精准学习画像勾勒学情,细化引导式教学目标。教师应拓展智慧课堂的情境化改革,审视沉浸式课堂的引入模式,引导学生在情境化课堂的知识应用模拟。例如,延伸元宇宙等虚拟场景与知识元素的有机融合,提高智慧教育新技术受用性。

四、结语

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解构了智慧教育的价值创造理论逻辑,揭示了提升智慧教育教學质量路径“黑箱”。首先,本文解析了智慧教育的特性,诠释了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智慧教育新内涵。其次,剖析了智慧教育价值创造的要素体系,系统诠释了基于服务行动者、资源整合观、服务交换观及制度逻辑的智慧教育价值共创内在逻辑。最后,创新性构建了基于“7Gap+2Integ-ration”智慧教育服务质量模型(SE-E-QUAL),并进一步提出推进智慧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及质量提升的可行路径。这是对服务主导逻辑理论应用的有益拓展,全面解析了智慧教育下的多主体可操作性资源与价值。此外,本研究是对智慧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的全新探索,为智慧教育服务业优化服务价值创造逻辑、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

[2]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53-58.

[3]Vargo S L,Lusch R F . 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1):1-17.

[4]Vargo S L,Lusch R F . Service-dominant logic:continuing the evolution[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8,36(1):1-10.

[5]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6][10]Vargo S L,Lusch R F. Institutions and axioms:an extension and update of service-dominant logic[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5,44(1):5-23.

[7]王建华.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8):1-7.

[8]Vargo S L,Lusch R F . Its all B2B ... and beyond:Toward a systems perspective of the market[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0(2):181-187.

[9]Petra D. W.,Richard S.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Ideas and Interests[J]. Croatian and compara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1,11(2).

[11]James W. P.,Andrew J. Dahl,E.L.S. Digital infor-mation flows across a B2C/C2C continuum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service ecosystems:A service-dominant logic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0, 12(1):724-734.

[12]Lusch R F,Nambisan S . Service Innovation:A Service-Dominant Logic Perspective[J]. MIS Quarterly,2015,39(1):155-175.

猜你喜欢

共创逻辑智慧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共创美好生活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与时俱进 开阔视野 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