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岗位能力培养的救生装备课程内容优化与教学实施研究

2023-05-30韩庆田冯旭刘伟张毅崔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3期
关键词:实作装备能力

韩庆田 冯旭 刘伟 张毅 崔嘉

[摘           要]  分析了救生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课程特点,提出了设定课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从打造高素质教战研战师资队伍、建立高质量配套教材辅导资料、改善高水平实验实作实训条件、丰富信息化网络教学素材资源等方面加强条件建设,最后给出了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强化实验实作、严密组织考核、加强管理评价方面的教学实施建议。

[关    键   词]  岗位能力;救生装备课程;内容优化;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13-0045-04

一、救生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课程特点分析

(一)救生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救生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救生领域培养高素质和专业化的指挥人才,需要具备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复合型能力素质。基础知识方面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工学基础等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方面需要救生装备、统筹规划、搜索营救、救助工程等方面的内容,能力素质方面需要良好的思想政治、身体心理、军事职业、协调管理等能力,岗位任职方面需要具有扎实的业务素质,与国家相关专业质量标准相统一,能够从事救生相关指挥和技术工作。

(二)救生装备课程特点

救生装备课程是救生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课程内容以救生装备为核心,突出系统性和全面性。围绕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典型装备,涉及各型主要装备,从基本功用到系统配套,从组成结构到工作原理,从技术性能到保管、维护,全面、系统地介绍救生装备相关知识,课程整体系统性强,内容系统、全面。

2.教学重点突出装备结构原理,侧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根据认知岗位和未来发展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安排相关课程内容,使学员对装备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装备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保管、维护等有准确的认识,能够准确理解系统的功能、基本组成结构和相应的工作原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装备理解透彻,使用、维护保障有的放矢,能提高装备保障效能,有助于学员胜任本职工作并适应未来装备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教学实施紧贴部队装备发展,重视针对性和适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转型发展和装备更新换代加快,紧贴部队装备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选取典型装备作为课程教学核心内容和主体框架,覆盖现正使用的主要装备,同时将装备更新情况纳入教材内容,贴近岗位任务需求,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

4.能力培养瞄准实际保障需求,体现实战性和先进性。结合实战化背景条件下练兵备战需求,以先进思想为指引,结合科学思维、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等思政元素,对接实际保障需求和训练大纲,达到岗位任职保障需求。同时将装备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应用纳入教学内容,体现使用性和先进性,既拓展思路,又强化深度,适应装备保障需求未来发展。

(三)救生装备课程思政教学需求

救生装备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思政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装备的功能性能与飞行任务和飞行人员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通过对飞行安全、事故事例、英雄事迹、先进人物等的分析,加深学员对新时代军人职责、使命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强军报国的热情,增强献身国防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2.对于救生装备来讲,其设计理念、生产工艺、技术原理等与气动、环境,以及人体生理、生物动力学等相关联,通过了解人体医学和生理知识,使学员深入思考人生价值,更加珍视生命,创造价值。

3.随着救生装备的发展和高科技在救生装备的应用,使学员感受国防科技的发展,增强爱国强军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尤其是新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刻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形势和趋势。

4.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从人员、装备、环境等角度认识安全问题,从小故障引发大事故的案例,从意识麻痹到业务生疏等全方位认识安全和救生问题,形成科学的安全观,切实增强安全意识、熟悉安全规则、加强安全使用。

二、面向岗位任务需求设定教学目标、优化内容的方法

(一)以救生岗位需求为牵引设定课程教学目标

1.从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出发,着眼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救生装备的功能、配套、起源和发展,熟悉装备的组成结构,理解装备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性能指标和使用、维护要求。

2.培养综合业务能力,将装备相关知识和内容与保障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并锻炼团队协作、筹划规划、统筹协调、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

3.除了考虑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外,还应当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德、伦理、意志、品质等灌输给学员,良好的品质德行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达到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二)以职责、使命、任务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1.理实结合锤炼业务技能。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知识应用性,根据岗位素质需求,倒推能力要求,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突出理论特色,重视高科技知识的应用,培养理论基础厚实的专业人才,通过“功能—结构—原理—性能—使用—维护”等内容环节,打通知识脉络,形成技能链条。

2.多维并举适应岗位要求。加大装备理论知识的涵盖面和纵深度,适应不同岗位需求,强调技能特色,既形成救生装备结构体系,又对接装备使用,提高深层结构原理,构建全面、系统、深入、实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3.多样教学提高综合素质。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实践特色,采用“理论+模拟+实作+讲解+辨析”等形式,通过理论知识深训、装备虚拟维护、操作模拟训练、工作原理讲解、实操演练等过程,突出实施、组织、保障等实践环节,重视新装备的掌握,培养理论基础实、业务知识精、动手能力强的专业化、高素质救生人才。

4.多域融合提高思政教学。挖掘教学内容,寻找思政教育与救生装备课程的结合点;积累思政素材,设计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丰富授课手段,实施多样化、嵌入式思政教育。选取典型装备,研究其研发历史、功能组成、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实践精神,加以总结、分析、凝练、梳理,以及分解和组合,形成思政教育知识点体系。

(三)以能力提升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式、问题式、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授与学习的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选取典型事件、装备、事例重点分析,通过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在课程设计、内容优化和教案编写的过程中,在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同时,需要设计职业精神、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内容。

3.通过事件案例、人物事迹、装备研发本身蕴含的精神品质、价值取向、科学精神,在学员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激励、引导的目的。

三、聚焦岗位能力提升全面加强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一)打造高素质教战研战师资队伍

1.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学能力。教育就是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教员是培养人才的人才,自身能力、素质必须过硬。教员要善于学习、把握规律。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热爱军事教育工作,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教育规律,强化专业素养,推动军事教育与时俱进。教人学习者首先是终身学习者,通过加强在岗学习,自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既要学习救生专业知识,更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知识能力生成生长规律,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揭示本质和规律,在启迪思路、培养思维、树立观念上加强教育引导。同时,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

2.提高师资队伍教战研战能力。首先,通过深入部队和科研院所,调研、学习、交流,以及任职代职,主动赴部队搞调研、增才干;积极参加战役战术集训、重大任务,了解部队、熟悉战场。其次,在实战背景下研究救生的实际需求、存在的短板弱项,知军晓战,熟悉现代救生技术和理论应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最后,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融入训练,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员的实战化救生能力和素质。

3.重视教员团队建设与发展。要根据教员队伍成分更加多元的新特点,把握好现役、文职、士官教员和部队教官在教育经历、工作阅历和专业特长上的不同特点,分类开展成长路线设计、职业规划制订。引导教员队伍聚焦备战打仗、人才培养,形成梯队,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二)建设高质量配套教材辅导资料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材编写质量。课程内容突出知识应用性,根据岗位素质需求,倒推能力要求,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建设高质量教材。

1.突出理论特色,加大救生理论知识的涵盖面和纵深度,重视高科技知识的应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人才。

2.强调技能特色,扩大救生技能训练的地域、季节范围,重视救生技能的全面训练,培养全天候的救生专业人才。

3.注重实践特色,完善跳伞救生实施、组织、保障的实践环节,重视新装备的掌握,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健全配套教材体系。

4.建立救生装备保障案例库。将各类装备使用、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实例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构建救生装备使用保障案例库,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三)改善高水平实验实作实训条件

1.不断改善救生专业背景课实验教学条件。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满足开放式教学训练需要。通过请领实装,购置开发仿真器材、开发虚拟仿真软件,依托部队、科研院所、工厂等,采取“实装+模拟+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救生装备教学、搜救模拟训练、救生综合演练及新装备培训等教学需要。

2.建设现代化救生专业教室。救生教室作为教学的基本场所,要向專业化、标准化发展,覆盖现役装备,兼顾未来发展,结构展示直观、技术原理先进、方便教学使用,适应从“基础”到“应用”的救生理论、救生训练、救生保障的需要。数量、规模上,覆盖救生专业理论课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技术水平上,构成重点项目实验、救生装备实作、结构原理演示等平台。

3.建设系列化训练模拟器。随着军事训练模拟化,通过救生训练模拟实现多科目、多场景、多项目、多人次综合训练,模拟实战化救生场景,提高实战化模拟训练效果。

(四)丰富信息化网络教学素材资源

1.重视媒体资源开发、建设和利用,如将典型装备及其管理和使用的情况,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增强学员对装备的直观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于复杂装备、装具的内部结构图和工作原理,通过动画和仿真演示,使学员更深入地掌握结构组成,深刻理解工作原理。

2.通过在线课程建设和运用,提高救生人才的职业素养,更新整体的生存、救生、搜救观念,使每一位学员都能在专业方面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通过在线学习资料,使学员更全面地了解救生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3.探索军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平台,充分利用军地教学资源和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结合联合搜救的特点和任务要求,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研究和应用实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手段,使学员对救生装备有更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探索性学习和研究,取得更为深入的教学效果。

四、着眼素质培养科学组织课程教学实施

(一)对接教学目的,优化教学设计

1.按定位要求科学规划教学设计。救生课程教学设计符合课程目标定位和培养要求,充分分析救生专业学员的特点以及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适应教学对象特点,学员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但是对于装备缺乏系统的认知,对维修保障缺少感性认识,对装备业务缺少基本的训练,根据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2.编写特色、创新的课程教案。教学文档资料需要规范、完备,任课教员根据教育背景、任职特色、个人特色编写的有创新、有特色的课程教案,能体现自身教学风格,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3.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结合学员的学习经历特点和专业任职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使教学气氛活跃,学员参与度高,师生互动效果好。

(二)针对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

1.完善教学方法研究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员充分理解和深入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培养和锻炼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注重启迪学员思维,课程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引导式、讨论式、案例式、类比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2.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不易理解的装备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借助视频、图片、动画等进行演示,利用直观演示、边讲边练、实操实作等,展示装备使用、维护的场景,具体的组成结构,基本的工作原理,使学员具有更直观的认知、更深刻的理解、更有效的记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采用类比分析、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等方法,将不同型号的系列装备进行组成结构、性能指标和工作原理的类比分析,通过类比和归纳总结,既有利于学员对教学内容的顺利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提高学员自主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比差异,还可以促使学员仔细观察、分析差距、寻找不足,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等。

(三)突出实践能力,强化实验实作

1.根据部队岗位配套法规制度,对于救生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明确相关管理责任和任务,对于救生装备维护和检查的要求,需要根据部队法规和配套训练大纲,进一步修正部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法规制度要求,规范相关要求。

2.根据部队装备的具体使用和维护要求,结合现有参考资料更新相关教学配套装备,适应救生装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实装教学,培养学员装备使用、维护方面的技能,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3.充分发挥条件建设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健全实验实作条件,跟踪最新技术和应用情况,同时对接救生装备的最新应用。紧贴部队作战训练实际,对接训练内容,将部队实践使用的装备,及其使用、维护方面的要求、经验、技巧等纳入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并将最新装备和技术纳入教材。

4.加强实验实作和模拟训练项目。将部队典型的装备引入课堂教学或实验室,通过典型装备的实装演示和试穿试戴,使学员对装备有更直观的认识,有更真切的体验,加深对装备功用和性能指标的认识、理解。将保障设备纳入教学内容体系,结合部队管理和保障实际,设置实验实作项目,锻炼操作技能,满足岗位任职需要。

5.对接实战训练科目,建设专业教学平台。按规定的实验项目全部开出实验实作,重视综合性、设计性、自主性实验,保持规定比例,实验实作教学效果要提升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有利于将来对救生装备的保管、使用和维护。

(四)注重教学效果,严密组织考核

课程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手段,通过课程考核可以了解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提高情况和素质提升情况,也对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督促、引导作用。

1.课程考核方式选择符合要求,针对救生装备自身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理论知识测试、实操训练考核、课程作业答疑等,组织严密,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注重对学员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2.试卷库建设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试卷质量,并且进行高质量的试卷分析。

3.考核内容全面覆盖,既要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考核实操技能和业务能力提升,同时注重思政教学效果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检验,尤其要通过考核环节和实施,使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着眼改进,加强管理评价

课程的建设水平与课程管理有着密切联系。

1.课程管理遵守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课程规划、课程改革、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符合要求。

2.各类教学计划、改革方案、教学设计、教案材料、实验实作、演练实训、课程作业、总结报告等课程教学资料需要规范、齐全。

3.针对教学情况,适时评教评学和教学总结,通过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总结、分析和反思,形成报告,为后续改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华,陈立雄,李晅.军事飞行人员海上航空救生能力情况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6,32(6):422.

[2]蔡松良,沙琨.我军海上救护直升机救生员培训模式初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1(11):1063-1065.

[3]刘刚.提升我国海上搜救能力建议[J].水运管理,2012,34(4):7-10.

[4]王颉,孙巍,张莉莉.遇险飞行员救护技术要求和装备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4):11-13.

[5]潘科,潘宣宏,何杨.适应海上应急救援需要加强海上搜救能力建设[J].水运管理,2014,36(9):26-29.

[6]王英杰.淺谈我国海上直升机救援技术发展现状及特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4(33):16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实作装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探索高校建筑系“建筑实作”课程的新型运营模式调查报告
防晒装备折起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海图学实作课程设计与实践
高职学生实作项目教学问题探讨
“实作”设计研究
——以制作简易报警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