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地理实践性作业研究初探
2023-05-30李娜
李娜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教育是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日常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地理书面作业已远远不能完成新课标中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学生不但要做书面作业,还要有大量实践性的动手、动脑的作业作为学习地理的补充。
一、地理实践性作业的概念
教师布置的地理作业主要是书面作业,如三阶练习册、单元检测卷等。而地理实践性作业是指不通过书面答题,教师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开展的一切促进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实践性活动。如学生自制教具、学具;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学生搜集资料、设计手抄报、绘制公益宣传画或完成一次有计划的旅游等。地理实践性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二、地理实践性作业的内容
设置地理实践性作业,应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环境,观察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地理知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同时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成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生会感到亲切、生动有趣,并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地从事各种地理学习探索。例如,八年级“我国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教学内容,针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给学生布置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实践性作业。教师亲自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和周边社区,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周圍的自然环境,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做一件保护环境的事情,拍照留存后相互交流。通过这项地理实践性作业,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并明白了保护自然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地理自然环境的意义,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例如: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理模型、绘制简单的地图,搜集与地理有关的资料;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激发学生关心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探索并能够书写地理调查报告、地理小论文、地理感想等;对社会存在的地理问题可通过正确合理的方式进行建议、积极倡导或亲身体验来保护地理环境等;拟定主题,组织学生设计手抄报、宣传标语等;倡导学生把搜集的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报刊等进行分类汇编等等。不限形式不限内容,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做主,既能培养兴趣又能让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地理实践性作业存在问题
地理实践性作业是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布置实践性作业能将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很好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被繁重的中考学科作业占用,时间有限,部分学生不得不以“应付”老师的心态完成地理实践性作业,学生的活动兴趣被压抑,创造潜能得不到开发。从活动内容看,地理实践性作业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也不易把握。实践性作业过少则学生无法在少得可怜又不能充分自主探究的地理实践性作业中有很好的收益,过于丰富又会占据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难的实践性作业无法让全体学生都达成,过易又不能激起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很难得到其他老师和家长的支持。
四、地理实践性作业的有效实践
地理实践性作业要求教师必须研读新课标要求,钻研教材,紧扣教材内容和结构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实践性作业。地理实践性作业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探索个性化地完成实践性作业,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地理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思维,带着地理问题主动去探求,无形中不断提高地理知识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
地理实践性作业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作业成果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不论是在实践性作业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对于实践性作业的最终成果,学生非常渴望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扬。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适时地对学生的实践性作业给予评价,或是一句夸奖,或是对优秀作业成果的展览,或是一张小奖状,都能极大激发学生继续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动力和信心,真正发挥地理实践性作业的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