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30杨俐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杨俐

摘 要:很多教师习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学地理,虽然有利于学生逐步接受新知,但因缺乏挑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竞争力不高,驱动力不强,课堂教学效率低。文章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初中地理课堂,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努力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地理教学;任务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05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19

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目标是不断创新、创造,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高效的教育模式,实现高效率的学习。任务驱动的任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分数的要求,更多的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终身适用的技能[1]。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优点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接到教师设计的任务后,思想上会有紧迫感,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判断,并通过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提升理解度,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有效发挥。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首先要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旦产生矛盾,引发认知冲突,学生需研究教材以寻求正确答案,或与他人交流,或请教教师,这个过程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协作精神。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建议,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当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驱动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处于一个持续的状态中。在学生历经辛苦完成挑战的那一刻,胜利的喜悦是刻骨铭心的,学习地理的自信与成就感会油然而生,进而带着成就感去完成下一个任务,形成渴求学习、自主建构的良性循环。

二、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可行性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曾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所应用,并取得了较为乐观的成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究中提出设计性教学,是以任务为指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学和做的能力。随着任务完成,这些能力也会逐步形成,但学生并不会立即察觉,只有在后期的检验过程中才能明显地认识到这种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论的构建是在建构主义的理论上完成的,利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需要经过三个过程,其一是将传统的教授方式转变为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方式,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其二是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让学生从主动学习的立场出发,自发地探究地理学科知识;其三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需要转变,要将教师作为学科领域探究的引导者,使学生能利用任务构建知识体系。另外,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关联,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能够快捷地通过网络技术获取学习资源,有充裕的自主学习条件,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基本条件。因此,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有效措施,可行性强。

三、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

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分析学情两大部分。

其一,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吃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初步确定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设置相应环节的不同任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与适当的教学情境密不可分,在适宜情境下的教学任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在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这节内容时,对于耕地、林地、草地区域差异明显的问题,可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分配任务:教师扮演土地;每个小组出三个组员分别扮演“草儿”“耕儿”“林儿”,一人负责记录。从角色出发,结合之前所学的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地形类型的相关内容,分析各自“受封土地”比重不同的原因。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全身心投入课堂,积极思考和总结。

其二,分析学情。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和动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的基础上,再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确定哪些可以直接设计为任务,哪些需要设计为过渡任务,哪些需要知识补充、点拨指导。分析学生的学情有利于完成任务,节省上课时间。

2.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就能了解课程内容,并清楚难易程度。在课堂上接受任务后,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预习时掌握了内容,就会非常期待教师提问,教师肯定的眼神能让学生整节课活力满满,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

(二)设计教学任务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要突出目标性。学生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师的目的,地理教师要想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要认真研读初中地理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找到适合的教学内容设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促进自身发展。

2.任务要具有实用性。例如讲《中国的疆域》一课,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我国“一带一路”的图片,并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情况,然后设置任务。

任务一:运用地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任选一组国家与我国比较,说出我国位置的优越性。(A组:俄罗斯与巴西;B组:日本与蒙古)任务二:在交流会上,你作为中国代表向其他国家首脑说:“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你将会用什么“证据”说明中国疆域的辽阔?任务三:班级决定组织一次“相邻”国家的访问活动。请你设计访问路线并选择交通工具。请同学们自主思考以上三个任务,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本节课通过大胆设计“情境体验,任务驱动,真实探究”,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任务驱动”, 整合零散的知识点,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便于学生整体构建认知结构,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自主读图、析图、用图,已经将绝大部分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中,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有了很大的提高,还逐步建立了基本的空间概念。

3.任务要具有复杂性。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层次水平,难度要具有层次性,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必要时还要“搭梯子”。布置任务时,要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设置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基础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做好提高任务,实现让学优生吃好,学困生吃饱的目标[4]。只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会体验到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这种良性的情绪更能激发学生后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学习成绩螺旋式上升。

例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一课中的地形类型,如果直接将任务抛给学生,难度指数较高,学生容易混淆,而且枯燥乏味。教师这时可以“搭梯子”,先给学生一个任务过渡。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长尺,然后以同桌为单位让学生站立,以课桌为海平面,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自己的海拔高度,然后报数(我的海拔是××厘米),接着由二人共同计算他们的高度差,即相对高度,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两个概念。然后提出新的任务,通过观察地球仪发现,地球表面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即地形。认识五种地形时,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五人。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然后教师拿出课前制作的地形名称卡片,接着每组的同学在讲台上站成一排,以腰为海平面,头顶为2000米,每位同学将地形卡片举放在合适的位置,接着依次做自我介绍:我是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我起伏小,平坦广阔……以此类推,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能够成功地自主完成学习目标[5]。

4.任务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并结合社会热点。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任务要兼具学生的生活气息和社会经验情况。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生活的实际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的知識水平为出发点,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教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当地的农业种类,了解当地气候环境下适合发展什么农业。可以提示:人们在北方更多的是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对农田进行套种能够让农田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另外,地理中考试题经常会结合社会热点,学生掌握的社会热点越多,考试时更利于灵活应用。地理教师要关注地理学科相关的热点知识,及时更新素材,使任务设计既联系热点又能满足学生拓展课外知识的需求。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下表为北京和张家口地理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与张家口1月平均气温不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

2.雪上运动在户外山地进行,张家口市的崇礼区是雪上项目的主赛场,崇礼区作为运动赛场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 坡度适当 ③ 积雪充足 ④风速较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四、“任务驱动法”具体实施需注意的内容

(一)任务布置应有层次性

学生能力有差别,因此教师对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层次水平,难度要具有层次性,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能跳跃。布置任务时,要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设置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基础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做好提高任务,既让学优生吃好,又让学困生吃饱。只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会体验到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这种良性的情绪更能激发起学生后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他们的知识也会由量变达成质变,他们的能力也会得到质的提升。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设定任务的重要意义除了帮助学生学会地理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要想达到更高的实施效果,在任务设定时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这种要求也是最难把握的,因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有时候各种因素之间相互矛盾,所以很多时候教师会采取多重任务设定的模式,以满足更多的任务设计要求。

(三)注意课堂秩序的维护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的开放式教学,但这并不代表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力不足,所以在完成任务时,教师要注意维护课堂秩序,要求学生不得讨论与任务无关的话题,且讨论不能无休无止,活动只能限于小组之内,不可乱跑到其他小组。如若课堂陷入乱哄哄的状态,不但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会下降。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法,无论是在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上,还是在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上,任务驱动教学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作为教育者,教师应当以社会需要为基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无疑会使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地理学科教学和人才素养培养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 童文澄.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8(14):70.

[2] 张伟.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微[J].中华少年,2018(12):101.

[3] 李文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吉林教育,2015(32):114.

[4] 颜凌燕.论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6):81.

[5] 范晓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2):113.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强化“互动式教学”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