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探讨
2016-12-16王晓晴
王晓晴
摘要:本文主要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运用丰富的媒体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强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教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亦如此。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关键是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情况的好坏。
就地理学科而言,这门学科趣味性浓厚,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教师若能不断尝试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相信必定能将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试想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那么课堂气氛必将沉闷,学生听得没意思,教师自己讲得也累。仔细分析一下地理成绩不佳的学生就会发现。跟学习其他学科一样,这些学生时常在“困难一不感兴趣一成绩差一更不感兴趣一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以致成绩只退不进。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感。缩短师生间的空间、心理距离,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师生间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强化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教师的使命既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细心呵护。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人情人理的诱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兴趣等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为教学工作广铺道路。在课堂上。要做好学生的导师;在课余时间里。更应该多理解多亲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引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老师的课。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环境有密切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热情。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般的关系。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现实中不乏学生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喜欢该学科的例子。
二、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我认为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至关重要。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上。创设好的情境引入新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原动力,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唤起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离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难以进行下去的。实现互动交流的方法之一是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适的知识铺垫和良好的情绪氛围中带着兴趣积极思考和学习,并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样一节新课《山区面积广大》,在一个班级我采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导入。学生一点学习热情都没有,接下来的整堂课更是枯燥又乏味,学生不愿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记住。而在另一个班级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课前播放了一组山区孩子的生活照片,引导学生谈感想,讨论为什么山区会如此贫困,学生都很感兴趣并愿意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所以从中我也总结出无论导入还是新课教学时我们都要尽量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学习的情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毫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若将15毫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时将它们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于情境之中才易于理解。课堂导入时的时事新闻、生活情境或是学生生活中遇到听到的问题,他们会有切身体会,有感而发。无论是有难题需要解决,还是有什么好的经验急于要表达也好,都会使他们兴趣大增——这正是所有教师孜孜以求的学生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只要用心探索思考,必能使情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放光彩。
三、运用丰富的媒体手段
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主要依靠语言、文字、地图和图表,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因此必须采用信息量更大、更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如幻灯片课件、动画、视频、音频等。中学地理是一门富有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借助多媒体各类地理事物就都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今更有了让师生互动的电子白板技术,能请学生上讲台具体操作,让他们在视觉、听觉和实际操作的感悟中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有时,许多重点、难点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就能把一些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和复杂变化过程转化为直观形象、动感丰富的可观察可观赏的画面,使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七年级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个难点,通过动画播放,其规律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在上到八年级省级行政区时,我运用flash动画,让学生去屏幕上找到所报的省区,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感兴趣,课堂气氛更活跃,对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位置、名称和行政中心等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
四、鼓励引导学生发言
地理课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为什么在多数课堂上,学生个个正襟危坐不愿发言,发言也是三思而虑?因为缺少自信不敢发言,使得教学效果也不明显。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扬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我最喜欢发言错的,越错越光荣”。经过一段实践证明,学生是乐于接受鼓励的,他们渐渐地能大胆发言,和老师、同学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课堂上融洽的气氛让他们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展现自己的思维。课堂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诱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分析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要认真聆听,不要随便打断;对于害怕发言或回答有偏差的学生,同样要鼓励,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对这门课越来越感兴趣,其主体作用慢慢也会充分得以体现。
五、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使学生的兴趣持久的,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使他们更加喜欢地理课,在实践中钻研感悟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如利用地理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地理小报制作比赛、地理摄影比赛、夏令营活动等:课堂上也可开展些动手操作活动,如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等,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好地掌握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相当于拥有了无穷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许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机会去学习,并自得其乐。教学实践也证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