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2016-12-21长有华
长有华
摘 要: 地理教学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图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中的图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图像教学 教学方法
图像是一种地理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常用的工具,更是提高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图像,那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给地理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的定义及重要性
图像教学即借助教材中的图像,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一般来说,地理教材的图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地图、实物图、示意图和分布图,等等。图像相较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效率。由此可知,图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
二、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图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对图像教学的认知程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完全忽略图像的讲解与分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教学效果不显著。所以,为了改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树立学习地理不能离开图像的观念,明确知道图像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授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认图及读图上,从而让学生学会在图像中找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为了强化图像教学的应用效果,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虽然图像比理论知识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但大部分学生在观察图像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表面并没有看到实质,考虑不到全局的联想,导致地理图像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会学生分析地理图像
分析图像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实施图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信息,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材料之外的理性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现象,自主分析地理特征,再设计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赤道及其附近一般为热带雨林气候,请问同学们,为什么东非高原出现热带疏林气候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帮助学生养成用图、看图的好习惯
在图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知道图像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再引导学生合理用图,从图像中寻找出各种地理事物,及时掌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分布情况,等等。只要学生养成用图、读图的好习惯,就能够提高读图能力,推动地理教学快速发展。
(三)利用图像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所以,在运用地理图像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适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疑问,从而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设置疑问,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处于良好和谐的教与学环境下,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譬如:教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按照顺序借助教材中的统计图预习课文,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降水?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15mm,一次降雪为5mm,请问该地该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并让学生试着总结与归纳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如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降水少等规律。最后,教师再引入正文,给学生仔细讲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情况,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与整合,查漏补缺,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结语
图像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地理教学中的各种图像,有效开展地图教学、地理统计图教学等活动,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保证教学质量,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满足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娜.初中地理教材图像分布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2]冯春欣.初中地理优化地图有效性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刘贺.运用地理学案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