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 初中语文读写作业统整式设计探究

2023-05-30杜宁张晓彤

学周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读写统整作业设计

杜宁 张晓彤

摘 要:“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教师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创新形式,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阅读到写作的有效迁移,从不同角度进行语文读写作业的统整设计:以“活动”统整,情景化、体验式读写作业设计;以“技法”统整,单元化、模仿式读写作业设计;以“文化”统整,实践化、探究式读写作业设计。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减轻学生负担,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关键词:双减;读写;统整;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7-014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7.048

2021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这一系列规定要求教师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创新形式,有规划、有系统、有层次、有趣味,切实提高作业质量,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减轻学生负担,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语文作业如何才能做到高效设计呢?读写结合是教师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策略,读写结合的作业,可以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教学到作业、由阅读到写作的有效迁移,笔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作业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活动”统整,情景化、体验式读写作业设计

无论是课时作业还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思路必须体现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层递性,因此以“活动”统整,将几课时的作业设置成一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完成任务,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

以《岳阳楼记》为例。笔者以“活动”来统整作业设计,将“跨越时空的对话”作为作业的题目,旨在通过学习《岳阳楼记》去认识范仲淹,从他的作品中,从他的事迹中,从他的思想中,去感受古仁人的高尚品质,最终完成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课堂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三个作业任务:

任务一(难度★)

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同学们今天来到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景区,在景区门口遇到一个小小挑战,挑战成功方能继续前行。请你为岳阳楼景区门口的牌匾题字,你会题写什么呢?

任务二(难度★★)

挑战成功的你继续欣赏美景,经过牌坊,三醉亭、双圣祠,金黄琉璃瓦的岳阳楼就在眼前了,如果此时让你根据所观赏的美景或所学的知识为岳阳楼题写楹联一副,你会怎样写呢?

任务三(难度★★★)

登上岳阳楼,轻轻推开三楼的木窗,洞庭湖水似从窗涌入,烟波浩渺,日暮无人。此时的你触景生情,回望历史,写下一段记录自己所思所想的随笔。

以活动化呈现,模拟具体情境,使得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精彩纷呈:我站在古老的平台上,仰望着岳阳楼,重檐飞角,古朴典雅的雄姿让人肃穆……进入楼内,在古色古香的大堂里,我徘徊流连,凭栏远眺,浩渺的碧波,隐约的帆影,与这雄伟的岳阳楼构成一幅瑰丽的画卷……从学生们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将课上所学,用到作业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自由飞翔。这就是“情境”的作用,这就是“活动”的魅力。

完成上面三个任务后,笔者进行了更加微观的作业的设计,选取范仲淹不同时期作品《渔家傲·秋思》进行对比阅读,通过“时空对话”,品析字词,感悟范仲淹心路历程,学习精神,传承文化。

登上岳阳楼,抚今思昔,朦胧间,你与范仲淹展开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范老先生好,晚辈有一事不明,向您请教,您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是您在《渔家傲》里却写到了悲与泪,您这泪为谁而流呢?

你听到了范仲淹如此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先生,您一路走来,人生坎坷,经历不凡,从“将军白发征夫泪”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您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你听到了范仲淹这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范仲淹作揖问道:敢问小友,我在《岳阳楼记》中最后发出了人生的慨叹——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知千年之后漫漫历史长河中是否有与我结伴同行的仁人志士啊?

你引经据典用后人的诗词文句娓娓向范仲淹道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学生不仅巩固了《岳阳楼记》课上所学,更是加深了对前期所学的作品《渔家傲·秋思》的理解,在对比阅读中,纵向理解范仲淹思想发展历程,实现由“家国之思”到“先忧后乐”的境界提升。

在这份读写结合的体验式作业中,学生一直沉浸在具体的情境里,不断进行微习作的训练,尤其是在最后一题中,学生大量搜集古贤志士的名篇佳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呼唤,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将这些“先忧后乐”“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说给范仲淹“听”,也是说给更多的青少年一代“听”,让这些“古仁人之心”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生长!

二、以“技法”统整,单元化、模仿式读写作業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指出:“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由任务来作为驱动,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1]大单元整合式教学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单元主题思想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大任务”为统领确定教学逻辑,以课段进行教学安排,以“情境、任务、活动、资源、评价”的嵌入推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必须摒弃知识的罗列、无层次的重复,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减负增效是我们作业设计的原则,因此以“写作技法”统整,单元化、模仿式作业,可以紧密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找到读写结合点,拓展同类手法的文章形成大单元,这样的作业设计,势必增大学生课后阅读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仿写能力,体现作业的读写一体化,实用性与高效性。

学习完《散步》一课,笔者抓住“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请大家结合《散步》阅读拓展文章鲁迅的《一件小事》、冯骥才的《捅马蜂窝》、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说说它们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2.以小见大法,即文章作品中透过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的写作方法。以上文章从写法上来讲,都着眼于“小处落笔,大处立意”,下面大家结合作品来谈谈你眼中的“小与大”。

示例:《散步》中的小细节大主题

文章最后写的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寓意深刻。它以轻衬重,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此处三句话中用了四个“我”字,仅580字的全文“我”字就出现24次之多)这个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的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小细节,有温度,大铺排,大主题。

请你也从其他几篇文章中找到“以小见大”之处吧:_____

_____中的小( )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评价:能找到环境描写,解读出“小环境大渲染”的内涵(★★★★★);能概括故事情节,解读出“小故事大波澜”的内涵(★★★★★);能赏析细节描写,解读出“小情节大铺排”的内涵(★★★★★)……

此份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大单元整合模式,将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典型文章归类,使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在具体语境感悟中、具体语句的赏析中,深入理解“以小见大”这种写作手法,这是将宏观设计与微观赏析巧妙结合起來,有感性阅读、有理性分析、有评价标准的实用性作业。在学生完成这份作业的基础上,笔者进而布置仿写作业,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同学们,缤纷的生活就是由一件件小事汇聚而成的,请你也模仿上面文章“以小见大”的手法,选取生活小事,着眼深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吧!

学生这一次的写作不同于往常的随意选材,因为有了前期作业设计,他们深刻理解了“以小见大”的内涵,所以在写作中,都特别关注了自己的选材,是小事,但又能从小中反映出大主题或深刻哲理来。有学生说:去超市购物时总有选择犹豫症,其实生活不就如此吗?未选择的路似乎永远是好的。还有学生写道:自己看到窗前一只蜗牛,似乎是静止不动的,但是第二天发现它已经离开了窗台,坚持的力量令人震撼!有的学生从学自行车中认识到爷爷口中“别着急,慢慢来”的含义,有的学生在公交车上搀扶了一下孕妇,竟然受到陌生人的赞扬,内心感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一份好的作业设计,统整了阅读、赏析、写作,将语文与生活相连接,让学生在读写中,感悟人生,体验生活,提升语文素养。

三、以“文化”统整,实践化、探究式读写作业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同时阅读写作紧密结合,努力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因此,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其设计模式也天然地应以统整式思维为指导,根据具体文章,将读写结合,设计具有不同指向性的阶梯式侧重点,以单元整体观照促进完整性,以共享、优化教学资源实现灵活性。依托教材,以“文化”统整,设计实践化、探究式读写作业成为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必然趋势。

以《腊八粥》为例。笔者教完《腊八粥》一课,挖掘民俗文化这一因素,将大量同类文章统整于作业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感受祖国民俗风情之美,传统文化之美。

同学们,中国地域广博,民俗众多,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许多丰富、独特的民间习俗和传统。它们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完《腊八粥》,请大家阅读一组体现民俗文化的文章老舍《北京的春节》、刘成章《安塞腰鼓》、沈从文《云南的歌会》、丰子恺《过年》,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的家乡过年有哪些风俗?选取一个场景,进行细致描写,体现家乡独有的民俗风情。

2.与爸爸妈妈一起包一次饺子,仔细观察制作的过程,有哪些食材,味道怎样,心情怎样,模仿《腊八粥》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过年的饺子》,表达中国人独有的饺子情结,深刻感受这份独特的民族情结。

3.《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都体现了地域特点,将地方性民俗风情展现在我们面前,生活在淄博大地上的你,能否找到独属淄博的民俗民风?请你为淄博这座城市写一段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宣传语,让大家都认识淄博,喜欢我们的淄博!

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份作业,首先要认真阅读推荐篇目,深入体会融入字里行间的民俗文化,然后跳出文本,走向生活,体验与家人包饺子的乐趣,探究饺子背后的文化内涵,班里50个学生笔下写出了50份独特的饺子,因为这是他们家乡的饺子,是他们家人的饺子,是承载他们幸福的饺子。至今笔者对于一位同学描绘的素馅饺子还记忆犹新:我们博山饺子的形状活脱脱一个大元宝,薄薄的面皮里面,盛满了各色馅子,有绿油油的韭菜,有黄澄澄的鸡蛋,有黑亮亮的木耳,再点缀一点泛着红的海米,那滋味儿,绝了!圆鼓鼓的饺子刚捞出锅,冒着热气,面皮透亮,隐约可见各色馅料,咬上一口,饺子的香,年味的香……这份实践作业,督促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堂迁移到生活,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统整”即统筹、整合,是通过任务驱动透视课堂本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学和作业设计的共同要求。作业的统整角度有很多,可以横向拓展,也可以纵向延伸。学习完《腊八粥》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上所学,体味腊八粥所承载的民族情,还可以拓展冰心、梁实秋、王蒙等不同名家笔下的“腊八粥”,聚焦对“腊八粥”的描写,聚焦民俗民风这一文化现象,着眼于落实读写迁移,实现了“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相融共通”。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深化课堂所学,结合生活实践,探究身边的民俗文化,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潘新和教授认为:“教阅读就是教写作,教写作就是对阅读教学的检验与反馈。学生读完了,教学还没完,要会写,才是一个阶段教学应有的结果。”[2]这与部编版语文教材强调读写结合是相统一的,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效的语文作业,更离不开读写结合的统整式设计,唯愿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能够善于作业设计、勇于不断实践,让孩子们在高效作业中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

[2] 何捷.“单元统整式”教学基本范式——以统编教科书第三单元“想象”为例[J].福建教育,2018(49):36.

猜你喜欢

读写统整作业设计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