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钨矿:红色矿山供养了十万红军
2023-05-30
为了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长期对抗,将革命的火种传播下去,红军队伍不仅需要粮食和医药,还需要军事装备。那么,购买武器和医药的资金从哪里来?中华钨矿公司由此诞生了。
钨矿交易的中间人
钨是一种稀有金属,有着“工业牙齿”之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工业发展迅猛,尤其是电灯日益普及,加之军备竞赛,对钨的需求骤然增加。当时,一担钨的售价可以达到100多元。江西赣南的石英型黑钨矿储量十分丰富,世所罕见,不但矿点密布,而且矿床范围广、规模大,素有“世界钨都”之称。
赣南钨矿发现于清末,鼎盛时期开采矿点多达百余处,矿工10万余人,年产6000余吨。但是,由于旧中国冶金工业不发达,而且矿山的开采、运输、销售等都为买办、外国资本所掌控,所以,质量上好的钨矿一直以低价出售。据统计,1930年全世界钨矿产量70%来自中国,中国的钨产量70%来自赣南。当时,德国尤其需要中国出产的钨矿,然而想要得到红军控制下的钨矿,必须找到一个中间人来过手,而这个人就是广东军阀陈济棠。
德国商人秘密找到陈济棠。陈济棠曾独掌广东军政大权8年之久,时称“南天王”。在他心中,苏区是国民党中央军和自己的缓冲区,蒋介石没有南下广东,红军是起了大作用的;但同时,他又害怕革命之火烧到自己的地盘,所以,一直在两方之间虚与委蛇。
1932年6月,陈济棠调集粤军6个团向江西省大庾县(1957年改为大余县)集中,企图占据赣南。7月初,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在大庾东北击溃粤军4个团,粤军退守大庾。随后,林彪的红一军团攻占南雄以北梅岭关。粤军5个师急向大庾、南雄推进,企图从南、北两个方向合击红军。红军向南雄以东水口方向截击,击溃粤军第四师两个团,迫其余部退守水口。接着,红军对水口发起总攻,击溃粤军10个团,迫其退守南雄。南雄水口之战后,陈济棠领教了红军的厉害。
不久,红军出于统战考虑,主动从韶关、大庾和南雄撤兵,并释放了上万粤军俘虏,陈济棠改为与红军合作。他消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苏区部署,南线渐趋稳定。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获胜后,进入全盛时期,总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控制了大部分赣南钨矿资源。
1934年10月5日,红军与陈济棠达成五项秘密协议:(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2)解除封锁,互相往来;(3)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4)红军可以在粤北设后方医院;(5)可以互相借道,各从现在战线后退20里。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苏区共卖给陈济棠7550吨钨矿砂,获利620万银圆,对苏区的发展和红军的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的一份调研报告
从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那天起,吃饭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红军。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革命需要经费,战争需要财力,要保住井冈山这块红色政权,不能死守,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开辟新的根据地。
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带领红四军主力3500人从井冈山下来后,一举攻占了瑞金,并在赣南地区站住了脚。毛泽东说,离开井冈山,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上无出路”。随后,红四军迅速扩大到两万人,江西苏区也发展到十几个县。队伍越大用钱越多,一日三餐,置办军衣,还要购置武器装备。 1930年4月22日,毛泽东到会昌调查。此时,正在仁凤山、丰田矿区开展工人运动的刘义顺等7人率300多名赤卫队员来到会昌,向毛泽东汇报了丰田、乱石、仁凤山开采钨砂的情况,毛泽东据此写了近万字的调查报告。6月4日,该报告由中共赣西南特委油印成小册子,毛泽东亲自将小册子送给正在筹建国家银行的毛泽民,并告诉他,苏区有丰田、仁凤山两处钨矿,要尽早成立钨矿公司,并划归国家银行所有。
1932年初,毛泽民受毛泽东委派到赣南调查。在赴会昌县铁山垅(今属江西于都县)调研后,他将调研报告呈送中央临时政府。他在报告中写道:“全世界一半的钨矿藏在我们中国、在我们苏区。我们应该用力发展生产,以其出口来加紧打破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这份报告引起了中央政府的特别关注。毛泽东高兴地说:“若得赣南钨矿资源,何愁给养没有着落,何愁革命不能成功?”
很快,這份报告就被批复。毛泽民随即以中央财政部特派员身份开始筹办钨矿公司。1932年正月,中华钨矿公司在铁山垅钨矿区成立。这年秋末冬初,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由毛泽民兼任公司总经理。当时钨矿生产条件原始,工作环境相当恶劣,矿洞内经常积水,工人们不得不泡在水里开采,尤其是冬天又湿又冷,只能依靠吃辣椒抵御寒气。
毛泽民想办法改善伙食和工作环境,矿上租用了3间民房作门诊和药房,办起了红军医院,并高薪请来了一位中草药郎中,不仅为红军医病,还免费为矿工和当地群众看病。毛泽民还规定,对那些与公司合作的合作社,可以优先供应社员低于市场价的生产生活物资。无论公营还是私营工矿企业,必须执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和星期天休假制,从而保证工人们的健康和体力。对于家庭困难的矿工,毛泽民通过国家银行拨出专款,用于救助,同时号召党政机关捐款,帮扶困难家庭。为提高公司生产效率,毛泽民在工人中实行革命竞赛,增加生产的新方法。他还用自己每月仅有的两元办公费购买一斤生烟,奖励为提高生产提出建议的工人。在毛泽民的努力下,公司还创办了工人夜校,使夜校成为工人识字读书、政治活动、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在毛泽民的领导下,钨矿产量从1931年的380吨上升到1934年的895吨,规模横跨三县七乡,矿工达到了3500多人。
供养十万红军
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在国民党的高压封锁之下,中央苏区的钨矿严重滞销,收入剧减。毛泽民联系到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顺利谈下了钨矿的贸易,鼎盛时期月收入一度达到20多万银圆,极大地减轻了红军的经济压力。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中华钨矿公司的收入,占整个苏区政府财政收入的70%,换回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布匹、药品和食盐,维持了苏维埃政府的运转,供养了10万红军。
1934年9月30日,中央苏区东线的最后一道屏障松毛岭失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陆续撤出战斗,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红军长征后,中华钨矿公司和外贸总局及其分支机构相继关闭、歇业或停止运转,来不及卖掉的1000多担钨砂就地掩埋。大部分钨砂工人加入了红军,亦随之北上,留下来的工人和革命群众则组织了一支300多人的游击队,与来犯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斗争。
此后,钨矿的开采、销售逐渐由矿商接盘。1948年8月13日,江西雩都(今于都)解放。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刘达奇等进驻雩都办事处。11月26日,9名解放军代表进驻上坪矿场。1950年4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总局江西分局”成立,接管原江西钨锡矿业有限公司;之后又成立了江西分局雩都区管理处,接管原江西钨锡矿业有限公司雩都办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钨矿公司收归国有,1954年正式建矿,隶属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中南分局。
如今的中华钨矿历史展览馆,矿山复绿,花草摇曳。走进中华钨矿旧址,“共和国第一国企”七个大字在绿树掩映中熠熠生辉。
(摘自《文史精华》何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