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齐长城文化馆,看齐长城的前世今生
2023-05-30崔宪会
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而齐长城则承载了齐鲁大地时空深厚的历史信息,在春秋战国漫长的历史时期,齐长城基本上伴随始终。齐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也是世界上修筑年代最早的长城,比秦长城早约400年,比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哈德良长城早600多年,为世界长城文化之源头。
(一)
齐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蕴含了丰富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意义与价值。仅举两点:
一是齐长城体现了齐国完善的国家建构和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直到今天,大规模工程的组织实施都离不开一个国家强有力的国家治理能力,更不用说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在其《东方专制论》中提出“亚洲式生产方式”,认为中国是由兴建规模宏大之水利工程而导致国家逐渐建立起了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秦朝建立后,“废封建、立郡县”,建立起了职业官僚体制,国家组织动员能力空前强大,才有了秦长城之宏伟工程。可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前,齐国就已经有了足够强大的国家能力来修筑齐长城,这足以说明,在“百代都行秦政法”的国家体制建立之前,齐国就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国家建构和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并成为了修建大规模工程的前提。
二是齐长城有效地保护与促进了齐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齐国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既是齐国修建长城的原因,也是齐国修筑长城的经济基础。齐长城自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与经济密切联系,调控和规范长城地区的贸易交流,对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齐长城及其关口成为了规范贸易交流的设施,保障了沿线地区往来商旅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调节了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经济交往秩序。从姜子牙“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到管仲的“相地衰征”的均田垦荒政策;加之,“官山海”盐铁专卖制度;“四民分业”的专业劳动分工,以及多种经济杠杆“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用间接税替代直接税;以敛轻散重、买贱鬻贵进行市场调节,以增“国资”、平抑物价;鼓励和开放国内、“国际”市场,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善待各方商人,“关市不二征”(关税和市税只征其一),以及提供商旅便利以吸引“外商”,齐国成为当时中原最活跃最繁荣的“国际”市场。天下商人聚于齐国,国富军强的泱泱齐国一时成为“东方大国”。
(二)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到21世纪初叶,隨着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齐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日渐重视,1987年,齐长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齐长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合作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山东省随即开始了齐长城遗址调查。
2010年,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始了齐长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以及遗址保护修复等工程,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政府主导,沿线各市共同协同,对齐长城沿线进行了全面调研,取得了长城遗址保护与修复的重大成果。但是在本项目建成之前,还没有一处以齐长城为主题的文博专业场馆。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铁山街道积极响应和配合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齐长城文化廊道的战略部署,发掘齐长城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中国长城精神,打造、提升齐长城文旅产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党委、管委会和铁山街道办事处于2022年8月开始筹备建设齐长城文化馆。
在青岛社科院张树枫教授的带领下,以青岛卓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崔宪会为设计负责人的项目团队历时8个月,沿齐长城沿线实地考察千余公里,对齐长城产生的历史背景、技术特点、作用意义等史料作了相对完整的梳理,掌握了大量影像等一手素材资料,以史料素材为基础,开始了整体策划设计齐长城文化馆工作。齐长城文化馆从时间和空间两条线上全面展示了齐长城的历史沿革和空间布局,以及修建齐长城的历史背景,齐国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利用文物实物、历史文献、图片、照片,以及交互多媒体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了泱泱齐风、巍巍长城的胜景。
作为一个以齐长城为主题的文博专业场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如何把对齐长城研究的学术成果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形式表现出来,如何把历史文本转化成展览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把历史“活化”等问题一直是项目团队的核心关切。虽然文博项目永远是“带着脚镣的舞蹈”,受场地面积、投资规模、项目工期等客观条件限制,但文化馆以其“小而精”的特点较好地展示了作为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齐长城,并对文旅项目开发如何深入挖掘历史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