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2023-05-30张慧琴
张慧琴
摘 要: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借助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物理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低、课堂互动少的问题,同时借助生活现象来解释物理知识也可以使得学生以更加轻松、高效的方式理解物理,并且喜欢上物理课堂。文章从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价值,并且针对如何推动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进行了探讨,为物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7-007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7.024
初中階段的物理课堂充满了许多趣味性知识,而且可以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物理课堂本应该是丰富有趣且生动活泼的,但是由于传统物理教学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推动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并且在教学期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为学生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物理科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能遇到一些学习困难,挫败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借助生活现象来展示或者检验物理知识,可以使得物理知识以一种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神奇之处,同时使得物理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当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学习障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现象排除困难。此外,通过一些趣味性的生活小实验来开展物理教学还可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去接触物理。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主动性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为物理课堂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进而使得教师能够在足够丰富和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得物理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在教学期间可借助一些生活化的物理小实验展示物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上台参与这类难度较低且比较安全的实验,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使得学生在具备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学习[1]。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实验少,教学活动脱离实际
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在教学期间关注课本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公式之后套用,而非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违背了物理科目的学习规律,而且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并未在对物理知识讲解透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影响了教学的质量。部分教师淡化物理实验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没有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背后的物理实验进行动手练习,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还有可能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2]。
(二)教学目标单一化,没有关注学生发展
一些物理教师在教学期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题目形式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生成绩较高,但是当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发生变化之后,学生容易适应不了,导致无法应用知识点进行解题活动。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不足。教师在教学期间忽视了学生在能力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形成善于质疑、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提问和质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势,且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没有勇气去进行质疑。
(三)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较少
一些教师对于教学课堂的过度把控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对不足,学生即便产生疑问也怯于向教师请教,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授课,尴尬的课堂互动还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这不论是对学生自身还是对教师的教学而言都是不利的。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设定,而教学目标则会对教学观念起到指导作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强烈的助推作用。而针对前文论述之中提到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推动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就必须转变教师当前的教学观念,在正确教学观念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存在两方面:第一,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应当是辅助和引导,组织并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因此,物理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成长,做到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第二,教师应当认识到物理学习并非简单将公式记忆或者套用,而应当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解构和重建,并且促进新旧知识的交融,教师也需要意识到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可以适当借助生活中的一些资源推进物理教学的开展,实现物理层面的生活化教学[3]。
教师在推进物理课程生活化教学期间,可以使得教学活动与三维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三维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呈现递进的关系。在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记住物理知识,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第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引导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对物理知识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在第三层次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可以采取故意设置错误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驳和质疑,进而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正确观念。
在正确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会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并且教师也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尝试运用生活化、实验化的教学资源来引导学习活动。教师为了促进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应当积极接触先进的教育理论,尽可能多地参加教学研讨,借助物理教学小组来推进自身在教学理念方面的革新。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传统的“填鸭式”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过度关注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而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搭建生活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会被丰富的生活化资源吸引,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知识的学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认真把握课本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而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生活片段,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放映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发现生活之中的物理知识,并且将有用的部分拍摄下来,制成课件用于物理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搜集生活化教学资源,观看网络上的精品物理课程,并且将其有用的部分借鉴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知乎、bilibili等平台搜集有关物理知识的学习资源,在这些学习型平台上有许多专业的物理学者分享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知识作为课堂导入环节,也可以借助这些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要想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不仅要掌握简单的PPT制作技巧,更要善于借助Flash、X-Mind、MindMaster、爱剪辑等信息技术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此外,教师借助X-Mind等思维导图软件,还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制作思维导图,并将其中的关键部位抠除,而后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之中慢慢学习知识点,并且将空白之处填上,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又能够在生活化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够具备搭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实验,增加学生参与性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与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还非常依赖于实验教学。通过一些物理小实验,可以使得物理知识更加具体可感,而且会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实验,在每次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时都给学生设置两种或者三种操作选择,让学生选择下一步的操作,如果学生选择正确,教师就按照正常的授课活动继续开展教学,如果学生选择错误,就要告诉学生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出现此类错误。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实验的时候,这类实验几乎没有危险,而且操作难度较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或者从家里带来实验所需的材料,在课堂授课期间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且分享实验心得。与实验教学相关联的是合作探究,一个实验的完成往往离不开小组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划分成为不同的小组,让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协同配合,共同做好物理实验[4]。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自愿完成的提升性实验,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让学生去商店购买简易实验用品,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生活小实验,鼓励学生在课间的时候寻求物理教师的指导,并将实验数据汇报给教师。如此,通过生活化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实验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四)优化作业设计,布置生活化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对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通过对物理作业的优化设计,布置生活化物理作业,推进物理生活化教学也是可行性较高的教学实践方式之一。现阶段的物理家庭作业仍旧以书面课后习题练习为主,作业的主要目的也是提升学生对于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发挥家庭作业的考核和评价功能。
相较于传统的家庭作业,生活化教学之中所用到的生活化作业倡导将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得作业成为联系两者的桥梁,并且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期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借助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物理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打破统一的书面作业形式,促进学生作业的多样化,准确把握物理科目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之后,教师必须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一定量的习题来对课堂内容进行复盘和巩固。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借助物理公式进行运算,或者以选择题、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习题,同时习题的题干应当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在完成基础性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得到巩固,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尝试探索一些开放性题目、阅读性题目,能够根据物理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借助作业讨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从物理科目教学的角度出发,新课标建议把调查、观察记录和收集信息作为物理作业的一种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立足物理教材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收集并分析数据。学生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或者规律,进而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获得知识。这种形式的物理作业可以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操作性作业,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自制一些物理道具,包括天平、潜望镜、塑料潜水艇等等,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对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也是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的。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有关物理科目的阅读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作业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与趣味性。
教师应当发挥作业价值,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写上批语以此为学生提供下一步的学习指导。教师应当借助生活化的物理作业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不难发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未来的教学期间,教师应当认真把握现阶段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推进生活化教学的落实。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并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善用生活化情境和生活化实验推进生活化教学,同时借助生活化作业帮助学生实现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秦亚红.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新课程,2021(25):216.
[2] 何明生.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智力,2021(2):117.
[3] 郑成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界,2020(45):65.
[4] 閆文玲.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研究[J].孩子天地,2020(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