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初探

2023-05-30张林忠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革命课文精神

张林忠

摘要: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充分彰显了国家意志,具有一定的育人价值。在编排上,有循序渐进、巧妙渗透、题材丰富、种类较多、聚散结合、螺旋上升等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语文特色,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实施可行的教学策略,调动阅读兴趣,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感知人物形象,升华学生情感,继承与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革命传统题材育人价值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革命传统题材的语文课文为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教材中革命傳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分布特点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构成中,该类课文占据着关键位置。相比一般课文,其有着突出的时代性及民族性,对社会主流价值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载体。该类课文在每个年级均有分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革命传统。该类课文在教材中的分布,通常有以下特点:

首先,循序渐进、巧妙渗透。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编排,在小学三个学段中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式,逐渐由单篇向多篇过渡。第一学段以单篇为主,篇目较少,内容侧重于趣味性,在识字与朗读中融入爱国思想,使孩子们了解人物形象。第二学段有一定的增加,内容注重故事性,发展朗读素养,了解英雄,感悟爱国情怀。第三学段篇目较多,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如出现演讲稿等,旨在使学生在应用语言中,感悟及传承民族精神。

其次,题材丰富,种类较多。一些直接讲述革命故事;另一些呈现各个时期的爱国教育内容,比如,《梅兰芳蓄须》。还存在一类课文,基于新时代背景,针对革命传统精神,关注了其的传承与发扬,使孩子们认识到在现如今,革命传统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如课文《千年圆梦在今朝》。

最后,聚散有致,螺旋上升。对课文编排,结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聚散彼此融合,逐渐向单元过渡,体现螺旋上升的特点,同时根据实践活动,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另外,还于“语文园地”栏目之中,设置了有关诗词及名言,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能够获取思想教育。

二、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育人价值

(一)宣传革命精神

该类课文全面体现了革命历史内容,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革命精神,能够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明确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崇高的道德修养,让党的良好作风全面贯穿于学生的心中,从而延续党的光荣传统。借助该类课文,可以促进红色基因及革命精神的传承,让学生在学习党史中继承智慧及力量,学会听党话、跟党走。其中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教育目标,即促进文化传承及理解,又能全面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弘扬民族文化

革命传统题材类的课文能加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学生开展科学的价值观教育。该类课文全面彰显了我国民族优秀革命传统及作风,能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形成民族精神奠定基础,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塑造时代信任

对革命传统来说,它并非只存在于战争时期,和平年代科技持续发展的当下,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精神。而小学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中体现了各个时代人物的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还能了解先进文化,树立远大理想抱负,追寻先辈脚步,持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小学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该类课文的教学应始终贯彻“文道统一”等原则,结合语文实际内容,强调语言文字的使用同革命传统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以此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立场,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渲染,通过文字感化人,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防止标签式说教方式;注重革命传统在世界发展以及网络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文本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下述方式完成教学,也就是掌握背景,调动阅读期待;品味细节,理解内化;聚焦表达,感悟人物形象;练习讲述诵读,升学崇敬之情;延伸路径,传承革命精神。

(一)掌握背景,调动阅读期待

该类课文大部分存在突出的历史烙印,体现了革命期间的艰苦岁月。因为跨度较大,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有着差距,不易形成共鸣。所以,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查找、提供历史资料,消除孩子们的陌生感,提高其亲近文本的主动性,于学生和文本之间搭起二者间的桥梁。

1.利用资源,还原历史

目前处于和平年代,孩子们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没有充分了解革命征程。所以,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查寻有关资料,并整理记录,课堂上让他们分享沟通,教师适当进行讲解;教师在课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对事件或人物故事进行拓展阅读,有助于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文本内容所处的环境及背景,消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

2.借助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学习是离不开情境的,该类课文大部分远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更需要教师建立学习情境。可借助互联网教学的优势,适当引进一些媒体资源,如视频等,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使学生置身情境,在认知甚至情感上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进而更好地学习语言文字,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二)品味细节,理解内化

1.品味细节

这类题材的课文有着非常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以其中的叙事写人类课文为例:有包含英雄气概及乐观主义精神的;有彰显舍己为人,诚实守信等高尚品质的;有体现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等优良作风的;还有记叙革命领袖亲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篇章。这些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想时刻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实际进行教学工作时,若是借助贴标签的形式,在文章中找出该人物,分析其形象,极易让学生与人物之间形成较大的心理隔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品味细节之处,抓住人物的语言及动作等进行全面分析,让学生知道革命前辈也是血肉之躯,通过平凡的故事去分析其中的伟大之处,强化学生对责任及担当的认识,进而对人物精神及长相进行补充。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黄继光》时,文中关于黄继光主动请战的语言描写,冲向敌人以自己的胸膛挡住子弹的动作刻画,两处细节均彰显了人物的伟大精神,需要教师帮助孩子们在反复品读中发现意义,感知其的爱国情怀及革命精神。

2.理解内化

革命类课文的教学可以对孩子们的三观进行有效引导。实际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深刻理解发掘文本内容,密切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利用互联网获取相关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心灵共鸣,构建同日常生活存在密切关联的话题,对孩子们的思考合理引导,最大限度地利用该类课文的育人作用。教学中结合对生活的思考,使孩子们认识到,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良好的精神品质永不过时,尤其是革命精神。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现在我们在航天领域的成就,结合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航天领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团结合作。这些精神一直在我们身上延续着,未来我们必将取得更多、更辉煌的成就。

(三)聚焦表达,感悟人物形象

該类课文语言通常呈现独特性。以写人叙事类革命题材课文为例,其课文通常以品读人物故事、品味人物形象为主,常常借助人物的言行、心理描写等,进一步塑造形象,彰显人物精神。若孩子们只被故事及人物所吸引,则是不够的,而应该把语言形式和精神力量相融合,把教育与语文要素相融合。教学过程中聚焦语言,感悟形象,帮助孩子们抓住其中的重要词句,探索文字意蕴,通过语言评赏,让孩子们了解与应用语言文字。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融入红色基因,切实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相协调。

1.文本留白想一想

该类课文多数有着叙述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空间。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于留白处想一想,无论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还是深化革命精神的教育,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着手点。例如,学习课文《桥》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尾展开想象:如果你是文中的老太太,你在祭奠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被救的村民,你会对老太太说些什么?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受。

2.写作手法悟一悟

该类课文文质兼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孩子们抓住表达特征,品读沟通:文章采取了怎样的手法?存在怎样的好处?通过潜心品读文本,掌握写作手法,推动表达能力,且深入感悟人物品格。例如,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可引导孩子们关注环境描写,思考文章是如何写的?为何要如此写?学生基于具体的语境,掌握写作手法,强化其语文素养,同时播下爱国的种子,使革命星火永久传承。

(四)练习讲述诵读,升华崇敬之情

何谓讲述故事,即抓住文本关键语句,说好事情发展过程。通过听故事,不断总结语言,通过讲故事,流露情感。教师讲述该类课文,要引导孩子们积累语言,升华学生崇敬之情。

1.选用语言,渗透情感

讲述并非随意借助语言来讲故事,也并非单纯借助文本语言,而是基于孩子们的理解,合理选用语言。该类课文语言独特,并具备显著的感染力。故事梳理之后,教师应针对核心词语的学习,实行相应指导,这可以加深孩子们的认知,使其更为精准地掌握情感,讲述的语言就更加生动。

2.发挥想象,丰富情感

讲述能不能吸引人,与情节精彩与否有关。为了让故事讲得生动,可结合情境,最大限度地抓住人物细节,如其言行、神态进行合理想象。另外,讲故事还应该掌握节奏,在有悬念的地方留白,在关键的地方添加旁白,转换讲述人角度。例如,当教学《黄继光》时,可利用互联网向学生展示相关影视资料,适时营造情境,要求孩子们以抗美援朝老兵的口吻,讲述民族英雄黄继光的事迹,基于角色置换,形成共情,升华对先烈的感情。

3.文图结合,表达情感

该类课文中常常设有插图。插图可以辅助文本描述故事,发挥语言叙述作用,承担着表达情感的任务。该类课文中,诗词有着一定的比例,不宜讲述,更宜于诵读。作者的爱国情怀,均体现于诗词之中。教学可采取多种方式,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插图配乐情境导读,引导孩子们理解诗词意蕴,借助其声音,来表现诗词之美,抒发爱国情怀。

(五)延伸路径,传承革命精神

语文课程应该为提升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及传承民族精神,起到正向的作用。对该类课文,老师应该帮助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并且理解、传承革命传统,进而让他们获得思想熏陶。学生学习课文时,教师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手段,引导他们进行语文学习,通过实践继承革命精神。

1.融合学科,丰富感受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学习感受,教师教学时,可结合其他学科,建起多个学科间的桥梁,比如语文和美术。学完该类课文后,老师可以结合文本实际,和别的学科相结合,帮助孩子们感受该类课文的精神内涵。比如,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后,为进一步感受雷锋形象,传播雷锋精神,可以把语文和美术相结合。举行绘画展,要求孩子们画出雷锋,感知人物形象;还能够举行“雷锋故事汇”,让孩子们说一说他们所了解的雷锋故事,深入了解英雄。对教师来说,针对语文和其他学科,应该最大限度地架起二者间的桥梁,帮助孩子们把课内所学借助其他学科进行深化,进而深入感受该类课文的精神内涵。

2.结合实践,切身体悟

感受该类课文的内涵,不可以局限于课堂之上,需要和实践活动相融合。例如,学习了《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导孩子们打卡红色地标,画一画红色地图,寻找红色足迹,亲自感受红色精神的伟大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可以寓教于乐,使孩子们进一步理解革命传统,引导其将个人成长与爱党、爱国融合起来。

3.阅读经典,课外延伸

对语文学习来说,它的外延能够无限延伸。学习时,不但是精读课文,在略读课文中,也存在着革命教育类内容,它们寓意深刻,有着很大的阅读价值。同时,教师在课上和课后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展阅读。

总之,小学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应该遵循“文道统一”原则,针对国家意志和学科规律等,寻找教材在它们间的融合点与切入点,彰显二者间的平衡点,以更好地彰显语文学科规律,切实提高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吉银.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育人价值及教学策略[J].教育视界,2021(20):49.

责任编辑:赵潇晗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小学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HJG21025。

猜你喜欢

革命课文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背课文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