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统编教材,上好口语交际课

2023-05-30张淑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流

张淑华

摘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被编制成单独的教学板块,突出了口语交际课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统编教材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总结,从学生学情、教师本身、教学方法、课堂评价、教材的运用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提出改进的策略,为教师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并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便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主要分为倾听、表达和应对三个方面,统编教材具体到围绕倾听、表达、应对和交际素养四个维度的能力进行目标设计,各方面的目标随着学生认知和经验的积累循环提升。由此可见,要更高效地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需要每位教师上好每节口语交际课。身为教师的我们也要使口语交际课更具有开放性,注重有效的教学过程,通过优化口语交流课堂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自由发展语言能力,发展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借助课前准备,打开学生交际话题

据了解,在常规课堂上,口语交际教学仍处于边缘化地位,究其原因,发现口语交际课堂大多是教师唱独角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很多学生不是不愿意说,而是大脑一片空白,苦于没内容说。学生如果上课之前进行充足的准备,那么课堂上自然会游刃有余。

《我最喜爱的人物形象》为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小贴士提供了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1.分条讲解,把所推荐的理由说清楚;2.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显然,教材分别针对听与说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同时,教材中的表格也为学生提供了交际的示例,学生从中了解到此次交际重点是说清楚“喜欢的理由”。怎样才能说清楚呢?肯定需要对与人物相关的作品非常熟悉,要认真阅读相关的情节,才能对人物形象有深刻的认识,进而感知人物形象特点。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书籍,搜集并整理相关信息。

课堂上,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所准备的资料,参照教材表格完成空白部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交流和讨论。由于准备充分,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取舍自己准备的资料进行展示,所以交流时学生个个都很积极,还选出了本组说得较好的同学。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并针对表格模式给予了评价,彰显了此次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帮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由于在课前准备得充分,学生在课堂上可大显身手。这样的口语交际教学帮助学生打开了交际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讲,进而形成了自己的交际思路,自然听别人交流时就知道听什么,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评价别人交际内容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交际兴趣

情境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点燃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比教师单纯地讲授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点、知识点,效果要好得多。统编教材中精选了口语交际话题内容,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教材所选内容接近学生生活,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包括对话类、独白类、演讲类等,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则主要从学生的班级、家庭、校园以及其他周围环境中来,紧密关联学生的经验,很容易调动学生对交流的兴趣。所创设的口语交际情境,如果是实际的日常生活情境,那么学生表达的内容就是基于生活经验的真实表达。

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角色表演、展示实物、播放视频、教师语言叙述等。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劝告》前,笔者展示了身边同学违反交通规则、不遵守班级纪律、整天打电子游戏等不良现象的照片,以引导学生认识劝告的重要性,揭示课题;进而观看相关的劝说影片,帮助学生感受各种劝说的不同方法,总结劝说的诀窍;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劝告。如,情境一:有位同学因上学要迟到了而乱闯红灯。情境二:有位同学将垃圾倒得遍地都是。课堂上可以发现不少同学都沉浸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或徜徉在富有趣味的活动里,他们积极参与、乐于表达。本课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有效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这样的课堂让教与学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注重学会倾听,增强学生交际意识

《课标》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表述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很多学生不善于交际就是因为对方说话时自己不能认真倾听,听不懂对方的意思,不能及时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直接影响交际能力的提高。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就要求:“大声说,使别人都看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可见“听”与“说”紧密相连、相依相随,以后的每次口语交际课更不能忽视倾听方面的要求。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关键要从学习倾听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可以抓住以下几点:首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话者的眼神、肢体动作等,不要东张西望,这样才能跟上说话者的语言思路,才能开启自己交流的思路;其次,听别人讲话时要用心想,用脑思考,弄清楚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方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打开交际的渠道;最后,虛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给予一定的回应,与对方的观点一致时,可以使用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不一致或有疑问时,等对方说完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心中的疑惑。

总之,学会倾听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来说就如同插上语言的翅膀。学会倾听,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打开交际思维,形成交际思路,获得交际语言,培养交际意识,方能在交际的领域中自由翱翔。

四、关注积极应对,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课标》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对和交际能力不可忽视。实践结果也表明,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一般较低,通过观察他们的上课状态,检测听课效果,发现很多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对同学的发言没有兴趣,很多时候都处于精神懒散、神情恍惚的游离状态;还有部分同学发言声音特别小,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着“生人面前,羞于开口”“听人讲话,缺乏耐心”“别人谈话,随意插嘴”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文明交际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应对能力,直接影响着口语交际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

统编教材中关于学生应对维度的练习内容呈螺旋梯度发展,如一年级下册《打电话》“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二年级下册《长大以后做什么》“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三年级上册《名字里的故事》“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四年级上册《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六年级下册《辩论》“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的文明”等。虽然应对的要素没有在每课中体现,但是前一节课学到的,后面的课堂上就要加强练习与运用。例如一年级训练点“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课堂上学生出现没听清的现象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时候可以加上礼貌用语。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应对,意味着学生的听讲状况非常好,也表明了他在认真倾听和思考。所以,积极应对能够检验学生认真倾听和表达观点的有效性。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应对,教师方能鼓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学生的表达才会有真正的应变与思辨,学生才能孕育出积极主动的应对智慧,形成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素养,切实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五、引导学生评价,点燃口语交际欲望

口语交际是双方听与说的互动过程。因此,口语交际课应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应是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怎样才能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呢?多节探讨课堂教学的课例证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让班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他们往往会以“小老师”的身份审视说者、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教学一年级《小兔运南瓜》时,针对学生讲故事这部分内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现在老师想听听哪个小组交流得好,小组内推选一名讲得好的同学在班级内分享,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当评委。请看评分细则: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得三颗星;说出理由得三颗星;眼睛看着观众得三颗星。

师:请评委们在评价单中进行评价。哪位评委来点评一下?生:我给①号选手6颗星,因为他没有说出理由:给②号7颗星,因为他的眼睛总往地上看;③号和④号都得9颗星,因为她们既说出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又说出了理由,说话时眼睛还看着对方。给学生提供清楚的交流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说,交流才能落到实处,才有降低全班展示交流的难度。全班展示交流时,笔者提出了具体的评价要求,并根据学生之前的交际基础,使学习内容呈现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上课仔细听讲的良好习惯,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评价事情,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再一次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三年级上册《名字里的故事》时,笔者让学生四人一组说说有关自己名字的故事,并给出评价条件:四人轮流说说有关自己名字的故事,说时能把握重点内容;一人说完后,听的人要有礼貌地回应;四人说完后,互相评一评,说话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得三颗星;思路清晰,讲清楚意思得三颗星;仔细聆听,并给予正确回答得三颗星,共九颗星。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任务,目的明确,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探讨的作用。

口语交际重在全班同学的参与,而非个体学习。实践结果证明,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流、评价,从扶到放,引导每位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按照评价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六、认真解读教材,享受课堂教学魅力

对照以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不难看到,统编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比较清晰,以黄色小便签的形式标明了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交际要点安排得鲜明、醒目,课堂重难点一目了然,便于老师的讲和学生的练。当下语文教师要参好统编教材之禅,感悟口语交际教学之道,享受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学之乐。

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教材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与朋友交往中最关键的问题。第二、四部分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分组讨论,每组最少提出三条大家都觉得重要的意见;二是将小组意见整理好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怎样按照大家讨论的内容记下最重要的消息,以及怎样整理、汇总各组的意见,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该内容,对其而言有相当大的困难。为此教材第三部分给出事例,根据“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个话题,展示了小组讨论时记录的信息。在此环节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重复的信息可以合并,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此环节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认真记录同学的意见。

教材中“泡泡”给出了如何记录、整理、汇总意见的具体要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指导学生能积极主动交流,还应训练学生通过交流学习记录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清楚地、有条理地汇报小组的意见。“有条理”就是把同学的观点逐条说清楚,而“分类整理”是有条理地表达的基础和前提。

“学会相处”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主要表现。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将此能力迁移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发现在与朋友交往中所存在的问题,知道今后如何与人交往,同时学会把小组讨论记录、整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到其他活动或课程的学习中。

实践出真知。学生每一项知识、技能的学习离不开不断地实践,此次口语交际的训练点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運用,方能彰显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兴趣。如果只把它当成本节课的内容,以后不再理会了,或是需要的时候再翻书找出来,学生遗忘了,又去批评、指责学生,这样的教学便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

2019年9月,全国各地开始使用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具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学指向性明确。“口语交际”课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应该怎样教学,如何有效达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以及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位教者都需要思索的问题。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守得住心灵中的教学净土,享受陪伴学生成长的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房艳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

[2]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林爱珠.依托统编教材,建构口语交际“体验式板块教学”模型[J].语文教学通讯,2020(4):5052.

责任编辑:赵潇晗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有效教学模式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JK20107。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交流
情景交际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交际羊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