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深度学习课堂,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2023-05-30王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深度法治

王艳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挑战性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学科关键能力。这既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的有力措施,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可靠保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着力培养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结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实践,从“建构深度学习课堂,培养学科关键能力”视角,进行初步探索。

一、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挑战性问题,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蕴含在深度学习过程中。钟启泉教授指出:“深度学习是21世纪型学校变革的风向标,也是我国教育部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倡导的教学指导方针。”郭华教授认为:“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里的“任务”,指的是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挑战性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深度探索、深度学习,从而促进学科关键能力培养。

(一)创设真实情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情境是深度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学科能力培育的载体。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能培养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真实情境如何创设呢?首先,要根据学科特点,选取富有时代气息、能够弘扬主旋律的真实事例。其次,要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一课时,为唤醒学生内心真实情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笔者结合教学主题,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先进事迹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1992年出生在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家庭的江梦南,在半岁时由于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她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失去说话的能力。为了让江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父母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练习说话,让她在普通学校“旁听”课程。父母的执着让江梦南坚强地跨越了看似不可逾越的山峰。……2018年8月28日,江梦南走进清华大学。2022年3月3日,江梦南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当学生阅读江梦南事迹之后,笔者将“对话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父母就是我隐形的翅膀”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聆听视频中江梦南的讲话:“当我拿到这个奖的时候,我觉得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因为在我人生的最初的阶段,它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模式,我还没有学会说话,两个耳朵已经听不见了。在当时那个情况,像我这种情况要学会说话是非常难的。但是,我父母克服了这些困难,让我学会了说话,也让我一直在学校里念书,所以说是我父母的支持,不放弃,才有了今天的我。我想对爸妈说的是,爸爸妈妈辛苦了!感谢父母的不放弃!我觉得真的是无以为报的一个恩情!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一些,讓爸妈感到更开心。父母给我的影响是很远的,也很深刻。在我们家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有一个非常平和、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我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长大,也会更加快乐。因为父母的积极乐观,才没有让我养成一种自卑的性格,相反地我在父母的呵护下,变得非常自信。”文字与视频相互映照,清晰而完美地诠释了江梦南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故事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唤醒学生对家中亲情的深层思考,激起对父母感恩之情。

(二)设置挑战性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基于真实情境创设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在本课问题创设中,为克服碎片化问题带来的浅表化学习,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相应内容:“引导学生感念父母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践行尊老爱幼、孝亲敬长的家庭美德;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性平和,学会处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培养家国情怀”,将“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和“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整合为一大单元,围绕这一学习单元,结合江梦南真实故事,设置挑战性问题。

问题1:结合家对江梦南成长的积极影响,简要分析家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问题2:联系江梦南感恩父母的言行,简要分析孝亲敬长的原因,探究“生活中,中学生应怎样孝亲敬长”。

问题3:说一说江梦南事迹对我们中学生创建和谐家庭有哪些启发。

上述问题链的创设,总体上遵循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质要求,坚持了正确价值观导向,落实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突出学科核心观点、主干知识,并与本课教学重、难点相契合,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注重学科的知识迁移应用,体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基于真实情境的挑战性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激起探究、思考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对真实情境问题充满热情,课堂活力充分激发,这就迈出了由真实情境思考的兴趣走向实际问题解决的关键能力培养一大步。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挑战性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

二、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真实情境问题的真解决,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一)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自主学习,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整体感知教材,自主建构学科知识、学科观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在本课自主学习环节中,笔者通过PPT呈现给学生自主学习提纲。

1.家的内涵、功能及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中华民族“孝”的内涵;

3.“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定义务;

4.家庭结构的演化、现代家庭的特点;

5.亲子冲突的原因、影响及化解方法等。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提纲,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整体感知学科知识、学科观点,同时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解决真实情境挑战性问题,并形成独立见解、独立观点。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自主学习,保护和发展了学生独立思维品质与独立思考能力。

(二)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交流切磋,思维碰撞,解决挑战性真实问题,发展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深度学习过程。

辩证思维能力,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学科关键能力之一。辩证思维,指的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解决问题“结合家对江梦南成长的积极影响,简要分析家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完成任务。讨论的过程是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是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学生联系家庭对江梦南产生的积极影响,“温馨幸福的家带给她带来积极乐观、快乐自信的品质;是父母的坚持、不放弃成就了她”,从而深刻感受亲情之爱,认识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正契合中学生活跃性思维发展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与创造力最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考方式。”如问题“说一说江梦南事迹对我们中学生创建和谐家庭有哪些启发”,该问题开放性强。因为,每一位中学生都有着真实、丰富的家庭生活体验。当学生自身的家庭生活体验与江梦南家庭故事相“遇”时,必然会触动他们内心深处家的情感,激发诸多感想。发散的、多样化的想法会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家和万事兴”的深刻道理会深入幼小的心灵,进而生成学科观点“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创建;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做贡献。”蕴含在发散性思维中的新见解、新发现都是创新思维。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和创造潜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健康发展。

三、让学生参与总结、反思与升华活动,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结、反思与升华活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反思与升华活动,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主要表现: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在本课,笔者设置总结、反思与升华活动任务是:“通过本课学习,你在价值观念、学科重点知识、核心观点和学科能力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进行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及升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相互质疑,要有理有据地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分享观点,学会提合理化建议。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倾听者。当发现有的学生思维出现片面性、单一性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补充和完善;当发现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思考、出现人云亦云时,教师则鼓励他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说出不同意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特别是当发现有些学生缺乏思想高度上的升华时,教师应及时点拨。例如,笔者将升华内容呈现给学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学生要树立家国情怀,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尊老爱幼、孝亲敬长的道德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孝敬父母的法定义务,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学会处理与家庭的关系,积极沟通,化解冲突;学会生活,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增强担当精神!”该升华,凝聚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集中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高度的思想升华,彰显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价值追求,令课堂生辉。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要真正打破“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等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浅表化教学,勇于创新教学方式,实施深度学习;要善于利用现实真实情境创设挑战性真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在建构学科新知识、新观点,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质的同时,培养和发展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等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学科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促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万作芳,任海宾.问题情境的类型与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11).

[4]Anita Woolfolk.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冈田昭人.牛津式高效沟通[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

[6]连山.哈佛课程[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8.

责任编辑:黄大灿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JK21126。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深度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培养思维能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培养思维能力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