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导写的单元写作指导教学实践

2023-05-30张妮丁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精神

张妮 丁敏

摘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初中生对写作多有畏难情绪,特别体现在选材等环节无处着手。以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写作指导为例,本文探讨经典群文的阅读带给学生写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反思以读导写应当注意群文选取的恰切、阅读的深入、写作准备的充分及评价标准的明确,来帮助学生打破写作壁垒,学习写作技巧。

关键词:写作指导群文阅读以读导写

七年级学生大都畏惧写作,特别是在取材、立意、构思等环节往往无处着手,望之却步。经典文本的阅读恰好可以给学生的写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写作要求从教材中选取恰切的课文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立意、选材与谋篇布局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写作壁垒。这也与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观点相一致。基于此,笔者针对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进行了以读导写的教学实践初探。

一、“精选素材,写出精神”写作指导之阅读准备

“写出人物精神”是对学生实现“写人要抓住特点”目标之上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希望学生通过典型细节描写,以抒情、议论、对比、正侧面结合等方式刻画出人物最突出的精神风貌。其中,典型细节的选材最能体现人物精神。如何进行选材,教材给予了大量优秀的范例。为减少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笔者在通读了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全书后,精选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两篇文本进行了“精选素材,写出精神”的阅讀教学设计。

(一)阅读文本的选定

以读导写的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选择非常重要,恰切的文本是最佳的示范,便于学生学习借鉴。笔者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以下几点。

1.两篇文本均为叙事散文,紧紧围绕主题选择材料。《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围绕“说和做”进行选材和剪裁,凸显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诗人的严谨认真、言行一致、真诚恳切的精神品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则围绕“宽和严”进行选材和剪裁,凸显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精神品质。选取材料典型,人物精神突出。

2.两篇文本均为总分总结构,文本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两篇文章在行文的中部设置了过渡段或者过渡句,如“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等句段。这使得行文严丝合缝,易于七年级学生借鉴模仿,发展行文思路。

3.两篇文本在剪裁谋篇上有一致性,在语言风格上却迥乎不同,这就给了学生更大的语言运用空间。“指导学生仿写,绝不是让学生对范文进行生搬硬套,而应该是在指导学生欣赏范文时,‘师其意而不师其辞”“以读导写”,导的是剪裁与章法。阅读不同语言风格的文本,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语言多用四字词语,多对称句式,凝练含蓄,富有文采,这与作者臧克家本身是诗人有关;《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语言则平实质朴,简洁自然,多用口语,与叶圣陶老先生提倡的“写话风格”相一致。

(二)阅读教学的实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结合班级学生情况,笔者在学生预习生字词的基础上为两篇文本的阅读明确了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把握人物形象与精神,二是明确文本结构与语言特点。为实现上述任务,笔者设计了三个主活动,分三个课时完成。

【活动一】述事知人。该环节主要解决“把握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学习任务,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可安排一个半课时,共分两步。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完成表格(见表1),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与班级分享。在锻炼学生提取、概括、理解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确写作选材与表现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的写作活动打下基础。

第二步,在表格完成并共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仔细揣摩作者的剪裁与详略安排的用意,为接下来学生仿写创作奠基。此步骤设计两个探究问题:(1)两篇文章所列事例能否打乱顺序重新组合成篇?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2)两篇文章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学生通过交流探讨便能发现两篇文章的事例都采用了逻辑顺序:《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以“说和做”为核心,从学者身份论及诗人身份,按照写作先后、由言及行的顺序进行组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以“宽和严”为核心,从待人厚写到律己严,按照由专业至日常、由主张到行动逐步深入进行组材。由此可见,好的素材还需要精心的剪裁才能形成一篇优秀的文本。

【活动二】承转有架。学生再次读课文,先从文本中找出将素材连缀起来的语句,说说这些句段的作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零散的事例有机地连缀起来,从而形成一篇严丝合缝的完整文本。学生通过圈画批注、交流探究发现,这些过渡句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对人物进行品评,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副词可以表明叙述焦点的转变,如“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中,“还有”“另外”就表明下文是与上文截然不同的表现人物的角度,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在此分析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绘制两篇文本的思维框架图。这一步骤力求解决“文本结构特点”这一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厘清行文思路,为下一步仿写创作时提纲的拟写奠定基础。

【活动三】语言风格。此活动笔者由文中两个语句引发学生思考两篇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并请学生自己补充文本语句进行品析。学生通过品析例句,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和“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能初步感知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凝练有文采、平实而质朴。再回归文本中寻找更多类似的语言,进一步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品味。

二、“精选素材,写出精神”写作指导之写作实践

“以读导写”,精读是写作的准备,重点在于写作实践。笔者在群文阅读的深入分析之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创作:围绕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质,选取恰当的素材进行写作。

(一)写作实践过程设计

写作实践拟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先自主确定自己所写人物及其精神品质,列出不少于8个事例素材并进行筛选、排序、详略布置,完成写作提纲。第二课时,进行当堂创作。

(二)部分学生作品节选

她,是我的音乐老师,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

……

唱,是需要自信的,于是她教我们要有自信;听,是需要安静的,于是她教我们学会安静。

……

记得第一节课,她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音乐是什么?”她笑眯眯的。同学们各有各的答案。现在,我想:音乐是一门艺术,歌唱与聆听的艺术。

(沈欣洁《唱和听》)

他个子不高、不胖,头发剃得很短,正手握一把戒尺,目光凛冽。

我个子也不高,也不胖,头发也剃了,正颤颤巍巍地伸出手,内心慌乱。

(谢子昂《“恶魔”和“天使”》)

我们很少看到老孔的笑。但他的笑有两种风格:爽快的笑,温柔的笑。爽快时,嘴角轻轻往上一扬,微微露出一颗洁白的牙齿,连哼上两声,这已经是他最爽快的笑了。他温柔的笑不易察觉,嘴微微抿起。都说老孔嘴硬,但我们从他的笑容里看出他心里藏着极大的温柔。

他不是梨花带雨的文人墨客,也不是天天背着书卷的先生。他是豪杰,他是先生,我们喜欢这样干练又温柔的老孔,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孔老师。

(戴可欣《干练与温柔》)

走过学习的十字路口,你可能会看见这样一个男生,个子不高,背着一个“快撑破”了的书包,微微前倾身子,迈着大步向马路另一头奔去,他就是我们班的罗振轩。因为梦想当一名导演,所以我们习惯性地称他“罗导”。

(何沛玄《罗导的双重人格》)

三、“精选素材,写出精神”写作指导之评价反馈

“让所有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都指向并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写出人物精神”单元写作要求学生能精选典型素材、合理谋篇布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围绕这一目标,笔者对写作评价进行了设计。

(一)学生评价反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可见学生自评互评的重要意义。但什么样的作文才叫好作文,如何进行评价,七年级的学生还缺乏细致准确的认知,因此需要教师给予点拨指导。笔者根据本单元写作目标,制定了学生自评互评量表(见表2)。

学生根据上述评价量表内容审视自己和学习小组内同学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并自行进行初步修改。

(二)教師评价反馈

教师批阅参考学生自评、互评及修改的文本,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反馈:一是精选典型问题文章,隐去学生姓名,引导学生反思“精选素材,写出精神”习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素材选取角度要多样,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凸显人物形象,等等;二是精选优秀文本在班级共享,引导学生反思优秀文本的共性,最终通过班级群或者公众号平台展示,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这也符合课标中“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的要求。

四、以读导写单元写作教学指导的反思

回顾本次“精选素材,写出精神”的以读导写单元写作教学实践过程,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时基本都有话可写,每位同学的习作都达到了500字,优秀例文数量更是由平时的三四篇提升到十五六篇。反思此次以读导写的单元写作指导较为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群文选取的恰切性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教育工作者提出,在仿写训练教学中要做到“典范性”,即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进行仿写。日常教学中,有很多典范文本,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模仿起来有困难。学生的思维层次、语言表达能力难以企及名家的水平。如杨绛《老王》中老王形象鲜明,语言朴实却动人至深,学生理解体会尚有难度,仿写更是难上加难。再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捕捉大量的生活琐事,信笔所至、情寓于中,但缺乏明晰的逻辑关系,稍显琐碎,学生难以模仿。可见,经典的文本并非全都适合读写结合的群文教学。这时候就需要执教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教材文本中选取适合于学生水平层次的仿写范例。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应侧重选择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周密兼有细节描写的文本。如可以仿照《谁是最可爱的人》及《老山界》的谋篇布局方法写作《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仿照《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作《难忘的一件事》等等。恰切的文本选择也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既为学生示范了优秀文本的要求,又能让学生触手可及,不会产生过于畏难的情绪。

(二)群文阅读的深入性

指向写作的群文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深入文本,深刻领会文本在语言表达、立意剪裁、布局谋篇等多方面的匠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将其迁移到自己的创作中。名作示范引领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明白作品“好”在哪里。因此,教师需要巧妙进行文本教学设计,挖掘群文共性价值,为学生落实自己的创作奠定基础。如“精选素材,写出精神”的群文阅读实践,以两篇文章经典的总分总逻辑结构为抓手,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明晰作者选材、剪裁、布局的意义,佐以不同的语言风格品评,让学生在仿其精妙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适合自己的语言,范例恰切,仿写有据。

(三)写作准备的充分性

写作之前学生必须针对所写对象收集大量资料,否则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充分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对象的精神特点、调取记忆中的写作素材,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对素材进行筛选组合,为进一步写作奠基。

(四)写评标准的一致性

“任何写作都是特定情境、目的下具体的‘这次‘这篇‘这人‘为这个任务的写作……只有紧扣写作具体的目的,才可能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精选素材,写出精神”单元写作指导的评价即指向学生围绕以读导写单元写作教学指导的反思。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为学生搭建读与写的桥梁,以教材内的典范同质文本为引导,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能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实践表明,以读导写符合初中学情,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但以读导写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如何挖掘教材资源、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准备、写作主题的确定与写作后的评改深入程度都还需要更深层次地研究。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精神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