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含有褒贬义的成因探究
2023-05-30许明杰郑婉玉
许明杰 郑婉玉
【摘要】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语料来源,搜集了六百条语料进行标注,发现“绝了”可以充当谓语、宾语、补语和小句等句法成分。把做小句的“绝了”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可以同时具有褒贬两种含义。通过研究,可以从“绝”本身的发展、语义感染、概念整合三个角度解释这一成因。“绝了”在流行中逐渐完善了其本身的交际功能,产生了很多新的用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和丰富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 绝了;褒贬义;语义感染;概念整合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2-011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2.039
一、“绝了”的界定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新词新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绝了”作为新兴词,近几年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相关的用法也逐渐增多。通过观察发现,“绝了”在话语中,可以出现在各种褒贬语境中,为何同一个词本身可以表达褒义和贬义两种意义呢,这引起人们的思考。下面就以“绝了”为研究对象,进行原因的探究。首先对研究对象“绝了”做一个界定。“绝了”频繁使用的时间不短,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结构,仍处于词汇化语法化的进程中,仍存在很多交叉性的用法。通过分析发现“绝了”这一结构在句法功能上可以做谓语、宾语、补语和小句,鉴于本文研究目的——“‘绝了同时含有褒贬义”,因此将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为“不充当句内成分,独立使用的‘绝了”——即做小句的“绝了”。
二、小型语料库的建构和分析
本文从社交软件—微博上进行搜索,筛选、搜集到六百条独立小句“绝了”建立语料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绝了”在语义上可表赞美、惊叹或贬义等意思。以下是对语料库中表示褒贬的数据分析:
“绝了”可以同时具有褒义和贬义两种意义,这在研究中比较少见。
例如:
(1)我昨天吃的蛋糕,绝了。
(2)来例假了工作很难受,我还在地铁上往回赶,绝了。
例1和2运用了相同的词语,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同。例1 是说昨天吃的蛋糕很好吃,对其赞不绝口,表达的是褒义性。例2是说来例假身体很虚弱,工作也没有力气,但还要坐地铁回学校赶着开会,让她感觉很烦,用“绝了”表达一种贬义。如果要深入考察“绝了”具有褒贬两层含义的成因,势必要考察其历时的发展情况。
三、“绝了”的演变
《说文解字》中对“绝”的定义是“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说文解字注》对其释义为:“(絶)絲也。之則爲二,是曰絕。”其本义为动词“切断”之义;“引申之,凡横越之曰絕,如絕河而渡是也。”引申为“横渡”;“又絕則窮,故引申爲極,如言絕美、絕妙是也”,引申为“极,绝妙”。从词性方面看,“绝”本义为动词,而后引申为形容词,如:绝妙好辞。(才技特异,独一无二)——《蔡邕题曹娥碑》,还可以做名词,如:王荆公绝句。(绝句:一种诗体名)——宋·洪迈《容斋随笔》或者“务蓄积,以备乏绝。”(食物断绝的穷困者)——《盐铁论》,最后出现副词的用法,如:绝无有者。(绝对,全然)——清·方苞《狱中杂记》,或者:黄山绝胜处。(极,最)——《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笔者认同胡丽珍和曾欣的观点,认为“绝”是从动词演变为形容词,之后再与“NP”或“心理动词/形容词”结合,“绝了”具有表程度较高的主观评判的功能。但该文未讨论“绝”本身的词性,只认为“绝了”是一个单纯的话语标记,未注意到“绝”的副词词性。
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绝”的以上用法都保留,只是现代人倾向于对某些物品或事件的一种极量性表达,所以“绝”中的副词用法就被凸显出来,展示出其使用价值。我们看到,“绝了”中,“绝”这个字表示的是一种对事件的评判和个人的主观态度,因此“绝了”中的“绝”是一种副词用法,表示一种极量。比如:
(3)豆瓣9.3,一集封神!绝了,飙泪,起立鼓掌!
(4)绝了!8岁小学生橡皮泥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
以上两例都表示一种极量义。第一个是说话人表达对这个小说或者电视剧的好看程度,是一种极量义,说话人采用了“豆瓣9.3”“一集封神”等词语和“绝了”呼应,表达出这部剧或小说的精彩程度非常高,是一种极量性的。第二个是对这一事件的夸赞,对于“小学生用橡皮泥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这个事件,说话人先是用“绝了”来表达出自己的震惊和惊讶,同时也是为了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表达出事件的罕见,這也是对事件发生的一种极量性表达。“绝了”是从副词性的“绝”和语气词“了”结合。副词性的“绝”可以组成的词语有:绝不、绝无、绝非、绝少、绝早、绝顶、绝足、绝美等等,可以看到这些词中大部分都是表褒义的,是一种对事物极量程度的夸赞,表达的是作者的态度。笔者猜测褒义的“绝了”就是从这里引申而来。“绝”的本义为“断绝”之义,在词义引申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绝”可以表示“中断、切断、断绝”之义,“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些许贬义,虽然说要做到“断舍离”,但是在“断绝”用到的语境中,大部分都是贬义的,比如断绝父子关系,割袍断义等,所以“绝”这里也带有一些贬义的成分。在语料中,表示贬义的“绝了”常常是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但是却笼统的用“绝了”来表达对事情的贬义看法。比如:
(5)这个电梯,绝了。
(6)抽中运动会方阵的幸运儿,绝了绝了。
第一个例子的语境是:电梯总是自己关不上,来来回回地开关,按住关门键的话还会起到相反作用,所以说这个电梯“绝了”,表示的是对这个电梯的不满和无奈。第二个例子是说话人不想参加运动会,更不想去参加方队的训练,但是抽签又抽中了方队,抽奖的时候运气没这么好,说话人表示的是对“抽中参加运动会方队”的不满。
四、“绝了”含有褒贬义的成因
可以从以三个方面对“绝了”同时具有褒贬义进行分析。
(一)从“绝了”本身来看
从历时角度看,“绝了”本身是动词,然后分化为形容词、副词。“绝了”本义是动词,表“断绝”,偏贬义,和“了”组合后就更突出对事物的贬义性。比如上面的例5,表示一种对事件的贬义。褒义性的“绝了”是从副词性的“绝美、绝顶、绝伦”这些词语结合,具有了表示褒义的能力,因此再和“了”组合时,就具有了极量的褒义性。比如上面的例3,就表达一种极量的夸赞。同时可以和褒义词或贬义词结合,这说明“绝”自身是存在褒贬义结合的可能的。
(二)从语义感染角度看
“语义感染是指在词语的长期组合中,一个词受到另一个词的影响,而获得另一个词的意义或另一个词的某项义素。” ①比如“夏”本来的意思是大,由于经常和“屋”组成“夏屋”表示大屋,后来夏就感染上了“屋”的意义,可以表示大屋。这些语言单位在使用中除了随社会对世界认知的深化而演变外,一些单位还会在语言使用中相互影响,把自己的某些语义特征“传染”给“接近”自己的语言单位,并且该语义特征能在被“传染”的语言单位中凝固下来。②在词汇层面,一个词语被感染,就会获得本来不具备的意义,发生意义的变化。比如:
(7)我好爱花西子这个广告,画眉那一段我直接没了,太绝了。
(8)空气炸锅的烤红薯绝了。
此处的两例“绝了”即为受到语义感染之后的。“绝”从产生之初的动词,引申为形容词和副词,到今天频繁使用的“绝了”,经历了很久的语义感染。褒义性的“绝了”是从副词性的“绝美、绝顶、绝伦”感染来的,这些褒义性的词语,给“绝”添加了很多极量的褒义性。表达贬义的“绝了”是从动词性的“绝”感染变化而来的,表达的是对事件的无奈和不满或者不理解,在长期的组合使用中感染上贬义性。近年来“绝了”表示极量的用法增多,加上说话人使用习惯的影响,单字“绝”受到“绝了”的影响,同样具有了表极量的意思。请看下例:
“千山鸟飞绝都没他绝”本来诗词中的“绝”是动词“绝”本来的意思:飞尽、断绝,但这里受到了“绝了”语义的影响,第二个“绝”已经不再是原本动词的意思,而是演变为一种极高的程度义,完全表示的是一种情感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9)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这么好看的眉毛竟然都是纹出来滴,千山鸟飞绝都没有这些眉形绝,过分好看了难怪那么多好看的小姐姐去她们家。
(10)无论看多少次,想去海邊yyds,千山鸟飞绝都没它绝。
(11)千山鸟飞绝都没我绝,选择题第一道就错了。
(12)面对千山鸟飞绝都没它绝的题,我只能说,我是考神附体了吧。
以上四例,前两例表示褒义,后两例表示贬义。例9中“绝”表达眉形非常美,用两个绝表示一种极度地赞美。例10中的“绝”表示这首歌曲美妙绝伦,同时表示量级和美好义。例11中,单看前句无法读出说话者的态度,但加之后句就能读出说话者想表达的贬义,意为对自己做题结果的不满,此处的“绝”表示一种量级上的贬义。例12同样根据后文读出含义,重新分析语义为“考题非常难,但我还是通过了”,此处的“绝”同样表示极度贬义。
(三)从概念整合理论看
“任何一个话语的影响都会大大超出从语言中可以获得的全部意义。话语意义是从说话者从语言和非语言的暗示中积极构建出来的。” ③自然交流状态下很简单的结构都要依赖概念整合理论,说话者的任务是结合各种不同信息来获得一个话语的总体含义,比如:
(13)绝了,做梦梦到进入警察学院的第一天,发生了特别特别恐怖的刑事案件。
(14)让我看看,还有哪个七点半要面试的教资人,到现在还没睡觉,怎么睡都睡不着,绝了。
看上面两个例子,第一个“绝了”是出现在句首,看到这个词时,人们在头脑中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场景来唤起,只能继续往下看,看到“恐怖”的时候,“绝了”中表示贬义的场景就被唤醒了。这样,就知道句首的“绝了”是表示贬义而非褒义。第二个例子中“绝了”是在句尾,通过前面的话语,可以在头脑中唤起“第二天要早起面试但现在还没睡着”这样的场景,然后后面的“绝了”更加强调了说话人的烦躁心态,表达的是一种贬义性。日常生活中使用很多概念整合原则,“绝了”的使用就是这一原则的很好体现。在概念整合的进程中,“绝了”吸收了其他词的语义,逐渐获得了褒义和贬义的语义。在不断的使用发展中,这个整合过的概念网络不是彼此分离互不关联,相反的是,这些概念网络会形成一个连续体,把一个空间里的关系框架投射到另一个空间里的具体情景。再有,语法结构常可以反映概念整合对事件的整合,整合的方式之一就是把事件放到已有的整合结构中。“绝了”可以反映出其对系列事件的整合,比如看到上面的第一个例子,虽然还不知道说话要表达什么东西,但在心里有一个预期,不是对事件的震惊就是对它的贬义,这些都是概念整合之后的一些用法。同样的,在看到句尾的“绝了”时也会把前文的观念整合进去,加强对事件的看法,突出说话人不耐烦的语气。说话人发言时,在内心选择一定的语法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目的是为了表达一种更普遍的事件顺序,先说“绝了”是为了给听话人一定的情感暗示,表明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听话人则利用该语法形式作为心里提示来完成相应的概念整合,即使一开始的“绝了”表意不明,但是通过后面的概念整合,其意义就更明确突出了。
五、其他词类的现象
笔者发现“绝了”和“哭了”“无语了”“简直了”具有相同用法,都表示一种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态度。大部分词类只是具有褒义或者贬义色彩的一种,有的只是在句子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后具有了和本身相反的含义,如“你这个衣服真是好看”如果运用反讽的手法,就表示一种相反意味。这和“绝了”本身具有褒义和贬义是完全不同的。以上四例只有“绝了”和“简直了”同时具有褒贬性,“哭了”和“无语了”只是表达一种负面情绪。举几个例子,比如:
(15)今天的风好大,简直了。
(16)简直了,这么多作业怎么可能写得完。
(17)你这个妆画的,简直了。
(18)360N4S骁龙版英伦灰测评:这续航能力简直了。
以上四例可以看出“简直了”本身具有褒义和贬义两种含义。第一个是说今天风太大了,他不喜欢风这么大,表达的是对风的不满,“简直了”表贬义。第二个是说作业太多了根本写不完,也表示的贬义性。第三个表达的是对这个妆的赞美,说她化妆画的好看,表达的是褒义性。第五个表示的是对续航能力的认可,同样也表达的是褒义性。其他词语笔者暂未发现相关语义用法,还需要再进行研究发掘。
六、结论
“绝了”在使用时可以同时具有褒义和贬义两种含义,需要进行前后文语义的激活才能看到它采用的是哪种。通过研究,发现可以从“绝”本身的语义、语义感染、概念整合三个角度解释这一成因。“绝了”在使用中逐渐完成了自身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进程,逐渐具有了话语标记功能。
注释:
①徐江胜:《语义感染在词汇化中的作用——以“所事”、“所有”的词汇化为例》,《汉语史学报》2013年第01期,第70页。
②袁嘉:《语法意义的感染》,《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9期,第179页。
③苏晓军、张爱玲:《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外国语》2001年第3期,第31页。
参考文献:
[1]胡丽珍,曾欣.话语标记“绝了”的功能及形成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22,(1).
[2]黄碧云.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3]陸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
[4]苏晓军,张爱玲.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J].外国语,2001,(3):31-36.
[5]吴春相,曹春静.论新兴结构“简直了”形成的机制与动因[J].当代修辞学,2018,(3).
[6]徐江胜.语义感染在词汇化中的作用——以“所事”、“所有”的词汇化为例[J].汉语史学报,2013,(01):70-75.
[7]袁嘉.语法意义的感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2,(9).
[8]张辉,杨波.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理论应用及其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专报,2008,(1).
[9]张艳南.微博中话语标记语“简直了”探析[J].语言文字研究,2010,(3).
作者简介:
许明杰,女,汉族,山东东营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郑婉玉,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