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基本要素、内生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3-05-30宁一祎,李明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组织力高质量发展

宁一祎,李明

摘 要: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建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而提升组织力是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中之重。其中,政治领导力是核心,组织覆盖力是基础,群众凝聚力是关键,社会号召力是动力,发展推动力是导向,自我革新力是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厚重的历史逻辑和深刻的现实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验的内生赓续,是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创新与优化组织结构、激发农民凝聚力与主体性、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激励奖惩制度、聚焦党的自身建设,为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组织力;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3)02 - 0069 - 0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11这既揭示了党的组织力建设的内在规律,又为新时代提高党的组织力建设作出了具体要求。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政党是否具有强大领导力、执行力、战斗力。作为政党执政最前端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其组织力是决定政党组织力强弱的重要参数。党的力量在组织,党的根基在基层,基层组织力强则力量倍增。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质量直接决定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水平。“欲筑室者,先治其基”[1]13,只有基层党组织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因此,新时代我们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与自我革新力,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创新与优化组织结构、激发农民凝聚力与主体性、强化服务功能、完善奖惩制度、聚焦党自身建设。[2]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本要素

组织力的高低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一个政党要获得广泛的支持,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力,与人民群众建立有效的良性互动关系,使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充分释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指以农村党员和基层党支部为中心向外辐射,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成一个整体、汇聚成一种合力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3]503。这一重要论述指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团结服务群众的基层阵地堡垒,堡垒强则阵地坚,堡垒弱则阵地失。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是新时代对党的基层组织的必然要求。上述六个要素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比如,领导力和覆盖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到凝聚力、号召力、推动力和革新力;同样,凝聚力、号召力、推动力和革新力不足,就难以落实好领导力和覆盖力。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六个要素。

第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核心内容是政治领导力。“万山磅礴看主峰”,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首要功能。政治领导力体现了党组织把握方向、掌控全局,以及辨别政治是非、维持稳定、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旗帜鲜明抓好政治领导力,突出政治标准,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确保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站得稳、能力跟得上、群众信得过。

第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础工作是组织覆盖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组织覆盖与组织力量是“皮”和“毛”的关系:没有组织,就没有组织力;没有组织覆盖,也就难有工作覆盖,组织力就无从生成。组织覆盖力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随农村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目的就是要形成严密完善、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第三,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关键环节是群众凝聚力。列宁指出:“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4]善于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越是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组织的凝聚力越强,生命力就越旺盛;反之,组织的凝聚力就越弱,组织就越涣散。群众凝聚力表达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具体手段,保持党组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使农村广大群众能够自觉团结、凝聚在基层党组织周围,不断增强对党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第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动力来源是社会号召力。“头雁先飞,群雁齐追”。社会号召力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持续影响力和感召力,是否具有良好组织力和形象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各个社会群体对党的精神向度和忠诚度的“试金石”。社会号召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所能达到社会影响的范围,二是它对目标群体或阶层的动员力度。其彰显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结农民群众、凝聚共识和动员农村社会的能力,是基层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集中体现。

第五,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前进导向是发展推动力。没有扎实的发展成果,没有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也就无从谈起。发展推动力主要指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基层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相融合,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來、危急关头豁得出去,进一步凝聚起为党增辉、为民造福的强大正能量。

第六,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根本保障是自我革新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坚持自我革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新就是从自身建设出发,敢于“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手术”,剔除陈旧的、不符合当前发展的弊病,增加新的、有利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内容,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推动自身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内生逻辑

注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更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揭示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总结基本经验,有助于提升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形成并不断完善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在内的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备的强大优势。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彰显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契合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担当。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彰显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5]列宁也强调“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6]。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是因为它依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揭示了凝聚组织力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一线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是党坚强有力的组织基础。因此,要通过组织力助推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创新与优化组织结构、激发农民凝聚力与主体性、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激励奖惩制度、聚焦党自身建设。这是践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在农村的最好表现。

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契合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赞扬了人民在社会历史活动中所具有的无可争辩的主体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团结凝聚农民群众的前沿阵地,是实现党组织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与纽带。锻造组织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落实党在农村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能够提升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有助于带领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村民群众,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成为强村富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广大乡村的最好体现。

第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担当。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高质量发展,既是关系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担当。只有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而奋斗,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凝聚力,体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让党的精神旗帜在人民心中永远高高飘扬。这是“踐行初心使命”在农村的最好展现。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经验的内生赓续

“重视组织力”作为一条无形的线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显著的政治优势,成为党不断发展壮大并带领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辉煌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到现在,已经从成立时仅有50多名党员的党,发展成为拥有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600多万名党员、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磨难而坚毅不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战斗力的建设,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力的重心在于将产业工人动员起来,从而将其培养成一支自觉自为的阶级联合力量。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把建设无产阶级的组织力作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累了初步经验。中共四大明确了“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支部下设小组,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党的组织力。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湾改编”,提出“将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组织方式,使得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延伸到到基层一线,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坚持搞好根据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在统一战线中发展党员,在游击小组建立党支部,吸收了一批愿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的人,使党员数量和组织规模迅速扩大,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也发生改变,建党任务与整党工作相互交织,基层党组织在发展中巩固、在巩固中推进成为当时的主基调。我们党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组织策略:一方面,党在新的社会领域广泛建立基层组织,在新的社会阶层大力发展党员,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提高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的质量,以适应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进行了新的探索,积极拓展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出新表述,促使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行了概括,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这“六力”是“组织力”的时代化表达,共同构成了“党的力量”的支撑要素,使党的基层组织经受了新的锻炼和考验,发挥了新的重要作用,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8]

回顾建党百年史,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完成党的中心工作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话语体系不断丰富,党对基层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9]

(三)现实逻辑: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神经末梢”和“最小单元”,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事关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强基之策,也是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而提出的重大课题。我们是否重视锻造组织力,是否有足够强大的组织力,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基础,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关系到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能否如期实现、党的伟大建设事业能否高标准完成。[10]

第一,组织力建设是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历来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组织起來。”[11]党的组织力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决定了组织力在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过程中,能否做出科学决策、明确建设方向。近年来,党的基层组织总体情况向好,但各种问题也时有发生。有些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处于软弱涣散状态,甚至形同虚设;有些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流于形式、与群众期盼结合不紧密,存在自娱自乐、自我封闭现象;有些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生活不严肃、不认真,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更有甚者甚至回避教育管理职责;等等。长此以往,必将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最终损伤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因此,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必须从突出政治功能着手提升组织力,不断创新组织方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二,组织力建设为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其组织力的强弱关系到农村基层治理的成效。织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组织力建设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优势。邓小平曾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12]做好农村治理,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支部组织力是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前提和根本。而组织工作的高质量是党建工作高质量的前提条件。如何推动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取决于如何实现组织工作的高质量。只有持续建强基层党组织,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实践路径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坚持党管农村工作、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只有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创新与优化组织结构、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激励奖惩制度、聚焦党自身建设,实现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六力”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拥有更高效的组织力。[13]

(一)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

新时代我们党只有加强政治引领,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统筹兼顾各方,在多元意见中一锤定音,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避免因诉求差异导致利益冲突、激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以“铁肩膀”和“硬翅膀”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全面提升。

第一,明确政治定位,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抓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首要政治任务,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做到全面覆盖、深刻领悟、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

第二,把牢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立场、表明态度。理顺农村社会组织关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定捍卫“两个确立”,自觉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中,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

第三,保持政治定力,在落实党对“三农”工作的部署中增强政治“三力”。努力在农村一线锤炼大智慧、大担当,增强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最终落脚到政治执行力,做到对党遵规守纪、为党尽责。[14]

(二)创新与优化组织结构,扩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基石和细胞,其组织力量的凝聚在于严密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越优,党的执政基础就越牢。因此,要聚焦组织体系这个优势所在、力量所在,突出务实、管用、有效。要围绕人民群众利益,及时规划和调整基层党组织结构,织密基层组织之网,健全基层组织之体系,扩展组织范围与覆盖面,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体制明晰。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适应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新形势,创新与优化组织结构。随着乡村振兴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推进,农村的组织形态、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村庄数量不断减少,农村人口不断降低,农业不断涌现新业态。针对这一最新情况,我们需要打破原有的“一村一支部”的基层党组织结构,建立多形式的联合党组织。同时,还需要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两种方式来解决党组织队伍人数减少的困境。

第二,要从群众利益出发设置组织机构,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嵌入与多层覆盖。针对在乡村振兴中,分散在农村但未流入城镇的农民党员,可以根据农村产业分工现状,分析建立产业党支部的可行性。对于农村中的新兴社区,要打破地区和行政区的界限,建立跨自然村跨区域性的农村党组织。对于暂时不具备组建农村党组织条件的地方,也要做到积极加强党的工作,保证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顺利实施。[15]

(三)激发农民凝聚力与主体性,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凝聚力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实践的主体,激发农民的凝聚力和主体性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凝聚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要靠组织基石来保障。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凝聚力,从而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职、有权、有物。

第一,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效动员群众。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时刻注意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要深入群众、有效发动群众,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激发农民对乡村振兴等新兴战略目标的向往,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自觉把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和民生大事来抓,善于解决农民关心的利益问题,时刻关注农民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一切工作都要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搞花架子、不走新形式,准确把握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增强农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从而自觉与党同心同力、同向同行。[16]

(四)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7]服务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寓号召力于服务之中,在强化服务功能中更好地发挥社会号召作用。[18]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聚民心活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建立健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的公共服务机制,集中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用真心换民心,更好为农民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坚持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二,凝聚社会力量。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件大事,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协调能力,积极争取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与帮助,充分动员农村社会的一切组织、一切资源和一切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形成全社会各级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良好局面,凝聚推进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完善群众参与决策机制,引导农民群众有序地参与到农村治理。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运用网络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服务群众、号召群众中的积极作用;与时俱进地用好传统动员方式,充分利用农村艺术墙画等资源开展宣传,积极宣扬乡村振兴实践中出现的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有效地用党的先进思想文化引导社会舆论,进一步增强党的社会号召能力。[19]

(五)完善激励奖惩制度,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20]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应着眼于对自身问题的正视与调整。这不仅是对当前问题的整改,也是对未来可能发生问题的自我完善,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一,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往绩效考核和结果运用效果不好、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等问题,开展农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挂钩,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抓好党组织班子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切实发挥好“五星争创”的激励作用,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争星”氛围中聚活力、强动力。

第二,健全激励保护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可操作、可量化的考核机制,对那些在提升组织力方面有重大贡献的农村党员,要做出适当的奖励,加大正面宣传。而对那些在考核中不理想或不合格的农村党员,则进行谈心教育,以事实为依据给予一定的惩罚,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21]

(六)聚焦党自身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新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级村党组织书记是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是抓好基层党建的“关键少数”,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建设农业强国的带头人。因此,各级村党组织书记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统筹谋划之责、破解难题之责、以上率下之责。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3]522。因此,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与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新的实际推进改革创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严肃组织生活。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制度落地落实,通过实地督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各级农村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以经常性组织生活为基层党员“增肌补钙”、为基层党组织“强筋壮骨”,不断健全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党内基本制度,做到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按制度执行,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有实质内容、有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张玉宝.组织力:党建研究中的概念解析及学科应用[J]新视野,2021(3):80-85.

[3]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9-410.

[6]列宁.列宁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5.

[7]柳宝军.百年党史视野中“组织力”概念的历史嬗变与时代意蕴[J].人文杂志,2022(9):32-43.

[8]孙肖远.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演进理路与经验启示[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3):19-28.

[9]陈松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动员能力建设的主要经验[J].国家治理,2022(21):43-48.

[10]朱旭旭.习近平关于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重要论述探析[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7(8):40-46.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34.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3.

[13]江家城,寇清杰.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解析、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J].党政研究,2019(4):17-24.

[14]朱海嘉,甘鸿.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质量的实践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22(2):19-26.

[15]尤琳,魏日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22(1):122-129.

[16]陈家刚.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实践价值与提升路径[J].学海,2021(6):24-31.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2.

[18]项久雨,张晓骏.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与政治功能的实现[J].学习与实践,2021(9):5-12.

[19]郑琦,陶周颖.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1):107-114.

[20]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8.

[21]王琳.党建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核心要义、内生逻辑与实践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22(5):10-17.

Organizational Power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Building:Basic Elements,Endogenous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Ning Yiyi,Li M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the fundamental lies in 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and enhancing organizational power is the top priority of 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mong them,political leadership is the core,organizational coverage is the foundation,mass cohesion is the key,social appeal is the driving force,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is the guide,and self-innovation force is the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al power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has a strict theoretical logic,heavy historical logic and profound practical logic,which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Marxist doctrine of party building,an endogenous continuation of the century-long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nd a practical need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W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political functions,innovate and optimiz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stimulate farmers' cohesion and subjectivity,strengthen service functions,improve incentive,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s,and focus on the party's own construction,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organizational power;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high-quality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刘有祥 李 慧

猜你喜欢

组织力高质量发展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探究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
抓“四力”提升油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