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时光中的“意外”习作课
2023-05-30张春阳
张春阳
补写
早上,我一走进班级,就看见语文课代表收好的作业整齐地放在讲桌上,旁边还有一张我不愿意看到的小纸条,写着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的名字——张某某、张某和闫同学。
我让他们三个人简单地解释了一下没有完成作业的理由,然后让他们站在讲桌前补写作业。我则站在讲台上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
没过五分钟,闫同学的作业就交上来了。我扫了一眼,字迹还算工整,就随手放在正在批改的一摞作业的下边,让他回去了。
纠错
批着批着,我有些倦怠,却突然看到了一个明显的错误。
上面的拼音是“jí sīguǎng yì”,下面的括号里却写上了“坚持不懈”四个字。
可能是拼错了吧?于是,我画上一道斜线,以示提醒,便继续批改。
不对!另一个拼音是“qún cè qún lì”,下面的括号里却写上了“迎难而上”。又拼错了!再往下一看,十三個词语,居然一个都不对,全都是驴唇不对马嘴。一顿咔咔咔,十三道红色的斜杠杠带着十三股愤怒的火焰出现在作业本上。
谁的?作业本上赫然写着名字——闫同学。
“闫同学,你过来!”我的语气顿时严厉起来。
“怎么回事?”我指着作业本问他,语调也高出八度。
他斜瞅着作业本,噘着嘴,没有吱声,一脸委屈的样子。
在老师面前装傻。就这点小伎俩,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不认识拼音吗?”
闫同学那顽皮的小舌头倏地伸出来又收了回去,脑袋顿时低了下去,下巴紧紧地贴到自己的胸脯上,耳根一道汗渍绘就的“黑线”一直滑到脖颈儿。
不行,这种不良风气,我得想办法杀一杀。
第一节是语文课,有了……
哭泣
咔嗒一声,错题照片留下了,也同时传到了班上的电脑中。闫同学拿着作业回到座位上去了。
“这节课,我们上一节作文课,写一篇漫画的观后感。请大家打开课本,自读写漫画观后感的要求,提炼出本次写作的要点。”上课,我喜欢开门见山。
“体会画家的用意,把漫画的图意和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课代表的归纳言简意赅。
“现在,我们不研究教材中的图片,大家来看这张图。”投影仪上展示出了闫同学那张驴唇不对马嘴的拼音照片,“请大家体会这张照片的拍摄者的用意,在作文本上概括,不要超过十个字。”
三分钟之后,孩子们就开始窃窃私语了。
“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我提议大家一起讨论。
杨镇豪发言:“皮。”
“不懂。”我摇头,寻求解释。
“皮紧了,欠收拾。”
“写在黑板上!”
“骗!”梁玉说。
“骗老师?”我点头。
闫同学是我们语文课上发言最积极的人,虽然这事牵涉到他,但他也举手了,说:“恨!”
“瞎!”杨镇豪又出犀利之语。不,应该算是刻薄。
“睁着眼睛乱写,有无眼睛,有什么区别!”他又补充一句。
“此意不差,但过于直白,容易伤人。同学一场,情深似海,犯点小错,多份委婉,多点含蓄,换上一字,可否?”关键时刻,我得说话。
“盲。可否?大画家华君武,那么有水平,给自己的漫画都用上‘假文盲。此处把‘瞎换为‘盲,应该可以吧?”
同意,写上。
“两个字的有吗?”无人应答,我继续提议,“三个字的,有吗?”
“不识字!”
写上。
四个字的:实属可耻;蒙混过关;不识拼音;勇气可嘉。
五个字的:白内障患者。
六个字的:不用心、依赖书。
七个字的:尽信书不如无书。
八个字的:革故鼎新、精益求精。
九个字的:写作业不如不写作业。
十个字的:……
照片的用意,同学们算是体会清楚了。只见有的同学抿着嘴在笑,有的同学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一个苹果,有的同学表情凝重,当然也有一脸愤怒的,等等。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一旦开启,如同开闸的洪水,一泻千里。
在黑板的另一边,我板书了“革故鼎新、精益求精”八个字,又在下一行写上“——观某同学作业有感”。简单强调主、副标题的写法,然后我要求大家先按照这种格式拟一个题目,再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观后感,让读者看到这篇观后感以后,对此类行为,引以为戒,下不为例。
孩子们的作文能力,我是清楚的。热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了下来。我依旧批改着早上没批完的作业。
“呜……呜……呜……”我隐约听见抽泣的声音。我抬眼望去,同学们正面面相觑,看见我在望着他们,急忙转过头,一边低头屏息写着,一边侧目竖耳听着,静待“狂风暴雨”。寂静的教室里,突然出现这样的声音,无异于在平静的小水塘里扔进了一块大石头,水花四溅。顾忌什么,偏偏来什么。果然是闫同学在低声哭泣!受到侮辱,感到委屈了!
智取
声音,渐渐地大了起来,以致有几个同学都无法安心写作了。
我悄悄地走到闫同学的身边,耳语几句。不承想,待我转身走到讲台继续批改作业的时候,闫同学的哭泣声忽然大了起来,不少同学动了恻隐之心,疑惑的目光一齐向我投来了。大约过去了一分钟,闫同学的哭泣声小了许多,我又走到闫同学的身边,耳语几句。待我转身又走到讲台继续批改作业之后,哭泣声又响了起来,比刚才的哭泣声又大了许多。只不过,坚持不到十秒,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闫同学居然哈哈大笑起来:“老师,我坚持不下去了,哭不出来了!”他这一笑,同学们都蒙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嗯?这演的是哪一出哇?
“好了,本次演出因闫同学中途笑场而结束。”我的总结,让一切归于平静。
下课了,我刚收上来大家的作文本,就有同学跑来问我:“老师,闫同学的这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你看呢?”我的回答。
“假的!老师和闫同学在演戏,让我们写作文。”
“真的吧?今天早上闫同学还说他昨天晚上贪玩忘记写作业,想抄我的作业,我没有给他,他还有点儿生气。不承想,被您抓着了。”
“假的!闫同学都笑了,还说‘我坚持不下去了。”
……
我笑着离开了教室,没有和孩子们解释这件事情的真假。
大家从中汲取教训,对此类事情表示愤慨,写成一篇篇情真意切的观后感,这就足够了。
真相
事情是真实的,没有一点儿演戏的成分。在课堂上,闫同学突然因为委屈而哭泣。我想到了制止小学生哭泣最好用的办法——悄悄地告诉他“你稍微用点力气,坚持哭上五分钟”。哭泣声果然止住了,而且利用他的笑场,化解了他的尴尬。其实,语文教育本来就可以假借一些手段和措施,让孩子学做人、学作文!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如同一棵棵幼小的树苗,在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枝枝蔓蔓旁逸斜出,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地将这些多余的枝蔓剔除掉。
当然了,不留下刀砍斧斫的痕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