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民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2023-05-30杜天明朱斌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杜天明 朱斌

[摘 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期,提升民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是民族地区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中学首先要贯彻新时代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理念,从“改”上下功夫;其次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悟”上下功夫;最后要落实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推进办学和教育模式变革,在“合”上下功夫。

[关键词]民族中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6-0059-03

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民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不少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赢得了民族地区群众的好评。文章以甘南州某藏族中学为例,在2019年秋季之前,学校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一类模式”以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和英语,语文教材由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汉语,供藏族地区使用);“二类模式”以普通话授课为主,加授藏语和英语,使用人教版教材。历届高考中,学校二本以上升学率逐年提升,2021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率达到82.7%。但是,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民族中学要保持乃至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贯彻课改理念、革新教学方法、选用统编教材,这些才是提升民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改,贯彻课改理念

(一)配备课改带头人

自新课改以来,普通中学积极推行高中课程改革,采用了许多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增强、教师把握住了“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观。但民族中学的部分领导、教师认为少数民族学生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如某校长在教职工会议上就讲到“我们无须搞教学改革,仍旧按传统教学就好”。笔者认为,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当好学校的管理者,又要努力成为学术带头人,要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问题的第一推动人。

(二)更新教学观念

受地域、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影响,一些民族中学将学生考试成绩当成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以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的社会主义教育观,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使大多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受到影响。例如,民族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缺乏民汉兼通的人才。民族中学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一要加强与普通学校的联系,教研方面多与同行沟通。二要积极参与教学竞赛,在教学实践中多与同行交流。三要阅读教育类杂志,如《人民教育》《中国民族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跟紧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方向,教育理念方面多向同行学习。四要研读新课标,多钻研教学理论。五要掌握學生心理,在情感上与学生多沟通。六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坚持德育为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备课时多思考。

(三)凝聚教研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终身教育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这是各个国家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入思考教育教学方向,采用新理念、新方法,除日常教育教学,还要承担一些教科研工作。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组织教师研习新教材和新课标,使教学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学校要以骨干教师为核心,构建一支教研团队,引领教研、教学、教改活动,组织团队以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为抓手,参与各类优质课评议、名师工作室活动等。只有善于分析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登上教育智慧高峰的第一步。

二、悟,革新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

部分民族中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认为今天进行教学改革,明天学生成绩就应该得到提升,否则教学改革就是失败的。焦虑、急切的心态有时看似能快速了解当下的问题,但容易埋下长久的隐患。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不同于发展经济,需要花时间、需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定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客观地反映了教育教学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二)挖掘借鉴

“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论符合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热点。实践表明,学习要依靠教师的引导,许多优秀课堂教学案例中都体现出了“导学、诱思”等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方法。例如,“导学法”就是课堂教学模式从“讲授”到“导学”过程转化的桥梁,对民族中学而言,借鉴其成功之处并进行实践无疑是合适的。在课题名称为“学案导学法在藏族中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实施”的省级课题研究中,负责人证明了实施三个学期的课堂导学模式后,少数民族学生在物理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均有了较大进步。

(三)思则得之

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论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部分民族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缺乏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如大部分学生反映:“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讲的内容我都懂了,但不会做课后作业,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疑惑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有经验的教师总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可以发现新事物并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教师应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任务,这些任务让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感,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动机。

(四)换位备课

“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当出现两种不同的想法时,人们往往容易陷于迷茫中,不知按哪种思路走。学生在学习时有自己的思路,教师却说出另外一种思路,这样学生肯定会感到迷茫。在课堂上,教师常发现有的学生思考深度不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学科素养水平不高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较少有“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什么”的思考与设计,更少有“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的策略。教师在备课时要将重心放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案,如果教师能够如此“处心积虑”地把学生“骗”来学习,那是非常高明的教育智慧。提问是知识的种子。因此,备课要预设学生的问题,课上要让学生学会提问,这样教法和学法才会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问为契机,学生将会产生极具个性色彩的多样化思考;也会出现思维分化、对持、纠结与共鸣;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

(五)增强教师培训意识

一是将教育专家或名师请进课堂,在上课、说课、交流等环节中对教师进行示范,学习名师处理教学细节的方法。细节是教师平时最容易疏忽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关键点。 二是利用教育帮扶的机会去当名师的学生,跟随名师学习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在实践中接受培训。三是利用网络观摩名师的课堂实录和参考其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法和对重难点的讲授技巧等。因此,“先实践后理论”的学习过程更贴近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使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内化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合,选用统编教材

(一)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统一文字是建设和治理国家的重要内容。秦汉以来,正是因为有了“书同文”,才能依据成文法令统一治理地方,使“大一统”成为现实。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我国之所以能成为超大规模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益于各民族能够使用统一的语言和文字,不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我国自古以来各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互相交融,共同构建了伟大灿烂的中华文明。新时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下,我国经济、文化、国防均走在世界前列,加强各级各类教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举措,强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此,采用统一的教材和语言教学,才能推进各地的教育教学共同发展,才能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团结意识。统编教材具备民族性、指导性、科学性等要素,在民族学校采用统编教材和國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教材中汲取中华各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学生之间能够实现无障碍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同时,通过采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可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使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现代化教育

民族中学可根据国家的政策和民族地区的实际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但是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往往分校、分班教学,造成他们之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不利于其更好地融入以开放、多元、竞争为时代特征的社会,也不利于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功能的发挥。加强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的研究迫在眉睫。在与民族中学学生交流访谈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提到,学习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能够开阔自己的眼界,并且减少了教材翻译和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语言偏差问题,使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减少了作业的书写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负担。实践证明,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更容易适应民族地区的工作。

(三)有助于提升民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以甘南州某藏族中学为例,学校高度重视采用统编教材、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教学,一是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推进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材料,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采用统编教材是“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是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民族中学要坚决贯彻课程和教学改革,保证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下打好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攻坚战。二是组织教研部门和一线骨干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使用统编教材的研究,全面理解教材编写背景,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和思想价值导向及其主要特点与结构体系。三是通过开展支教教师、援教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的听课、评课、议课活动,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四是在学校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大力推广普通话,如开展经典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书香校园等活动。五是编写校本教材,使民族文化融入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展示校本传统文化活动,如民族书法、民族舞蹈、民族绘画等。

以上举措使民族中学办学和教育模式与现代化教育并轨,加快了民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是推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根据多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结合学生现状,提出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如通过课题引领构建了以“导学督练”为主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二是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在采用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后,笔者通过对期末测试成绩的分析对比发现,七年级学生除道德与法制和地理科目,其他各科均分与及格率均有所提高,尤其是数学科目,平均分超13.5分,及格率超15个百分点。三是90%以上的学生表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所深化,作业时间大幅减少,减轻了学习负担。实践表明,民族中学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科学的、可行的、成功的。

总之,在新时代教育工作基本方针的引领下,民族中学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进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民族地区的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100问[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2.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万明钢.反思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速度焦虑”[J].中国民族教育,2016(3):28.

[4]  张汉林,马金星,赵亚夫.高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  韩金洲.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J].人民教育,2016(23):66-67.

[6]  周彬.课堂教学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