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锤炼语言,让化学课堂绽放异彩

2023-05-30覃美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幽默生活化语言

覃美红

[摘 要]语言既是表达的手段,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完成离不开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尽量凝练、幽默、生动,充满激励性,使学生乐于学习。高超的语言艺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锤炼语言,可让我们的课堂绽放异彩。

[关键词]语言;凝练;幽默;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6-0034-03

英国诗人扬格说:“语言,思想的渠道!语言,思想的标准!从思想之礦开采出来的也许是金,也许是渣,但如果用语言将它表达出来,我们便能知道它的真正价值。”语言表达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要上好一节课,语言准备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要如何备好自己的课堂语言呢?是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都要写在教案上?其实不然,否则就变成了在课堂上背教案,而不是依据教案进行教学了。虽然课程改革要求注重课堂生成,但是不可否认一节好课还是预设多过生成的,除非教师有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演说家的素质。那么,教师如何锤炼课堂语言使课堂绽放异彩呢?

一、好的导入与过渡语让课堂更有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是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可以为一节课的顺利推进打下良好基础。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而好的过渡语是连接教学环节的纽带,与好的导入语的价值等同。导入语和过渡语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此,教师要控制好语速、语调,尽量简化和优化语言表达。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阿尔卑斯山脉有一个奇怪的溶洞,一位探险家牵着狗进入洞内,狗很快晕倒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当地人把这个洞叫作“屠狗洞”。然后提问:“为什么狗会晕倒死亡而人却没事呢?”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讲到“磷的燃烧”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农村夏夜出现的“鬼火”现象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或听说过‘鬼火?‘鬼火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吗?为什么在城里几乎不出现‘鬼火,而在农村的坟头上却会有‘鬼火出现呢?”由此引出磷的燃烧。

在导入环节巧妙提问,就会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讨论。

二、凝练的语言让课堂更清晰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过于拖沓啰唆,就会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不明就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并且切中要害,以便让学生听懂每句话、掌握每个知识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领悟教学内容。笔者曾经在平行班做过试验,使用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教授同一个知识点,得到了不一样的教学结果:用语啰唆、模棱两可时,学生显得有些麻木、迷惘;反之,用语简明扼要时,学生的反应活跃、迅速。由此可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教师是否在课堂上用凝练的语言将知识表达出来关系密切。因此,在平常的备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充分考虑怎样运用简练的语言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例如,对于“氧化物”的概念,教材中的描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作氧化物。”如果改成“氧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就比较简练,更便于学生理解。

又如,在讲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时,要强调先通一氧化碳排走试管内的空气,再加热,以避免爆炸;反应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再撤走通一氧化碳的导管。对此,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把实验步骤简化为“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运用并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尽显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三、 诙谐幽默的语言让课堂更生动

著名音乐家、作曲家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幽默充满着灵动与智慧、欢乐与和谐。幽默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幽默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所学知识,其效果比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好上百倍。

教师用直观、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讲解知识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诙谐幽默的课堂语言犹如学生生活和情感的“催化剂”和“润滑剂”,不仅能使课堂激起千层浪,还能让学生在课后津津乐道。

谐音俚语是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把谐音俚语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举两得。具体地,可提取知识点中的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再根据它们之间相近或相同的读音进行充分的想象,把要求记住的知识想象成易懂易记的谐音内容。这样,许多复杂易忘、易混淆的知识就会被牢牢地记住。

例如,在记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时,可用谐音“养龟铝铁盖”来代替,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在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时,其关键字词“查、装、定、点、收、离、熄”可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代替,一句话让记忆变得简单而有趣。

又如,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如下:两个电极出现大量气泡;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燃烧得更旺,证明该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收集到的气体能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证明该气体是氢气;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实验的关键信息可以浓缩为“二负氢”,谐音是“爱父亲”。

四、生活化的语言让课堂更轻松

基于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内涵,化学学科内容必定有着较强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逻辑性,而学科语言的形式化和高度抽象性也是化学学科的突出特点。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狭窄,对形式化的化学语言和抽象内容的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不经过加工润色就进行照本宣科,必然会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把形式化的化学语言和抽象的内容情境化、通俗化,运用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的生活化语言讲解化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抽象过程的意义,在研究化学符号和反应式的过程中领悟运用形式化语言的必要性,让学生如沐春风、心旷神怡,感受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体会生活化学的美,进而形成理性的思维、开阔的眼界和变通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碳的单质”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教师用生活化比喻来描述: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看作是用同一种砖砌成的两栋大楼(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但两栋楼的风格(性质)差异很大。金刚石大楼是中式的(很硬),而石墨大楼是欧式的(质软)。

又如,“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识:离原子核越近,核外电子的能量越小;离原子核越远,核外电子的能量越大。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们可以把原子核比作父母、电子比作孩子:孩子(电子)小的时候,能力(能量)小,离父母(原子核)很近;孩子(电子)大了,能力(能量)也大了,就会远离父母(原子核)。

五、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让课堂绽放异彩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生命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作“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的效果的现象。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到一所小学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从中挑选了“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并将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和教师。其实,罗森塔尔他们撒了谎,这些学生是他们随机挑选出来的,但是学校校长和教师并不知情。以至于教师在这之后对这些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无形中也增加了对他们的提问、辅导、赞许等。教师将期望传递给了学生,学生则给了教师积极的回应,这种回应又给了教师极大的动力。如此循环,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习成绩以及社会行为都渐渐地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8个月以后,这些学生的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他们性格活潑开朗、自信乐观,求知欲旺盛,更善于交际。其实,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很优秀,而他们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这样一个学生,他长相一般,性格内敛,成绩平平,却经常拿一些非常难的竞赛题来问笔者。笔者曾经认为这是好高骛远、学习不够脚踏实地的表现。但是在一节公开课之后,笔者对该生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在那节化学公开课上,为了展示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将一个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会如何变化?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是都没有切中要点,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时,该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笔者示意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略显犹豫地回答道:“刚开始倒立时,试管内的液面应该低于试管外的液面。”笔者以为该生是蒙对的,于是继续问他:“为什么?”他解释道:“刚开始因为试管里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试管内的液面会低于试管外的液面。”“那后来呢?”“后来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中,试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并高于试管外的液面。”

笔者发自内心地表扬了他:“你真聪明,竟然可以想到这些!”后来笔者还专门找他谈心,在肯定他的同时让他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能够给学生传递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火,让学生拥有一种如泰戈尔所说的“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诚如全国政协委员、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唐江澎所说的:“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学生如果只有分数,恐怕羸不了未来的大考。”他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将学生培养成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而教师在课堂上的适时激励语言,对学生的鼓舞和影响更是一辈子的。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善用、慎用、诚用激励性语言,这样才能让课堂助推学生的生命成长,才能对学生的生命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课堂是师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的每一段教学用语都应进行精雕细琢。教师只有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和锤炼语言,熟练地运用课堂语言,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发出感人肺腑的声音,让课堂绽放异彩。

[   参   考   文   献   ]

[1]  魏丽杰,魏丽华.教师言语艺术[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4.

[2]  张行明.教师语言的魅力[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3]  徐玲.教师的语言艺术[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幽默生活化语言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语言是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