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探究

2023-05-30王女

新教育·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王女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应关注人文主题,让教学设计更具生活性;聚焦语文要素,让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紧扣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让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更具指导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视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要怎么设计才能更加紧扣学情,才能把“学”和“习”,“讲”和“练”,“学知识”和“育人”完美融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尝试以单元视域下小学精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探讨。

一、关注人文主题,让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更具生活性

部编版精读课文语言精美、内涵深刻,每一篇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和编排,蕴含着深刻的育人价值。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新教材中,人文主题是 “双线”之一。围绕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在人文主题的引领下,将教学设计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可以让教学设计更有生活性。

真实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启迪思想、激发情感、发展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大情境在任务群学习中很重要,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主题为读书明智,在进行设计时教师发布领读者招募令:“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正在寻找热爱阅读的你,与大家分享好书,交流读书的乐趣,走进文学世界,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成为优秀的领读者。”教师创设班级“晨光阅读角”,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号召学生将学习交流融入在班级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再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以介绍事物的说明性文章为主,某老师在执教《太阳》这一阅读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科普是帮助我们科学认知事物的手段,《我们爱科学》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科普杂志,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我们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息息相关。学习本单元后我们要办一期班级的《我们爱科学》,现在正式向各位同学约稿。这样真实的情境设置,更具生活性的教学设计,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紧扣单元人文主题。用“以终为始”的方式进行真实的情境设计,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与思考、乐于实践与探索。

二、紧扣语文要素,让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

许多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体系、知识结构、年段目标都是非常熟悉的,对所教学科横向、纵向知识也如数家珍。那么,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当我们聚焦语文要素,学会进行单元视域下的纵向和横向思考时,能让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

1.将教学设计融入到单元的纵向视域中,让设计更有阶梯性

单元的纵向视域,指的是同一语文要素在不同的年级出现,即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系。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清楚这一语文要素在整个纵向的具体位置,这样才能做到承前启后,才能知道学生大概的起点在哪里。例如在统编教材中关于“想象”的培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級下册第七单元“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这样表述的:“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通过单元学习要素的纵向梳理,可以看到要达到六年级学习语文的要求,根据文字描绘展开想象,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美,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进而油然产生向往之情。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同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语文要素的学习积累起来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内容的文本,帮助学生落实“想象”在每一个节点的发展。要达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也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处在不同的年级,对复述的要求是不同的,老师进行这样的梳理,需要对整个小学统编版教材进行仔细研读,有纵向的整体把握,把单篇的教学设计融入到单元的视域中,让教学设计更有阶梯性,有清晰的培养路径,才能让学生语文素养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得到提升。

2.将教学设计融入到单元的横向视域中,让设计更有针对性

以表1某小学语文教研团队设计的教案为例,教研团队将“单元要素”进行细分,帮助教师在填写时增强“单元视域”的全局思维,将“课文阶梯落实单元要素目标”“单元实施目标”分别撰写出来,提高教师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关联与认同感,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也关注了课堂评价。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在《太阳》这篇课文中,落实的单元要素目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在五年级第八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进行《忆读书》这篇课文教学设计时,把掌握梳理信息的圈画法、列表法和归纳法作为学习能力目标,这样就很好地将教学设计融入横向的单元视域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紧扣“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让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更具指导性

1.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优势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一体化”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途径,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关键点就是找到明确和适切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有导教、导学、导评的作用,准确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才能起到统领作用,因此在单元视域下进行教学设计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教师通过分解课程标准,研读课文内容,分析学生起点,在单元视域下对文本进行全面挖掘,找到适合的学习目标,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教什么”。接着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把评价嵌入学习活动,如何通过设计让学生的学习进阶。只有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学情相匹配的课堂评价才能发挥应有的评价诊断功能,检查学习的效率,调整教学的重点。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课程视野上以学生为中心,在教案的设计环节便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尝试解决具体且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而“以终为始”整体思考单元目标与内容、主题与情境、任务与评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唯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实现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教学设计。

2.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主要围绕“走进鲁迅”这一专题进行编排,其编排的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鲁迅相关的作品来了解鲁迅、致敬鲁迅。作为一线教师,在教案设计时我们需要不断向自身的教案设计发出质疑与追问:这样的实际符合该学段学生学习的逻辑吗?符合学生语文知识识记规律吗?这样的教案设计与我所执教的学生当下的生活有链接点吗?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否助推学生的深度思考,设置的语文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吗?创设的语文活动是否仅仅围绕着学习目标来开展的?学生参与了活动能否实现预设目标?应在活动的哪个环节加入评价?评价的标准如何设置?评价是否紧扣学习标准,能否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起点出发,根据相应的文本,遵循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逐步形成基于课程视野的单元整体设计能力,为实现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奠定基础。

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围绕人文主题设置情境,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经纬建构知识图谱,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它让教师带着研究的态度思考日常教学行为,帮助教师重构课堂教学过程,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设计提供策略思考与行动借鉴。

【参考文献】

[1]戴晓娥,王勤.“教学评一体”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单元视域下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Y20211014)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