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词“张”语义及用法探析

2023-05-30朱丽莉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偏误量词语料

一、引言

量词十分丰富,这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不论是在口语表达,还是在书面写作中,都常存在量词使用不当的问题。教学中,对量词描述其语义和使用时,不仅需要参考偏误情况,还要结合正确语料进行考证分析。本文以量词“张”为例,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现代汉语语料库和CCL语料库,最终筛选并建立了量词“张”偏误语料库和文本语料库,详细探讨量词“张”的语义特征,以发现其运用的规律和特点,为研究其他量词提供参考,利于汉语研究工作。

近年来,关于汉语写作的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大量量词使用不当等问题。鉴于以往研究所使用的语料来源有所不同,语料数量相对有限,难以客观反映学习者量词使用的全貌,目前,量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认为,现代汉语的语法是比较难学的,其中,“量詞”就是一大难点,常常有学习者在量词的选择和使用上遇到困难,如量词“张”,“张”作量词使用时,属于“个体量词”(个体名词有自己特定的个体量词,通常情况下,什么名词搭配什么量词是约定俗成的),它的应用虽不如其他有的量词使用广泛,可若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其语义及用法,也是比较困难的。

在字词典中,“张”作为量词时,释义为: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朱德熙认为:有延展的平面的东西论“张”。也有学者认为量词“张”适用于修饰“平、薄而且有平面的物体”。但事实上,也有不少特殊情况,如“一张嘴”“两张弓”。“嘴、弓”不是“平、薄”的物体,也不具有延展性。而有的平、薄的物体却不用量词“张”修饰,如可以说“一张面膜”,却不说“一张口罩”,可以说“一张树叶”,却不说“一张花瓣”。学习中,教师往往会从语义上加以区别,解释为:物体在厚度或者形状、大小方面有所不同,但很多学习者往往会提出疑问,如“张”既可以修饰“床”“桌子”,也可以修饰“毛巾”“床单”,前者与后者的厚度、形状、大小到底该如何界定呢?为何可以说“一张书桌”“一张床”“一张柜”,却不说“一张电视”“一张冰箱”“一张枕头”?同样起着隔开空间的作用,为何可以说“一张门板”“一张屏风”“一张门”,却不说“一张墙”?为何可以说“一张纸”“一张图”,而不说“一张书信”?显然,不管是字词典的解释,还是现有教材教师的讲解,针对其确切用法和语义区分,都比较笼统,现有的很多解释也不能完全把“张”的语义特征及使用情况描述清晰、准确。鉴于此,本文基于偏误语料库和文本语料库,描述量词“张”的偏误情况及语义特征,探索它常见的使用情况和特殊用法。

二、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实际课堂所录的留学生书面偏误语料和音频偏误语料,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统计量词“张”偏误数据,分析其错误形式。通过对比共时语料、历时语料、专有文本语料及参考文本语料,最终选择平衡的、规模较大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和CCL语料库。通过解析核对,排除“张”作为姓氏、动词、名词等数据,仅保留其作为量词的数据,并将此生语料标注词性和相关的搭配信息,录入Oracle数据库中。最终,筛查并建立量词“张”偏误语料库和文本语料库,其中,偏误语料库总量为46,688词,文本语料库总量为384,532词。书面语料与口语语料偏误数量比约为8∶2。其中,书面语料中量词“张”1,187条,口语语料中量词“张”147条,文本语料库中量词“张”6,254条。本文通过系统检索语料库中的标注语料,并对检索出来的所有语料进行一一排查,发现量词“张”偏误情况有误用、多用、少用等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以往的研究并未将量词“张”偏误分析进行细化和对比,也未结合文本语料进行判断和分析。本文详尽统计了语料,在书写语料中,误用频次为1,072(频率为90.31%),多用频次为68(频率为5.73%),少用频次为47(频率为3.96%);在口语语料中,误用频次为113(频率为76.87%),多用频次为13(频率为8.84%),少用频次为21(频率为14.29%)。对此,可以得出在教学中更应注意关注学习者的误用情况;其中,书写误用的频率高于口语误用的频率,说明应该注意关注学习者书写中的误用情况;在口语表达中,少用量词“张”的频率远高于多用的频率,证明在教学中更应注意关注学习者口语表达中的少用情况。那么,学习者常见的偏误类型具体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征?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分析其具体情况。

学习者常见的偏误类型主要是误用,误用有两种情况:其他量词误用为“张”和量词“张”误用为其他。因篇幅有限,本文只讨论其他量词误用为“张”的情况(即应使用其他量词,误用为“张”),量词“张”误用为其他量词的情况(即应使用“张”而误用了其他),再另文讨论。

误用的情况主要有:根据量词“张”的含义,过度引申;根据量词“张”的搭配,过度引申。量词“张”修饰的对象是有延展性的平面的东西,主要有厚度或者形状、大小方面的不同,在未进一步区分描述时,学习者往往类推出“路”“马路”“路面”等。“张”可以修饰限制“纸”“卡”“脸”“嘴”等词,学习者往往也容易类推出近似词“文章”“书本”“口”等。(表一)

学习者多用量词“张”,除了失误多写之外,主要在于未掌握“一张”和“一张张”在数量上的区别。后期,笔者再次搜集整理了这类偏误文本,并讲明两者不同语义特征之后,让学习者再次表述,他们往往能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改。通过分析少用情况,发现少数学习者能实现自我修改,但多数学习者不能正确补充出量词“张”,对于量词“张”应该修饰哪些词目还未完全掌握。对此,从语料库中分析归纳了量词“张”的各种不同用法,下文通过举例加以讨论,以找到它应用的规律和特征。

“卡”“牌”“票”“券”等,与“纸”“报纸”在质地、形状上都非常相似,用量词“张”修饰,可见其具有“平面、薄、有延展性”的特点;“图”“画”“皮”不仅能受量词“张”修饰,还可以被“副”“块”等词修饰,但是与“一副画”“一个表格”等不完全相同,此处,“张”所修饰的“图”“表”“画”所包含的对象为整张东西,具有完整性的特征,其强调的是实物,而不是实物中的具体内容;同理,如“一张大字”这个例子,其中的“大字”指代的其实是纸,“张”修饰的也就是“纸”;此外,“DVD”“VCD”“唱片”“光碟”等,都具有可数、平面、薄等特点,但“弓”和“嘴”不能简单地用平面与否这一语义特征去进行判断,需要探究其语义发展过程及用法的演变情况。量词“张”是由动词发展演变而来的,本义为“张弓”,之后人们便用“张”来计量“弓”的数量,所以“张”演变为量词。与之相似的“口”“琴”“网”等词语,皆是如此。通过比较“口”和“嘴”,便会发现,“嘴”的界限似乎比“口”更清晰,“口”的定义更为抽象,量词“张”修饰“口”的例子极少(这里的“口”等同于“嘴”,例如传说许德拉有9个头,能从9张口中吐出毒气,危害人畜);而“桌”“椅”等某些家具也用“张”修饰,主要是由于平面类事物的不断出现和“张”用法的类推和扩大化,“张”修饰这些词目时,主要用于表示平面义,是动作义发展到平面义的一个转折。(表二)

由于“张”存在着比较复杂的语义演变和用法类推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使学习者过度类推,往往出现未区别个体名词之间的特征而造成误用的情况。如“一张纸”类推出“一张书本”,后者通常由一张张纸合订而成,不具有“薄”的特点;“马路”“路”通常受量词“条”修饰,与“张”修饰的个体名词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强调的对象具有细、长的特点;“电视”“枕头”等,通常受量词“个”修饰,用以强调其独立的个体特点,表示单独的某一事物;“花瓣”“树叶”通常用“片”修饰,主要强调其片状、成片的特征,而“树叶”之所以能被“张”修饰,通常也与其凸显平面、薄的特点有关,而“花瓣”却通常不会突出这些特点。因此,在分析量词“张”修饰的对象时,还应参照被修饰的个体名词特征,通过大量的举例,使学习者更准确地掌握它的用法。

四、结语

本文通过讨论量词“张”在语料库中的具体使用情况,不仅发现了它所修饰词目的类型,也探讨了其搭配的规律和特点。不少前辈们已经对量词有过细致的研究,针对此处量词“张”的问题,也有学者讨论过其产生发展、对名词范畴化选择等。现代汉语量词十分丰富,而每一个量词的使用情况也难以一一道尽,只有掌握了它们出现和使用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应用,而使用的前提便是掌握大量的语料信息,通过列举和归纳,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胡永奕.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个”与相关个体量词的误用偏误研究[D].安阳师范学院,2021.

[2]王玉莹.初级汉语学习者量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21.

[3]张美兰,金美花.大学生韩国语量词“张”使用现状及教学启示[J].现代交际,2020(21):98-100.

[4]王小康.汉语教学中量词“个”“位”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朱德熙.語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孟繁杰,李如龙.量词“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语文,2010(05):469-476+480.

[7]赵斌,吴志云.量词“张”对名词选择的范畴化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6):217-218.

(作者简介:朱丽莉,女,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偏误量词语料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量词歌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