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定义成功

2023-05-30乔能俊

新班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霸幸福感评价

乔能俊

中学高级教师,“国培计划”项目专家,乔能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被评为“荆楚好老师”“湖北省优秀教研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各地讲学、执教公开课两百多场次。现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常务副院长。

许多朋友问我,孩子上不上培训班?上了多少个培训班?我的女儿目前还小,只上过几个兴趣班,但都不涉及学科学习。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关注的问题不应该是孩子上不上培训班,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和素养。

因为我的本职工作是教育科研,所以在孩子出生后就比较警惕社会上流行的所谓“育儿经”。我相信科学实证的信息,不太相信道听途说来的个案经验,因为很多个案经验是无法复制的。在我看来,在以多元化和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中,我们的孩子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自己,拥抱新的挑战和机会,具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能在经历逆境后对自己有更加充分的认识,由此走向忠实于自己,同时服务于他人的人生之路。

这便是我对成功的定义。

我很清楚,我对成功的界定并不符合当下社会大众对成功的普遍认知。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教育成功的标志是:孩子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从一开始成绩就遥遥领先,然后在中考、高考中拔得头筹。在这种“成功”观念的推动下,每年考试季结束后的七八月,朋友圈都会出现一批“学霸”和“学霸修炼秘籍”。

毫无疑问,成为“学霸”是幸运的,但我想到的是,还有那么多表现普通的学生呢?难道他们在学习上的付出就不值得称赞吗?

当下多数人对“成功”的界定,不是建立在由内而外的评价上的,而是完全依赖于外部评价。这种外部评价常常让学生感到挫败,许多人一生都没能走出源自学生时代的“失败者”的阴影。

一项关于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表明,尽管人们都认为更多财富会带来更多幸福感,但这只是一种假象。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多的财富无法使幸福感得到提升。也就是说,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已经不能通过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只能依赖内心的发展来获得更强的幸福感。我想表达的是,对于那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来说,外部的评价同样无法带给他们幸福感,那些名校学生患“空心病”的现象也大多源于此。

我并不是否定外部评价的功能。外在的分数、名次、荣誉和认可没有什么问题,但过于泛化、强化、唯一化,它对成功的定义太局限了,会逼迫孩子走向它的反面。

我特别注意到当今的学生抑郁现象。以前,我们往往是在媒体上了解到某某孩子抑郁,但近几年这种案例屡见不鲜,而且越来越低龄化。更令人心痛的是,很多父母拒绝接受这一现实,没有给予孩子及时、有效的帮助。

当学习成绩成为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尺度,在激烈的竞争下,孩子出现种种令人担忧的状况都在情理之中。

父母试图通过施加压力使孩子避免失败,走向“成功”,往往适得其反。研究人员进行过一项实验,实验期间,一组演员利用自己美好的回忆进行表演,另一组演员利用自己悲伤的回忆进行表演。研究人员通过监测两组演员的血液样本,发现那些整天根据令人振奋的剧本来表演的演员,免疫系统十分健康,免疫细胞数量多、活跃,随时可以进入工作状态。而那些整天与内容沮丧的剧本打交道的演员,血液检测结果令人意外:免疫力明显下降,免疫细胞数量少、不强壮,而且不能随时进入工作状态。

大脑和免疫系统一样,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如果压力过大,持续时间太长,就会给大脑造成伤害,影响学习效率,而且这种影响是毁灭性的。处于重压之下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表现得很不好;他们处理语言的效率不高,记忆力差,无论是短时记忆还是长期记忆;承受重压的学生很难将旧有的知识加以概括或改变,以适应新的场景。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测试,结论都是:慢性应激会弱化人们的学习能力。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某些认知测试中,高应激成年人的成绩比低应激成年人的成绩差50个百分点,压力会损害人的表述性记忆和执行功能,而这些能力是孩子在学业上出类拔萃所必需的。

我们要引导孩子聚焦内在的力量,启动内在的力量。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激发内在动机,都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让生活充满意义、联结与平和。

我们会给外在的成就和荣誉留空间,但应始终关注长期目标,发展孩子的内在力量;我们会留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及态度表现,但应更看重孩子的自我理解、反思内省和坚毅乐观。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稳固人际关系的意愿和能力,关心周围的人,有利他的意识和品行,有應对困难和挫折的逆商,学会在困境中挑战自我、实现成长,有冒险精神,做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才是孩子未来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素养。

要培养孩子这样的素养,父母就要从“成功高速”上改变方向,驶入正常的道路。我曾经在许多场合讲到,睡眠、运动、玩耍、探究、阅读是孩子童年时期的“五项修炼”。孩子在这五项修炼中,收获内在的平和与快乐。我们平时是否关注到了孩子的这“五项修炼”?

○家庭时间是否安排得满满的?

○我们是否过于强调分数和成绩?

○我们把钱都花在孩子的哪些方面?

○我们满足过孩子的好奇心了吗?

○我们让孩子做过他想做的事情吗?

○我们和孩子的交流方式有助于激发他的内在动力吗?

○我们是否在帮助孩子发现他们是谁,想成为谁?

允许孩子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把我们的需求、愿望强加给他们。如果这样,一切都会变得“很成功”。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学霸幸福感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惊呆了 真正的学霸竟然都是“玩”出来的
我是『学霸』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学霸”进行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学霸的幸福生活
幸福感